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式访谈法对提高牙周支持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2017-11-14 09:21蔡明星姚远柯丽娜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26期
关键词:依从性

蔡明星 姚远 柯丽娜

【摘要】 目的:探讨动机式访谈法对提高牙周支持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7月本院诊断为慢性牙周炎并接受了规范化牙周系统治疗第一阶段牙周基础治疗后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动机式访谈,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牙周支持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治疗信念评分、治疗依从意愿评分以及治疗依从信心评分均显著升高,并在干预后1年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P<0.01);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干预组治疗信念评分、治疗依从意愿评分以及治疗依从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机式访谈能够显著提高牙周支持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动机式访谈; 牙周支持治疗; 依从性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ethod on Improving Compliance of Periodontal Supportive Treatment/CAI Ming-xing,YAO Yuan,KE Li-n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6):033-036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ethod on improving the compliance of periodontal supportive treatment.Method:From February 2016 to July 2016 in our hospital 80 patients of diagnosed as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accepted standardized periodontal treatment system the first stage of periodontal therap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of each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Periodontal supportive treatment complianc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1 year after intervention,the complianc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reatment belief score,treatment compliance intention scor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confidenc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for 1 year after intervention(P<0.01).After 3 months,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treatment belief score,treatment compliance intention scor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confidenc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supportive care.

【Key words】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Periodontal supportive treatment;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Zhuhai Stomatological Hospital,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6.009

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見病,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牙周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牙周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积极治疗阶段的临床疗效难以长期保持,因此在积极治疗后进入长期的维护阶段在临床上称为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SPT),以巩固临床疗效[1]。而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后续的SPT,影响远期疗效[2]。动机式访谈是通过帮助患者探讨、解决矛盾情绪,引发行为改变的一种指导性、以患者为中心的访谈[3]。本研究采用动机式访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SPT阶段的依从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endprint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7月本院诊治的慢性牙周炎并接受了规范化牙周系统治疗第一阶段牙周基础治疗后的患者80例。纳入标准:(1)初次来珠海市口腔医院就诊;(2)明确诊断为慢性牙周炎;(3)年龄≥18岁;(4)语言正常、有正常的思维、读写能力;(5)接受医患双方共同制定的规范化牙周治疗;(6)已完成第一阶段基础治疗。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病患者;(2)生活不能自理者;(3)全身系统性疾病并且未经治疗及控制的患者;(4)参与其他医疗试验或项目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69岁,平均(47.9±10.4)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2~71岁,平均(48.2±1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详细地检查、诊断以后,为患者制定规范化的牙周系统治疗计划,患者知情并同意实施医患双方共同制定的治疗计划,均完成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1)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发放常规牙周病护理相关知识手册,治疗方法手册,告知牙周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积极治疗后取得了一些临床疗效,但后续需要长期进行SPT,并告知SPT的重要性。(2)干预组在进行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并发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给予动机式访谈。动机式访谈是通过帮助患者探讨、解决矛盾情绪,引发患者行为改变的一种指导性、以患者为中心的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实施者掌握以下技能:反射性倾听,确认患者思想情感,表达移情;处理抵抗,避免与患者发生争辩,回避患者的抵抗情绪;制定访谈日程,让患者参与每次访谈内容的决定引出行为改变话题,让患者用自己语言陈述行为改变理由引出行为改变话题,激发患者的动机。第一次访谈主要询问患者患病经历、治疗经历,患者主要症状及主观感受,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将访谈焦点逐渐锁定在SPT话题,并全面评估患者的治疗行为。第二次访谈引导患者描述过去治疗过程中SPT的意愿及信心,应用相关信念问卷为框架,引导患者表达对治疗的感知、支持治疗重要性看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遇到或者担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患者表达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技巧,对不同信念尽心干预,例如引导患者回顾曾经正面或者负面的治疗经历,探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担心的问题,权衡支持治疗利弊。第三次访谈回顾总结患者支持治疗相关信念,解决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疑虑。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在基礎治疗后进行支持治疗前及支持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时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牙周相关信念问卷、治疗信心评分表、SPT依从意愿进行测量。(1)牙周相关信念问卷内容包括SPT的重要性、坚持支持治疗的顾虑及障碍等,共有12个条目,有3个条目为反向评分,评分按照1~5分评价,非常同意1分,同意2分,中立3分,不同意4分,非常不同意5分,得分越高则信念越好。(2)治疗信心评分表:评分一个问题:“您觉得自己坚持正确支持治疗有多大信心?”从一点没有到非常有信心,采用1~10分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治疗依从信心越强。(3)SPT依从意愿:询问“您坚持按医嘱进行支持治疗的想法有多大”,从一点都不想到非常想采用1~10分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意愿越强。评价干预前后两组依从性:依从性好: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控制菌斑,消除危险因素,牢记复诊时间,坚持在约治疗定时间前后1周内来院复诊,并且在进入牙周支持后复诊3次及以上;依从性一般:能够部分按照医生医嘱控制菌斑,但是在超过预约时间2周以上才复诊,并且进入支持治疗后,经过1次或2次复诊就中断治疗,长达1年者;依从性差:没有按照医嘱控制菌斑,经治疗后症状减轻就不按时复诊,或者中断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1年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

1年,干预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3,P<0.01),见表2。

2.2 干预前后两组治疗信念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治疗信念评分显著升高,并在干预后1年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干预组治疗信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 干预前后两组治疗依从意愿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意愿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并且干预后1年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P<0.01);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干预组治疗依从意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4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信心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治疗依从信心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并且在干预后1年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P<0.01);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干预组治疗依从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3 讨论

牙周病包括牙龈病及牙周炎,菌斑和非菌斑均可导致牙龈病。牙周炎为由牙菌斑生物膜导致的牙周组织感染性疾病,牙齿支持组织遭到破坏,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炎症、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定植在龈牙结合部牙菌斑时间长可导致牙龈慢性增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部分牙龈炎可向牙周深部组织发展,牙龈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减少、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随后发生牙周袋[4-5]。在牙周袋附近所发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后,产生炎症介质,造成结缔组织和牙槽骨丧失,病变逐渐向根方发展加重,导致牙齿丧失。牙龈炎经过治疗后可完全可逆,但牙周炎所导致的支持组织破坏经过规范化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我国牙周炎患病率较高,人群广泛存在慢性感染性炎症,影响健康[6]。牙周炎治疗周期长,周密正确的治疗计划,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持之以恒自我控制菌斑,是维持长久疗效的关键。牙周病在经过积极治疗阶段后进入巩固治疗阶段,即SPT阶段,该阶段是维持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牙周维护治疗能够降低牙周炎患者年失牙率,降低探诊深度,延缓牙槽骨吸收等。SPT的治疗目标包括患者接受治疗后疾病不再复发或者病情不再进展,避免经过治疗后已经达到稳定的牙种植体脱落,通过对牙列及修复体检测,减少牙齿脱落,及时对口腔相关的疾病及问题诊断治疗。研究证实,依从性好的患者最终的临床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而性别、年龄、经济条件、畏惧心理、对牙周疾病的认知程度、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计数、医疗服务、健康教育、随访等影响患者的依从性[7]。endprint

动机式访谈是上个世纪Miller与Rollnik建立的一种访谈技术,具有明确的指导性,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解决矛盾情绪,唤起患者行为改变动机从而改变行为。核心任务是与患者讨论交流,由患者自身权衡利弊,明细裨益,加强患者改变行为的信心及意愿,激发患者矛盾情绪,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在整个过程中,患者是主体,访谈者充分尊重患者情感、思想,营造良好的、支持性的环境,应用沟通技巧,唤起改变行为的意愿[8-9]。动机式访谈基于临床时间直接观察,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支撑,而不是建立在特定理论之上。动机式访谈的指导精神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访谈视角以及表达移情的技巧,强调访谈者移情,患者彻底认同,从而引发患者改变行为[10-11]。动机式访谈受到认知冲突理论、自我感知理论影响,认为人们倾向于实施言语上或者口头上认为可行的行为[12-14]。动机式访谈强调了患者自身感知,强调患者自身价值观以及行为改变的动机[15]。动机式访谈先唤起患者矛盾情绪,继发行为改变动机,在患者出现明显抵抗情绪时,避免站在患者观点对立面,动机式访谈更是一种继发患者改变行为的技能与策略。动机式访谈坚持表达移情、发展冲突、避免争论、回避抗争、支持自我效能等原则[16-17]。表达移情表现在访谈过程中,患者与访谈者相互尊重,地位平等,患者可主动提出需要的知识支持与指导,访谈者为支持者,而不是强迫患者改变的角色。在进行访谈时,访谈者对患者的处境、困难表示理解及同情,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接受以及关注,让患者感觉访谈者与自己是一种“同盟”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引导患者表达观点及信念[18-19]。当患者发现目前的行为与目标有冲突时,更倾向于改变现在的行为。因此访谈者需要让患者集中于这样的冲突并强化,让患者意识到目前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从而引发患者思考自身行为的改变。访谈过程中避免争论,争论与直接说服对行为的改变都无益,甚至会适得其反[20]。访谈者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射性倾听,表示理解患者的抵抗情绪,让患者充分表达观点,帮助患者改变信念。患者承认有改变行为的想法,还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能够坚持行为改变,才能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访谈者要理解患者在改变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必要时候提供帮助。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动机式访的出发点为患者,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更能够让患者接受,并愿意配合。

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在干预后不同的时间点,干预组治疗信念、治疗依从意愿以及治疗依从信心评分均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对牙周病SPT的患者进行动机式访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维持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动机式访谈能够提高SPT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保持较好的治疗信念、治疗依从意愿、治疗依从信心。

参考文献

[1]邓旭艳.不同口腔护理液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119-120.

[2]杜芳,王鹏来,刘宗响,等.牙周支持治疗阶段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上海口腔医学,2012,21(6):683-686.

[3]李梅,周萍.动机性访谈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服药相关信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6,(6月下旬刊):132-134.

[4]刘鹍鹏,李森森,张峰,等.固定-可摘联合义齿对牙周病合并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79-3381.

[5]孙敏利.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5):142-143.

[6]蓝旭华,樊彤海,雷桂花,等.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733-735.

[7]甘朝兵,陆钰,吴海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1,32(3):293-295.

[8]孟静.动机性访谈提高慢性心衰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9]雷红菊,冯秀娟,甄洁洁.动机访谈路线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5):350-352.

[10]徐慧青.动机性访谈对健康体检结果异常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0):1483-1485.

[11]范书南,苑记清.动机性访谈在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现状[J].天津护理,2016,24(2):186-187.

[12]方乐,张新卫.动机性访谈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78-1080.

[13]李蒙,李婷,施秉银,等.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87-189.

[14]王驰,潘颖丽,马爽.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Meta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73-76.

[15]叶青,郑莉.动机性访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713-2714.

[16]肖炜,张献珍,刘海燕.不同口腔护理液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20-21.

[17]刘雯,陈凤贞,徐晓东.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15):1358-1360.

[18]陈鸾,潘余月,廖琳荣.不同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1):124-125.

[19]唐慧婷,卢惠娟,杨晓莉,等.口腔冲洗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965-970.

[20]郭妍.不同口腔护理液在糖皮质激素吸入患者中的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29-330.

(收稿日期:2017-08-03) (本文编辑:程旭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依从性
子宫托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依从性分析及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分析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