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减排政策概述及氟化工企业应对碳市场的建议

2017-11-14 07:24杜静吴克安郑冬芳钱跃言
浙江化工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配额化工企业

杜静,吴克安,郑冬芳,钱跃言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23)

我国碳减排政策概述及氟化工企业应对碳市场的建议

杜静,吴克安,郑冬芳,钱跃言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23)

含氟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成效、国内碳减排政策及其影响,提出氟化工企业应对碳交易市场的建议,减少碳排放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温室气体;减排;碳交易;氟化工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常用“碳”一词作为代表,用“碳排放”或“二氧化碳排放”简称温室气体排放。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提出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对这种排放权进行交易,简称碳交易。《京都议定书》在其附件A中列入6种受控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对这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为附件一国家分配碳排放配额,并设计了三种碳排放的交易机制:国际排放贸易(IET)、联合履约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1]。

欧盟在全球最早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促进欧盟减排发挥了巨大作用,支持欧盟完成《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任务,也成为其他国家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良好借鉴。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6月,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国家制定发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实现减排目标,建立碳交易试点并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全球碳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1 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成效

为应对全球变暖,实现《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即2008~2012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欧盟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欧盟碳排放贸易体系(EUETS),并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5年到2007年,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并为后续发展积累经验,完成《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减排目标的45%;第二阶段(改革阶段)从2008年到2012年,实现《京都议定书》中的全部减排目标;第三阶段(发展阶段)从2013年到2020年,碳排放量以每年1.47%的速度降低,实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降低20%的目标;第四阶段(创新阶段)从2021年到2030年,碳排放量每年降低2.2%,到2030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40%[2-3]。目前,EUETS进入第三阶段,其成员有31个,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和4个国家 (冰岛、英国、挪威和列支敦士登),覆盖能源、电力、钢铁、水泥、航空等行业约12000个企业,这些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半。

EUETS采取 “总量管制和交易”(cap and trade)规则,根据《京都议定书》限定的欧盟碳排放总额,分配给各成员国碳排放额度,各成员国向纳入EUETS的本国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欧盟排放配额(EUA)。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低于分配到的EUA,那么企业可以在市场中出售剩余配额获取利润,反之必须在市场中购买配额以履行其减排承诺,否则将受到重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EUETS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成熟的碳交易体系,为全球碳减排做出巨大贡献。EUA的交易量总体保持稳步增长,2005年为0.94亿t二氧化碳当量(CO2e),2012年增长到79亿吨t CO2e,2013年达到87亿t CO2e。交易额在2005~2011年增长较快,2011年为780亿欧元,之后开始下滑,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560亿欧元和360亿欧元,2008~2013年EUA的平均价格分别约为22、12、13、12、7、5欧元[4]。截至2012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18%,超额完成《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目标[5]。

EUETS取得的成绩为其他发达国家碳减排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其在运行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国家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提供良好借鉴。

2 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其影响

2.1 我国碳减排政策

“十二五”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碳减排政策,提出减排目标,并在国际上做出减排承诺,我国碳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政策和承诺见表1。

“十二五”期间,我国实现碳强度累计下降20%左右,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均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表1 “十二五”以来我国碳减排政策与承诺

此外,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014年8月、2015年12月、2017年3月发布三批重点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涵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燃料及原材料替代、工艺过程等非二氧化碳减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等领域,鼓励推广减排潜力大、先进适用、成熟可靠,同时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良好的低碳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行业实现低碳发展提供技术引导。

2.2 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概况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是近年来我国相关政策的焦点,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10月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两省五市即湖北省、广东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2年6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鼓励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规定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参与交易用于抵消碳排放的减排量。2014年12月,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框架性文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明确了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2016年1月发布的 《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统一部署,明确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个重点排放行业。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国内7个碳交易试点相继启动运行,其他省市也在积极开展碳市场建设,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2016年,7个试点地区和成都先后成立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将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向周边非试点地区输送。2016年12月,非试点地区四川和福建也启动碳市场。

试点地区在碳市场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报道,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15~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完成碳市场基础建设工作;2017~2020年为全国碳市场试运行和完善阶段,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调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实现市场稳定运行;2020年后为稳定深化阶段,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完善规则体系,同时探索和研究与国际碳市场的衔接。据了解,第一阶段全国将有7000多家企业符合要求,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40~50亿t CO2)。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中国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6]。

3 我国氟化工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建议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中HFCs、PFCs和SF6是含氟气体,HFCs、PFCs、SF6中大部分品种大气寿命长、GWP高,其减排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政策,如欧盟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F-Gas法规,要求严格控制氟气体包括HFCs、PFCs、SF6等的生产和使用。对投放欧盟市场的HFCs进行总量控制,实施配额分配制度,镁压铸成型和镁压铸合金回收过程中禁止使用SF6,汽车轮胎中禁止填充SF6等[7],使HFCs、PFCs、SF6的生产及消费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作为《京都议定书》中非附件1国家,我国氟化工企业通过开发CDM项目获得了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但CDM项目终止后氟化工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减排问题,企业必须深刻剖析自身技术,加强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减排。

3.1 我国氟化工CDM项目概述

2004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DM执行理事会(EB)批准了三氟甲烷(HFC-23)废物排放焚烧处理的基线方法学,适用于HFC-23焚烧分解CDM项目核证减排量(CERs)的计算[8]。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HCFC-22生产国和消费国,具有很大的HFC-23排放量和减排潜力,国内主要的氟化工企业均开发了CDM项目,在EB成功注册的11个HFC-23分解CDM项目,注册年减排量达6679万t CO2当量。

HFC-23巨大的减排潜力为我国氟化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也为减缓全球变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随着欧盟禁令的颁布和国际碳市场对HFC-23减排量交易的限制,HFC-23分解CDM项目无法继续执行,我国11个HFC-23分解CDM项目企业的减排量合同已全部终止[9]。

为此,我国提出对已投产运行且未获得CDM支持的HCFC-22项目新建销毁装置采取后补助方式,2014~2019年对HFC-23焚烧装置实行退坡补贴政策。

3.2 我国氟化工企业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议

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各项制度日益完善的过程中,氟化工企业参与碳市场是必然趋势。企业应充分重视这项全新的工作,明确减排的真正目的,全面了解碳市场相关政策,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

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提出氟化工企业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销毁的HFC-23转化的CO2排放、HFCs/PFCs/SF6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及逃逸排放、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企业应根据指南的要求准确核算各排放源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计算碳排放总量,对自身情况一目了然。

根据《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碳交易市场初期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和CCER。企业获得政府部门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后,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总量,从而使碳排放配额有所富余;同时开发自愿减排项目,申请CCER。企业的CCER和富余碳排放配额作为企业的碳资产,随着碳市场的逐渐成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通过有效的碳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中交易,获得一定收益,还可以作为企业增信的手段,实现融资等功能。

4 结论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强制手段,借鉴国外成熟碳市场及我国碳交易试点的经验,我国正在抓紧制定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各项制度,确保全国碳市场在今年顺利启动。

作为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氟化工企业,减排含氟温室气体的责任重大,在积极参与碳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应强化节能减排意识,研究新工艺新技术,为国家早日实现减排目标及应对全球变暖、履行国际公约做出贡献。

[1]贺城.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2):98-103.

[2]于洋,高丽莉,王树堂.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6,44(17):75-77.

[3]何少琛.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方法及前景[D].吉林:吉林大学,2016.

[4]欧盟碳市场进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www.ncsc.org.cn/article/yxcg/yjgd/201404/20140400000848.shtml.

[5]欧盟2020年减排目标已接近完成[EB/OL].http://www.sino-carbon.cn/detail.php?id=477&type=3&sub=13.

[6]2017年我国碳市场预测与展望[R].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2017.

[7]欧盟温室氟化气体法规将实施[N/OL].国际商报,2014-07-15,http://epaper.comnews.cn/news-1075434.html.

[8]王学军.中国氟化工在CDM减排方面的挑战与机遇[J].有机氟工业,2013(4):25-33.

[9]崔永丽,林慧,杨礼荣,等.中国氟化工行业HFC-23减排潜力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9(2):139-143.

Summary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and Suggestions for Fluorine Chemical Enterprises to Face the Carbon Market

DU Jing,WU Ke-an,ZHENG Dong-fang,QIAN Yue-yan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Hangzhou,Zhejiang 310023,China)

Fluorid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has been a hot topic of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Carbon trading is a market mechanism used to promote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the EU,the domestic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and their impact,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the fluorine chemical enterprises to deal with the carbon trading market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s on the enterprises.

greenhouse gas;emission reduction;carbon trading;fluorine industry

1006-4184(2017)10-0004-04

2017-07-25

杜静(198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氟化工信息研究工作。E-mail:dujingsx@126.com。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配额化工企业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电力:可再生能源配额办法出台 确保风光水全额消纳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化工企业与人,人们的安全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