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儿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2017-11-13 10:18李俊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李俊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儿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实行足部手术的患儿40例,根据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行神经刺激器坐骨神经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超声引导的坐骨神经阻滞。对两组穿刺的时间,局麻的起效时间,以及试穿次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试穿次数少于对照组,局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足部手术,在神经刺激器的基础上使用超声引导下的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040-02

当患儿需要在足踝上实行手术时,需使用小儿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方法实行局部麻醉,但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不成熟,导致坐骨神经的变异较大,加大了准确定位神经的难度,减少了阻滞成功的几率[1]。现在使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定位神经[2],可以增加神经定位的准确度和成功阻滞的概率。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实行足部手术的患儿,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行神经刺激器坐骨神经阻滞,以及在此基础上实行超声引导的坐骨神经阻滞,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实行足部手术的患儿40例,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自愿原则,分为实行神经刺激器坐骨神经阻滞的对照组,以及在此基础上实行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的试验组,每组20例。其中,女21例,男19例,年龄2~10岁,平均(5.3±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患儿有先天性的重大疾病,如先天性的心脏病等。(2)患儿患有严重的肿瘤。

1.2 方法

患儿入手术室后,均实行基本的麻醉操作,静脉滴注氯胺酮(3 mg/kg)。对患儿实行连续的心电图检测,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特征,对患儿实行面罩吸氧(3 L/min),保证患儿的呼吸通畅。测量患儿的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1.2.1 试验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器,以及超声波系统的神经成像模式,在患儿腘窝褶皱中心上的一点上做一条6~8 cm的直线。探头在垂直于股骨的位置上,将探头沿着腘窝上的直线从近向远进行扫描,从而获取坐骨神经的超声图像(横断面)。在图像中可以将坐骨神经识别出来,坐骨神经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将探头固定在坐骨神经处,在探头的附近1~2 cm,腘窝处直线的外侧1 cm穿刺,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确定穿刺路径并实行穿刺。神经刺激器的初始电流为1 mA,频率为1 Hz。当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出患儿背屈运动时,将电流调至0.4 mA,若还能引出背屈运动,则在确定回抽无血后,将麻药注入。如果不能引出背屈运动,则将穿刺针退至皮下,改变穿刺角度,再次实行穿刺,若3次穿刺均未成功,则改为静脉麻醉。

1.2.2 对照组 采用神经刺激器坐骨神经阻滞。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常规的解剖学知识,在腘窝中心向外侧1 cm,以及腘窝顶点处1 cm的位置实行穿刺。神经刺激器的初始电流为1 mA,频率为1 Hz。当在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出患儿背屈运动时,将电流调至0.4 mA,若还可引出背屈运动,则在确定回抽无血的位置注入麻药。如果不能引出背屈运动,则将穿刺针退至皮下,改变穿刺的角度,再次实行穿刺,若3次穿刺都没有成功,则改为静脉麻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患儿进行局麻后30 min内,每隔5 min,使用针刺法,参照健侧腿,对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阻滞效果进行评价。患儿对刺痛没有任何反应,没有出现流泪的情况,血压升高不超过15 mm Hg,心率升高不超过15次/min,为完全阻滞;能感受到轻微的刺痛,小于健侧腿,血压升高15~30 mm Hg,心率升高15~30次/min,为部分阻滞;患儿感到刺痛与健侧腿相同,血压升高超过30 mm Hg,心率升高超过30次/min,为阻滞失败。记录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时间、试穿的次数及穿刺的相关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穿刺时间为(10.60±2.63)min,长于对照组的(7.52±2.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试穿次数为(1.5±0.5)次,少于对照组的(2.2±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局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神经传导阻滞是在神经的干、丛、节周围注射麻药,导致神经冲动被阻滞,造成神经所支配的范围内出现麻醉效果[3]。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还会对周围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必须提高在穿刺中准确神经定位的技术[4]。以前使用盲性操作,根据解剖学中体表的标志,体内动脉搏动的情况以及针刺的感觉确定坐骨神经的位置[5]。这种方法准确性较低,神经传导阻滞容易失败,患儿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血管发生损伤等[6]。现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定位,科学准确地分辨坐骨神经的位置,以及周围组织和血管的情况,在穿刺时能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试穿的次数,同时能够使用更合理的穿刺路线,避免血管出現损伤[7]。在神经成像模式中可以观察到麻药的扩散情况[8],经过调整可以有效地缩短局麻的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的使用[9-10]。毕路甲等[2]研究了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endprint

本文選取笔者所在医院实行足部手术的患儿40例,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自愿原则,分为采用神经刺激器坐骨神经阻滞的对照组,以及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的试验组,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穿刺时间为(10.60±2.63)min,长于对照组的(7.52±2.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试穿次数为(1.5±0.5)次,少于对照组的(2.2±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局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足部手术,在神经刺激器的基础上使用超声引导下的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汉强,孙立夫,沈娟萍,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116-119.

[2]毕路甲,栾丰年,陈辉,等.超声引导下经腘窝坐骨神经单次阻滞用于踝关节术后镇痛的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61,131.

[3]陈卫,顾文义,濮建峰,等.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患者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2964-2965.

[4]胡格吉胡.超声引导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手术麻醉的效果[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4):37.

[5]孟凡华,季锋,陈辉,等.超声引导下腘窝区坐骨神经注射松解术治疗膝后痛的疗效[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6,12(3):178-180.

[6]章敏,谢言虎,音樱,等.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430-433.

[7]杨广坤,彭德良,廖荣宗,等.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有效剂量[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5):44-47.

[8]余建华,廖荣宗,刘莱利,等.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对膝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2):46-49.

[9]沈荣荣,刘志林,杨鑫,等.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胫骨骨折手术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8):1091-1093.

[10] Lam N C K,Petersen T R,Gerstein N S,et a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 guidance vers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lateral popliteal-sciatic nerve blocks in obese patients[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4,33(6):1057-1063.

(收稿日期:2017-0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单次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胸椎旁间隙超声解剖特征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