他 们

2017-11-12 19:14周洁茹
鸭绿江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评论家香港小说

有温度的高个子

没有见过面也能够写印象记?斯继东是这么说的。

当然,我是这么答的。

我也在没有见过李修文的时候写了李修文的印象记。当然有一点不同的是,我先是写了他的一个书评,200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滴泪痣》。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写了,而且我从来没有写过书评,为任何人。我还是写了。我记得那个下午,东亚图书馆不是很明亮的日光,最后一个字写完,图书馆的老师走过来问我要不要做part time。

书评好像是发在哪个报纸的读书版,我一直以为我是唯一的,最重要的,不写了的写,一定太珍贵了。后来我发现每个人都写了,所以人品好还是很重要的。

隔了一年,也住在Palo Alto的苏叫我给台湾作家谬西的《裸身十诫》写推荐人语,她负责那本书的推广。2001年,真的还没有什么人会想到说在书的封面上印诚意推荐,联合推荐,名家推荐,腰封都还没有出现,那个时候。

我就又写了一下李修文的印象记,为我自己写的,当作一个纪念,反正我再也不写作了。那个文的最后一句是,我们从没有见过面,我不知道他的长相,有人说他长得很高,那么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帅的高个子。

写李修文,我至少还读了一本他的书,斯继东,我完全没有看过他的小说,实际上我不看任何人的小说,我的解释是我有阅读障碍,间歇性的,而且我也不愿意让任何人影响我的情绪,没有人可以改变我的方向,但是我在情绪控制方面弱了一点。

我读了斯继东在《收获》的一个小说的节选,本来就是个短篇小说,还节选,第一行读完,我先把他归入残酷青春小镇青年偏上海地区的那类。然后我用微信问他,赵四后来怎么样了?他说哪个赵四?我说你还有别的赵四啊?他说是啊,我的每一个女主角都叫赵四。我马上把他改归入偏南京地区的男性作家,前有韩东朱文后有顾前曹寇的那种。

我也不知道她会怎么样。他又说,取名字太烦了。

我只好说就是,所以我的女主都叫她,男主都叫他。

他说你这不是跟评论家过不去嘛。

我说法克特评论家。

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有点奇怪了。我的公众形象一直是一位女士,但是说到评论家,我就会说出法克特这个单词,还是英文的。

为了掩饰这一点,我马上给了他两个题目让他选,一个是《抽烟的时候买一颗药》,另外一个是《如果蘑菇过了夜》,之前我已经让他选过了,一个是《记有意义的一天》,一個是《记没有意义的一天》,他选了没意义,那有意义的那个小说我就投给了吴玄。

斯继东说蘑菇比药好一点。我说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说不知道,题目太一般了。我说可以这样,有一个人吃了一个隔夜的蘑菇比萨,蘑菇跟别的东西都不一样,蘑菇这种东西过了一夜就会有毒。他就中毒了。

他沉默,肯定在想,有意思吗。

我说你写不?他说我不写,你写。我就写完了《如果蘑菇过了夜》那个小说,七千字,一晚上。他说的是,写得快不一定就不好。我说我还是想更好一点,而且我停了十五年,不是五不是十是十五年。他说这十五年还是你的,别人偷不走。我挺感激他这么说的。

2015年我回来写作,给联系人列表里的所有70后作家发了一个广播,你为什么写作?答案真是各种各样,但都好玩死了。斯继东的回答是,这问题太难。我以为就没有以后了,他又写了一篇《另一个“我”》贴在他的朋友圈,第一句就是,“微信上收到突兀一问:你为什么写作?对方是一个成名挺早的女作家,淡出文坛好多年后再度杀回。我跟她不熟。”文章太长,阅读障碍没有办法读,尽管申明不熟,还是直接转发了。我问的,所以我转。

斯继东跟了一个评论,好歹是回答了。

王十月跟了一句,一问一答之间。

弋舟跟的是, 原来你俩是这么唱和的。

于是再点开他的文章,翻到最后一行,写的是,亲爱的,我是为你而写。这里的亲爱的,指的是他自己,他为他自己写。

可是我太酷了只接受第一次的答案,脱口而出的答案,为爱写作,为信仰写作,热爱写作。斯继东答的是,这问题太难。

然后就是长达两年的互相看不见。他选了《记没有意义的一天》以后我就给他寄了过去,他收了稿,说,蛮好。

这一句蛮好让我想起来,我们都是江浙地方的人,我的爷爷从浙江嘉兴迁居到江苏常州,我们家也是这么说话的,蛮好。不是偏上海也不是偏南京,绍兴就是绍兴,就好像常州就是常州。

可是。他说,我觉得有一个地方要改一下。

我说我不改好不好。

他停顿了一下,说,好。

如果一个编辑同时也是一个写小说的, 他就会说好。他也有写作者的心,有的人就是这样的,改一个字天都塌了。他还是说了好。他说那就这样了。

我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小说?

他说小的,有意思的,微妙的,不易察觉的。但是作为编辑应该始终相信好小说的无数种可能,作家可以偏执,编辑不可以。

我想做个好编辑,他又说。

两年,我和他就对了这么一组话。然后再次回到互相看不见,我会点他上面的赞,点他下面的赞,跳过他。确实不熟。直到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橘子,他真的笑了。那个橘子出现在我的那个小说里,一定要看了小说的人才笑得出来。

如果能够碰到一个也写小说的编辑真是太好了,就好像碰到了一个也写小说的评论家,尽管我对待评论家的态度仍然是即使他们在咖啡馆外面快要被打死了也不关我的事,但是一个写小说的评论家总要多一点温度,就是这一点珍贵的温度。

斯继东这个也写小说的编辑,只能这么说,我们从没有见过面,我不知道他的长相,有人说他长得很高,那么他就是一个很有温度的高个子。

到虚荣时光去

真冷啊,我说。

是冷,王威廉说。说完,他把他羽绒外套的拉链往上拉了一拉。

我看了他一眼。马亿也看了他一眼。马亿跟我一样,穿了一件单的帽衫,但是他抖得没有我厉害,到底年轻。

王威廉说完,往风口里走去。我跟着他。

走了几步,他又折回来,说,出租车太远了。

我往远方看了一下,出租车大概停在五十米之外。这也叫远?

我叫滴滴吧,马亿说。

叫吧,王威廉说。

你现在很会用滴滴了?我说,两年前你什么都不会。

我什么都会好不好。王威廉说,我只是不会用滴滴。

我教你的,我说。

你每次都要说一遍,王威廉说。

我教你的,我又说了一遍。

一辆出租车开了过来。马亿跳过去拦下了它。

然后他把车门打开,看着我。

我只好坐进去,坐好以后还得挪一下是我最不想干的事情。我还是得挪,要不别人进不来。

五羊新城,我说。

五羊新城很大的,司机说。

王威廉。我说,你知道地址的。

先去南方日报,王威廉说。

为什么要去南方日报?我说。

就在那附近,王威廉说。

你去过?我说。

我没去过,王威廉说。

马亿你去过?我说。

我也没去过,马亿说。

唐诗人你也没去过?我想说。

唐诗人已经跑了,他说有个人要过来找他,他得去接他。男的,他又补充了一句。我看着他。我说你接了他你就不过来了?他说我接了他我就不过来了。真是男的,他又说。

好吧。我说,你去吧。

陈祟正的理由是他病了,他得马上开车回家。我想到上一次见他他还没有车,好像是三月,1200书店,还有林培源,我听他俩谈了一下新书和未来。所以他的那本《正解》肯定是很挣钱的,我好像在网上看到说他这一本书的未来就是一套房子。

李德南的理由是忙,他也没有第二个理由。

出租车开了好久。

怎么还不到?我说,太远了吧。

王威廉说这叫远?已经算近了好吧,是你待的香港太小了。

我们是大广州啊,他说。

然后他又说了一遍,大广州啊。然后他掏出手机,开启了导航。

他的导航是个女声,前方一百米右转。

我想起来两年前,他真是什么都不会。现在他都会用导航了。

我就说,两年前找你和培源做我的嘉宾真是太奇妙了,都不认识你们的,就用微信这么一说,你们就来了。还在蕃禺,那个地方很偏是吧。

番禺。王威廉说,是番不是蕃。

马亿说,你俩才两年啊。

王威廉说,还没两年。

我说我那个时候就是那样的,我刚回来,我也不知道要按照什么规则。

王威廉说什么规则?

我说什么规则,我不知道什么规则。

王威廉的侧面是笑着的,我在想他一定在想,我是为什么啊?马亿也在笑,他笑什么?

车停下来了。

我往车窗外面看了一下,是一间24小时麦当劳,我想着我可以半夜再跑过来买个冰激凌。可是下了车又真的冷了。

太冷了,我说。

冷,王威廉说。说完,他又把他羽绒外套的拉链往上拉了一拉,都要拉到脸上去了。然后他又往风口里走去。

我和马亿跟在他的后面,这么一条黑漆漆的巷子,两边都是树,一个人都没有,真的冷到透了。我一边抖一边说要是换了那谁肯定會把他的羽绒外套给我的。

谁?王威廉回过头,问。

我说谁什么谁,快找地方。

他又折了回来。

我还是打电话吧,他说。

我们到连家了,他在电话里说。

我不知道连家是什么。我专心地发着抖。马亿在我旁边走过来走过去,又走过来走过去,好像这么着就能暖和一点似的。

就这儿啊。王威廉在电话里说,左拐就是?

我们就左拐了,树丛后面,我什么都看不到。

一个人从一个大门里面走出来,我猜测他是李傻傻。果然是李傻傻,我也没有注意他跟王威廉有没有拥抱一下,他们很快地走回门里面去了。

我们跟着他们。

快给周洁茹拿一条毯子!李傻傻站在院子中间喊道。

我都傻了。我没想到这个世界上有这么甜的人。

一条白色的毯子迅速地到达了我的手里,我赶紧把它系在脖子,太厚了有点系不上去,只好拿下来,披上。现在好了,我披着一条毯子,还是带须须边儿的。

好多人围着我们,男生女生,每张脸都是笑的,还有个女生往我手里塞了一个纸袋。礼物!她说,一个礼物!

我想问李傻傻都是你们的人吗。可是他不见了,不知道去哪儿了。

我只好冲着那堆人问,王芫他们呢?还有个车的。

还没到,有人答。

他们的车先走的,我说。

是啊还没到,有人答。

那我先去房间把包放下吧,我说。

好啊好啊,有人答。

马上就有个女生走过来。你的房间在一楼。她说,另外一位老师的房间在二楼。

我说我两个房间都看一下好吧。

她说好。

我们就上了楼梯。客厅坐了好多好多人,多到我都不敢看一眼,我们很快地上了楼。

一楼的房间太好玩了,有一个陷进去的客厅,可是二楼有一个露台,望得见院子,我想象了一下早晨在这个露台吃早餐,可是我吃不了早餐,我肯定是天没亮就赶回香港的。

这个时候王芫他们到了,我在二楼都听到声音,我就说我去三楼看看行吗?女生说行。

我看了三楼就决定住在三楼。女生说你肯定?我说我肯定。

我把包放下了就下了楼,所有人坐在院子的角落里。每个人面前一杯酒。

我挤到最里面,把头搁在王芫的肩膀上,她比我温暖多了,我盖着毯子,仍然很冷。

我的左边是王威廉,我和王威廉的中间隔着一盆花,王威廉的左边是马亿,他们中间也隔着一盆花。

我的对面是香港的老师蔡益怀,香港老师的旁边是广州的老师鲍十,鲍十的旁边是李傻傻和欧亚,还有郭爽,大家坐成了一个圆圈。

大家肯定说了很多话, 我肯定是一句没记下来。

我已经处于半梦半醒状态,欧亚说前男友的时候我马上惊醒了过来。后来我发现他说的是前南友不是前男友,我又重新陷入半梦半醒。

谁要是能让杨克喝一口酒,我就服他,李傻傻说。

结果杨克坐下来,主动地说,给我来一杯。

我就记得这一段了。

我紧紧挨着王芫,一年只见一次,我只想挨着她。

上一次见她还是在香港,准确的一年以前,没有多一天,也没有少一天。陆羽茶室,还有香港的老师周蜜蜜、陶然、梅子和蔡益怀。蔡先生说的,十几年前,有个财主在这儿被枪杀了。一边说,一边比划了枪的样子。我的后背寂凉。我说蔡先生你不要说出来嘛。很酷的陆羽茶室的服务和茶点心,没有语言可以描述,香港还有一个我觉得酷的地方只有龙华酒店,金庸写《书剑恩仇录》的地方。可以写一写的,但是我要写的好像太多了,有点写不过来,就不写了。美国的九年,香港的七年,给谁都会太多了。饮完茶,我和王芫走了很多路,去到山顶她住的酒店,聊了一下午的天。她削了一个苹果,我们一起吃,然后我发现她比上次见到的时候瘦太多了。她再送我回沙田,下山,兜兜转转,迷了路,她拿出手机,开了地图。我说不好意思啊我待了七年还是不认得路。王芫说没关系的,她也不认得路,所以她在手机装了地图。我说我也装了,但是我都懒得拿出来。我们继续走来走去,一条街,过去又过来,地铁站都找不到。直到我终于看到一个可能会去往沙田的巴士站,我们一起站在站牌下面,我根本就不确定那架巴士会不会真的来。天都黑了。我望着天说,我们不能找男作家做老公。她说对。巴士却马上就来了,我匆忙地上车,我跟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也不能找男评论家做老公。她说对。

我后来后来才知道我俩都找过写作的男朋友,但是我说那些话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后来后来才真正理解了她说的对。

我说我要出去吃串串当宵夜。李傻傻说宵夜可以有,串串可能没有。

你非要吃串串吗?我问我自己。

这可是广州啊。我回答自己,好不容易来一趟广州,你得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才对吧。

我就跟着他们走到了刚才下车的街上,我再一次回到披着毯子,寒风里发着抖。我想的是,我干吗啊。

王威廉和马亿说不吃了,他们要回家。

我看了一下手机,确实,都凌晨一点了。要是二十年前就好玩了,大家可以吃东西吃到半夜三点,白天还不用睡觉。可是90后都二十五六了,我是这么想的,过了神奇的二十四岁,基本上吃不动玩不动,也写不出来什么好的了。

可是我当然没有忘记恭喜马亿,他刚刚拿了一个年轻人奖。我身边的中老年就是这么两堆,一堆是拿鲁奖的,一堆是不拿鲁奖的,我身边的年轻人倒全是一样的,他们全部拿了年轻人奖,他们的未来,肯定是比我们有意思的。

王芫也说要回去睡觉了,今天太累。我俩在出租车前面拥抱,除了好好的,说不出来第四个字,眼泪都被冻住了。下一次见面,不知道是哪一天。

老板娘说没有串串,李傻傻说上次有个什么菜特别好吃的,点那个,欧亚说好,点了一堆,他们都不吃,我吃。

画面太美,不要去想。

好像这几年都没有被这么美好地对待过,要不是太冷,我的眼泪又要掉下来了。

然后我继续跟杨克说我的出版社为什么要寄书给评论家,每一年每一个出版社有多少书,成千上万,他们看都不会看一眼。实际上我已经在晚饭的时候跟他说过了,至少一百遍。

他好不容易地沉默了一百遍,终于说,是这样的,也许是不看,但是会有个印象呢,有过这么一本书,出现过。

我说我就为了要一个印象?

他说不就是一个印象?

我只好去问李傻傻你为什么不写了?

他说你怎么不写了?

这时候欧亚问,你七几的?我说七六。他说我也是。然后他又问,几月的?我说你几月的?他说六月的。我说那我比你大。他说大几个月?

香港的评论家蔡益怀先生不说话,他想的肯定是,香港的评论家跟内地的评论家,待遇太不一致了。他之前倒是跟我讲过,他是要看的,而且要看好多遍,不看怎么写评论?我惊讶地看着他。他现在不说出来了,大概是怕所有的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我想起来一个评论家来香港开会的时候跟我说,你写不写你写得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太老了。要不你换个名字?

我跟王芫抱怨的时候,她就说了,我不想听你这么负面的东西。

我自己够烦的了,她是这么说的。

过了一会儿,她还是来安慰我了。

她说亲爱的想一想两年前吧,我们在你家楼下的地铁站告别,那时候你还没回来写我也没写,多困难啊那时候,哭都不想哭。现在多好啊,我们要出新小说集啦。

我只好说是啊,我们好好生活了也好好写作了,我们肯定更好了而且越来越好了。

这是肯定的。她说,你也把评论家放下吧。

于是我回到虛荣时光,很大的一张床,我睡到床上,缩成一团。我觉得床真的太大了,我又太小了。

【责任编辑】 于晓威

猜你喜欢
评论家香港小说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评论家杨占平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