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放羊式深读 集中讲座式分享

2017-11-13 19:24毛永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课讲座风筝

毛永健

每周一节的高中语文阅读课怎么上?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大问题之一。之前现场观摩部分教师的阅读课教学,大多都是将学生赶到偌大的图书馆里,让学生围桌而坐,进行集中的“放羊式”自主阅读。这种阅读课的优点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读什么,怎么读,各取所需,有一定的个体针对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颇多:一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只适合浅阅读、短阅读,学生大多浅尝辄止,无法深入复杂及宏大文本,与主人公及作者进行心灵之间的对话;二是因为阅读前没有目标预设,阅读中没有过程要求,阅读后也没有反馈检测,阅读监测失控,导致整个阅读课可能流于为阅读而阅读的窘境,缺少最基本的阅读效度;三是因为阅读都是个体的独立阅读,所以同学之间很难进行合作与分享,无法进行思维的碰撞,也就看不见思想共鸣的斑斓火花。鉴于上述三个问题,我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思考、探索与实践,逐渐形式了一套高中语文“分散放羊式深读,集中讲座式分享”的“深阅读微讲座”阅读课模式,有较好的效度,希望对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开展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一、为何读——“读”需有向度

“读”需有向度,这是“为何读”的根本。若“读”无向度,那就是无的放矢式的“滥读”,或者无头苍蝇式的“乱读”。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就阅读课问题界定说,高中生需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阅读”的目的,就是意图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与“文学名著、科普书刊及其他读物”的浏览了解,进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和艺术技巧”并“鉴赏文学作品”。让高中生在阅读中通过对文本的深读,进而达到与文学形象对话及与作者对话的深层次目的,是“教学大纲”的意旨所在,也是整个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纲领性要求。

客观而言,这个阅读的向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将阅读本身窄化了,仅局限在“读”的范围之内,就读而读,指向过于单一。高中语文教学,核心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借助于“读”以培养“听”“说”“写”的能力,进而以“读”促“听说写”,并以“听说写”反哺阅读,将“听说写”与“读”有机地链接起来,相互促进,那么阅读课就可能达成“一箭多雕”的效果。鉴于意欲达到如上美好期待,我将阅读课的目标设定如下:通过“深阅读微讲座”使高中语文的读书活动有一个比较“落实”的抓手,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通过“深阅读微讲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主动性;通过“深阅读微讲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阅读能力、筛选能力、概括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团队协作、PPT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应该说,如此设定“深阅读微讲座”阅读课目标,是相对立体的、多向度的,这不仅为学生的阅读课确立了方向性指南,而且也为学生的阅读课指明了路径,更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可谓是目标明确,既立足于“读”,又辐射于多种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让学生不读则已,读则读透;读有所悟,读有所得;读读互动,讲读结合,真正体现阅读课的分享与共赢特色。

二、读什么——“读”需有精度

“读”需有精度,这是“读什么”的要求。若“读”无精度,那“读”所要达成的效度也就是一句空话。现时的课外读物门类繁多,特别是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强势来袭,玄幻的、穿越的、武侠的、色情的比比皆是,令人头晕目眩。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甄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就很容易远离经典,沦陷于“不良书籍”的沼泽之中而不能自拔。为此,在“读什么”的选择问题上,我们进行了师生互动式的双向整合,其一是所读书籍由学生阅读小组成员集体决定,以给学生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确保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二是学生所选择的书籍需要经过教师的审核认定后才能集体阅读,以确保书籍内容的健康向上,通过阅读接受正能量,传递正面信息。如是,通过师生的双向配合互动,逐层遴选,逐层把关,在最大程度上去达成既让“学生喜欢读”又让书籍品质最优化的阅读期待。

事实上,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推荐有必读名著10部,并附有详细导读,分别是必修一的《论语》及《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二的《家》及《巴黎圣母院》,必修三的《红楼梦》及《高老头》,必修四的莎士比亚戏剧及《谈美》,必修五的《三国演义》及《堂吉诃徳》。应该说,教材编者推荐的这10部书籍都是历经岁月淘洗后留下的古今中外的文字精品,但即使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品,现实里学生却未必买账,愿意从内心里真诚地接受并阅读这些作品。这就为我们的阅读课“读什么”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难题。那读什么呢?我以为必须“投其所好”,根据时下高中生的喜好进行书籍选择。经过广泛的调研,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阅读那些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的作品。为此,对学生阅读书籍的最终选择,我主要强调的是书籍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除此而外,并不作过多要求,学生喜欢科幻的可以读刘慈欣的《三体》,喜欢小说的可以读阿来的《尘埃落定》,喜欢散文的可以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喜欢传记的可以讀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喜欢诗歌的可以读《舒婷的诗》,喜欢古典文学的可以读唐诗宋词元曲,喜欢研究的可以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一言以蔽之,学生喜欢的书籍,只要确保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就都在阅读的范围之列。

由于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参与阅读课活动的积极性颇高,而选择阅读的书籍也时常令人眼前一亮。以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前10周为例,除去月考期中考时间外,我所任教的班级“深阅读微讲座”阅读课共开展了7期,学生所选择阅读的书籍,无一不是经典之作。高二(1)班阅读书目分别为《论语》,金宇澄《繁花》,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罗贯中《三国演义》,沈从文《边城》,余华《活着》,严歌苓《陆犯焉识》;高二(2)班阅读书目分别为路遥《平凡的世界》,三毛《雨季不再来》,柴静《看见》,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龙应台《目送》。由上述阅读书目可见,学生在“读什么”的问题上,眼光是颇为独到的,极具思想含量的。为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在书籍选择上可以充分信任学生,他们的阅读眼光与阅读品位,完全可以彰显出作为当下高中生的丰厚知识素养与向上人格魅力。endprint

三、怎么读——“读”需有法度

“读”需有法度,这是“怎么读”的要旨所在。实话说,“怎么读”涉及到阅读的路径问题,这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深阅读微讲座”能够成功举行的前提与关键。但是鉴于每周只有一节阅读课的现实,集中阅读根本不可能,于是我就变通地采取了“分散放羊式”阅读的模式,让学生利用零散的细碎时间进行自主阅读。那么,如何让“怎么读”化虚为实,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呢?这就必须对“读”有一系列的方法要求。

在阅读的形式上,我们采取的是小组阅读。我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每组约10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然后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及一名主持人,组长负责统筹协调监控本组阅读讲座过程,以及上传下达的沟通任务;主持人负责讲座的开场白、结束语及中间串词等,以使整个讲座流程浑然一体。如此分配,每组一个月轮换一次,这就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及讲座准备,为真正的深阅读提供了可能。

在阅读的对象上,我们进行的是同一阅读。每个小组通过成员讨论商议,确定了阅读的备选书籍,然后将书名提供给教师,并以便条形式附上小组选择该书的理由。教师通过严实的查证,确保书籍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均可之后,对学生选择书籍予以认可。之后,学生再集体在网络上或者书店里进行书籍采购。书籍必须做到人手一本,便于随时随地阅读,便于勾畫经典语句及备注心得感受。

在阅读的沟通上,我们运用了QQ群交流。在校期间的阅读,学生可以面对面适时交流,分享心得。但是由于课业繁重,学生的阅读大多是在周末忙里偷闲地完成的。为此,小组成员在阅读过程中的各种想法,就可以通过QQ群平台予以交流。特别是“深阅读微讲座”PPT的制作,更是需要组员的通力合作,为此,QQ群的作用更为凸显,其中的资料整合、板块调整、图片使用、动画效果等,都需要借助于QQ群沟通完成。PPT制作完成之后,还要通过QQ群平台发送给教师,由教师审阅把关。若存在问题,教师需要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反馈给学生,由小组成员进一步予以完善,直至师生满意为止。

四、读如何——“读”需有效度

“读”需有效度,这是“读如何”所要具体呈现的内容。由于我们实行的是“分散放羊式深读”,教师无法适时监控整个阅读的过程及效果,使得整个阅读有可能滑入真空地带,变成假读或者伪读。为此,我设计了“集中讲座式分享”环节,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进行“深阅读微讲座”活动,与全班同学分享小组读书心得。这样,就可以将小组阅读拓展为班级共享,增加了书籍阅读的辐射面,并可能由点及面,影响一片,进而带动班级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座的效果来返观并检测小组学生的阅读效果。这种借助于“微讲座”反作用“深阅读”的做法,基本可以了解到学生阅读的层次与质量。

而为了让整个阅读更具效度,我事先将“微讲座”设置为7个环节,学生的讲座需要按照每个环节有序进行。当然,为了确保讲座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学生可以对某些环节进行局部改编或更换,以使讲座达到个性化特色及最佳化效果。我所设计的“微讲座”7个环节分别为:1.名著梗概(高度概括,不超过100字);2.作者简介(表述精当,不超过50字);3.经典拾贝(摘抄书中最精彩的3个语段,每段不超过150字。讲座中需要从艺术手法及思想内容两个维度进行鉴赏,以讲清自己选择的理由);4.他人评价(对所介绍的名著,权威人士有何有意义的评价,提供3句,并注明出处);5.我们的随感(针对所介绍的名著,提供3段成员原创的随想);6.高考链接(列举该书中的主题与哪些高考作文命题相契合,予以链接分享,并详细分析解读);7.我们的满分作文片段(自己确立主题,从不同角度以所读名著中的材料进行写作,每组至少写3个片段,每个片段控制在200字以内)。事实上,有了上述的7个讲座环节要求,这就仿佛如来佛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让学生的阅读有了路径与方向,而不至于迷失在途中。

此外,我对“微讲座”的PPT 制作与演讲也有规定,我要求学生的PPT尽量不要超过20张,可以链接视频或音频,版面文字的字号大小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譬如有同学进行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深阅读微讲座,就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片段与之链接,以增加演讲的形象感;我还规定每个组确定一人主讲,每次讲座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主讲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余每人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留下约10分钟给听“微讲座”的师生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就确保了小组人人参与,讲座信息的及时反馈及讲座者与听众之间的思想碰撞等问题。应该说,这种“集中讲座式分享”的试验是相当成功的。学生们的讲座,有时令人内心震撼,有时令人感动温暖,有时令人唏嘘涕零……总之,随着讲述者的声音,我们的内心也随着书中主人公命运的沉浮而或悲或喜,或伤或乐。有时甚至讲座已经结束了,但是听众还沉浸在讲述者的情绪里,怅然若有所思。之后,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为了说明“微讲座”的成功,我展示几个学生讲座中的片段。譬如“名著梗概”,有学生针对《繁花》如是概括:

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以十岁的阿宝开始,由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讲李四,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

可以这么说,这个梗概文字言简义丰,表述清晰,不落俗套,包含了很多令人悬想不尽的内容,很容易勾起听众的阅读念想。譬如“我们的随想”,有学生针对《活着》如是行文:

在家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比福贵更原始的生活状态,看到了一个卑微的“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的生命,看到了成千上万、世世代代忍受苦难、最终随顺自然的妇女形象,看到了无数生命史被疏漏在历史大网空隙处的边缘小人物及他们的生活状态。

这位学生对小说《活着》中的家珍这个人物形象的认知与解读,可谓是眼光独到,入木三分,不管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还是在行文的精简上,都是极具功力的。如果没有经过自身的深阅读与深思考,该同学是不可能有如此深邃的感悟的。再譬如“我们的满分作文片段”,有学生针对《追风筝的人》这样写道:

或许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我们的一生都是个追风筝的过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这位学生紧紧扣住“追风筝”的“追”字,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极写生命的那一片天空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让我们勇敢地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心中有风筝的人。该生可谓是活学活用,通过自己的深阅读,感悟到了生命中拥有“风筝”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去“追风筝”的真谛。

当然,“微讲座”中10分钟的互动点评擦出的思维火花同样精彩,例如高二(2)班的《摆渡人》阅读,该组成员在讲座中强调了“我们不但需要别人的摆渡,还要学会摆渡别人”的观点,有学生在点评时就犀利地提出“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摆渡自己”的看法,迎得了满堂喝彩;再比如高二(1)班的《边城》阅读,主讲人眼光独特,紧紧抓住那只在小说中不断出现的“狗”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分析,可以说是独出心裁的,可是有学生在点评时认为,《边城》里除了“狗”这一意象值得一说外,还有“鼓声”也是颇具寓意的,然后该同学就有条不紊地分析了“鼓声”所具有的文化内蕴与文化隐喻,令人折服。事实上,点评阶段的很多意见或建议,再次证明了群众的眼睛确实是雪亮的,这些点评对“深阅读微讲座”活动的臻于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补充与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隐于舞台之后,给学生一个凸显自我的存在感,以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是我进行“深阅读微讲座”探索的要旨所在。目前,“深阅读微讲座”阅读课活动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势在必然。但是只要我们师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毅然前行,那么终归会让“深阅读微讲座”活动日趋完美,并成为同学们高中生活中一段最靓丽及最值得品味的风景。

[作者通联: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课讲座风筝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学做风筝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