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展望与备考策略

2017-11-15 15:35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时评信念作文

命题展望

一、鼓励考生继续关注社会热点

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态度。只有以真诚的心灵拥抱现实,写作才有更为广泛的言说空间,也才更有生命朝气。目前,时事热点已成为高考作文最关注的内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现象,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以及能够引领时代精神风貌的人和事,都成为高考命题的热门素材。2018年高考,命题专家仍将较多选用该类材料,来考查考生对社会、对时事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鼓励考生关注自我、感悟生活

像2017年山东卷作文题,取材真实的新闻,材料涉及的夜读、24小时模式、书店中的流浪者与拾荒者等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发挥的话题。又如天津卷要求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其立意角度丰富,又富于思辨性:写长辈、写日常生活容易入手,但以“十八岁成年人”的眼光来重新思考,则需要考生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传统中核心价值的恒定与时代变化的关系……“24小时共享书店”“重读长辈这部书”之类“感悟生活”类考题,也是今后高考作文的考查重点。

三、在命题形式上将会有所创新

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在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之后,给出开头要求续写成篇等考查形式,出现的机会也不是没有。试举一例:

请以下面提供的一句话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然后续写全文,不少于800字。

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要求:(1)认真阅读这句话,自定续写文章的立意;(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4)不得套作、抄袭。

备考策略

一、做到“两个关注”

一是关注时事,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储备素材。高中生平时应多关心和思考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力求临场作文时,能写出富于时代气息且立意较高的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代表十二个主题,分别从价值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加以表述。未来数年的高考作文主题,仍将与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挂钩,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备考策略:围绕这十二个主题的内涵与外延,针对近期出现的新闻事件,分类进行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二是关注自我生活,积累独家素材。人们常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要知道,打上个人生活印记的素材,是最独特也是最动人的;文中有“我”真实的人生体验,是最值得称道的。同学们不妨做些个人回顾——回顾自我的生命历程(比如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喜怒哀乐的事件),回忆一些细节场景;回顾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走过的生活道路;回顾高中以来所写过的优秀作文(特别要留意那些能激发读者情感的作品),也可升格自己写过的那些“庸文”。

二、强化四种思维能力

写作思维即作者对一个具体话題进行思索。它包括激活、联想、想象、分析、界定、分类、比较、鉴别、评价、延伸、拓展、关联、发散、聚合等多种多样的思维方法的运用。运用这些方法,现场生成思路并梳理资料,并将它们转化成文字材料,编织成文章——这是成熟作者的基本写作技能。

1.审辩式思维,避免片面化。许多看法,都是局部的真理;许多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必须避免不是真理就是谬误的幼稚思维,学会审辩式思维。比如“信念”的意思是“坚信不疑的想法”。人生有许多奇迹,有时轻而易举就可做到,其中缘由就在于非凡的信念。但是,一般人可能没想过“信念也能葬送自己”:你的信念成就之后,不妨认真分析一下,它一定有必然的规律在其中,就如一只老母鸡有了信念,21天不挪窝就为孵出一窝小雏鸡;可是换成一堆石头,就算有十只老母鸡的信念也白搭。最可怕的是荒唐的信念,它只能是破坏的力量。如姚明凭着自身的身高优势,加之刻苦的训练与坚定的信念,最终实现在美国职业篮球赛场上征战的梦想,可换成普通身高的人,你就是把他的信念打造得比磐石还坚硬,也少有人相信他会梦想成真;又如燕雀虽有翱翔九天的信念,但缺乏雄鹰那样强有力的双翼,这也是无法实现的。事实上,信念的力量首先来源于正确的判断与认知,而不是你有没有信念。你确立的信念如果是错误的,这样的信念越坚决,失败得就越悲惨,即便有力量也是破坏的力量。如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信念,他的“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的信念,就是不人道乃至反人类的。正确的认知应该是:一个人确立、坚守信念不是件难事,难的是让自己的信念成为客观的、正确的、慈善的、人道的。

2.纵深式思维,避免肤浅化。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有一篇时评《熊孩子怎么“治”》颇有借鉴意义,该文先强调“熊孩子不等于坏孩子。正如小狗、小猫格外调皮好动,人类的孩子同样处于探索世界的初期,‘熊是一种本能和天性。如果加上精力旺盛,脑筋灵活,就会显得格外‘熊”,这是运用了审辩式思维。接下来往深处掘进,突出“熊孩子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就难以成长为有理性、有规矩的社会人。管住熊孩子,有一个必须遵守的下限,就是尽最大可能,别让孩子的‘熊干扰别人”,并进一步揭示深层原因——“生活中只有真正的‘熊大人,没有真正的熊孩子”,且顺势亮出了“管好熊孩子,关键看大人能不能因势利导,在孩子‘耍熊之际,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兴奋点,引导其趋利避害,诱导其创新创造”的对策。如此析理,就避免泛泛而论而走向了深刻透辟。

3.因果式思维,避免简单化。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因此,“知其然”固然重要,“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同时,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会引起的结果,而不能简单地将原因、结果割裂开来。有的因果关系是连锁的,更需运用因果思维分析论证。还是举时评为例,《把生命放在征途》一文,针砭的弊端是“不只是健身,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前紧后松、前热后冷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何辨析“原因”呢?作者先是否定了归因于“外部不可抗因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做法,因其只是客观因素,而非实质所在;接着指出“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并不是因为目标难以达成,而是我们不想去做、没有去做”,且继续追溯根源,强调“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所以会在‘为与‘不为之间打转,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够坚定”。像这样一步步分析连锁的因果关系,必然逻辑严密。

4.创新式思维,避免平庸化。作文尤其是议论文表达自我认知,阐明感受感悟,一定要力避人云亦云,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比如世人大多崇尚“第一”而相对贬抑“第二”,有人却著文《“第二”的价值》另发新见:当具有积极引领作用的正能量的“第一”出现后,要有“第二”的跟进才能形成趋势和力量(“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当消极丑恶的具有负能量的“第一”出现后,如果“第二”拒绝跟进甚至出面制止,情势就不会恶化。最后以“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二又何妨”作结。这类有创见的文章,自然给人启发、令人受益。

三、常读典范时评,优化作文结构

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社会生活评论,“是紧密结合时事、时局、时政、时弊即时发表的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的议论性文字”(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兆荣语)。实践证明,跟着时评学写作,不仅能提高高中生的认识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同学们有效改善“议论浮于浅表,难以逐层推进”等常见弊病。一般来说,一篇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那些时事评论,通常会将其细化为“摆现象—找原因(探本质)—析危害—谈对策”等层次。只要我们常把时评细揣摩,认真借鉴其思路递进与结构布局,努力做到原因找得准、危害析得明、对策想得全,笔下作文自然会备受青睐。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评信念作文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围墙的信念
信念而非执念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信念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