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

2017-11-15 12:36苏宇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医药冠心病

苏宇虹

【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康复

【中图分类号】R541.4;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冠心病是由于中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在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等症状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虽然目前我国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了冠心病这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帮助中老年患者减少疾病的痛苦,恢复身体健康,利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因此,对于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2]。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多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引起的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治疗的优势,采用中医药治疗手段如中药内服外用、穴位敷贴、针灸推拿等防治冠心病及促进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其具体的治疗康复方式如下。

1 PCI术治疗冠心病

PCI术是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导管至冠脉处打入造影剂后查明狭窄情况,选择放置支架部位和数量的治疗手段。其为有创性检查治疗方法,不免有血液的流失。支架为体内血管异物,使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机制产生瘀血。随着医疗技术进步,PCI技术日益成熟,其能迅速打开心脏缺血的责任动脉,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加之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并非万能的治疗方案,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因素影响。季常见、朱训珂的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与PCI预后呈正相关,临床加强对冠心病因素的预防,可显著降低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且这种治疗方式,安全性高,有着极高的成功率,很好会对患者产生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2 冠心病PCI术后中药治疗

根据之前所做的研究显示,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通过服用中药进行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况。根据唐可清等人进行的研究显示,他们对所进行研究的36例PCI术后抑郁患者服用自制的解郁颗粒进行相关的治疗之后,大约有33例患者通过治疗之后,其自身的紧张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他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总有效率为91.67%。汉代张仲景在根据自己进行的研究,提出了胸痹这个名称,并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研究,进行了专病专篇论治的工作,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4]。之前有了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显示如果将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式和PCI术联合起来,并且加入西药进行相应的冠心病的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情况,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

3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

根据之前进行报道显示,采用穴位按摩、穴位贴敷和针灸推拿等防治冠心病的中医传统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中医综合干预对促进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方面也有一定研究。根据韩玉芳之前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对患者的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深入的穴位按摩工作,有利于缓解患者便秘现象的发生[5]。同时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穴位按摩工作,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对于患者身体的影响,从而有利于促使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黄梅等研究认为,通过手术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会消耗患者的气血。如果在这个时候,患者对于自身的身体状态缺乏信心,认为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就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对于患者最后的治疗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工作,让患者在健康积极心态的帮助下进行治疗工作,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中西医联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张松亮研究提及,PCI术后7天内,30%的患者可出现抑郁症状。因许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支架的并发症,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有可能使原有的抑郁癥状加重或诱发新的抑郁。该研究从行PCI治疗的患者150例中筛选出抑郁症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在正规治疗即药物、休息、心理治疗基础上,选取四关穴、百会穴、印堂穴行中医针灸治疗。研究表明,PCI术后伴抑郁症的患者行中医针灸治疗比行心理治疗更有效、安全,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对PCI术后伴抑郁症的患者可以及时行中医针灸干预。

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作为我国一种中医治疗手段,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受到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7]。目前,也逐渐的应用到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之前杜静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有利于调节好患者的脏腑,疏导患者身体的经络,有利于调整好患者的脏腑阴阳平衡。本操作无副作用、舒适感强,患者容易接受;而穴位贴敷是对患者的身体穴位通过相应的药物进行穴位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作用。将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可帮助患者疏经活络、行气活血,提高皮肤渗透性,同时加强药物作用和穴位刺激作用,达到双重改善的效果。两者联用,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并且这种治疗方式操作方式简单,一名护士即可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并且这种治疗方式,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受到了普遍病患的欢迎。李荣等研究认为,穴位按摩天枢、足三里等穴位并配合辨证施膳能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还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赵喜荣、陈红研究认为,穴位贴敷辅助疗法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可产生较强的治疗效果,不仅给药方便,又可克服中药煎煮费时和长期服药影响胃肠功能的缺点,对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王作顺等将20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中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痛膏”穴位贴敷治疗,将贴敷贴于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可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如果持续进行使用,则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endprint

刘雅丽认为,中医辨证施护通过辨证施食如寒凝血瘀者宜食温阳散寒之品如羊肉、大蒜等,忌苦瓜等生冷寒凉之品等;情志方面如痰阻血瘀者多自卑、敏感,可多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提高内在气质,改善心理状态,消除自卑等;康复护理可施行中药足浴;耳穴贴压大肠小肠神门交感穴等;穴位贴敷取膻中关元心俞穴等;对应气滞血瘀者,可针灸膈俞、内关、神门使患者心情舒畅,以利气血条达;痰阻血瘀者可针灸心俞、膻中、丰隆、中脘、足三里等穴;能够进一步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同时对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李珩等研究PCI术后辩证分析可分气阴两虚证、血脉瘀阻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热毒侵袭证、肝脾失调证,术后中医辨证调治可用血府汤、通脉汤等对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都有确切治疗作用。饮食宜低盐低脂、忌肥甘厚腻,忌辛辣烟酒。针灸可选合谷穴、内关穴、心俞等调节血压高低及促进术后康复。PCI术已在广泛开展,中医术后调理有其自身特点,方药与针灸按摩等相配合,效果显著。中醫推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术后辩证极为重要,结合患者自身特点,选择调理方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温通心阳、清热解毒、疏肝理脾相结合,灵活运用,定能改善病人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讨 论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如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均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脏腑气血平衡的作用,可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均有促进作用。

4.1 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穴位按摩是通过对人体皮肤表面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治疗,通过按摩的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中药穴位贴敷法是选用适当的中药研磨成细粉,与姜汁、蜂蜜或醋等调成糊状,或膏贴等直接贴于穴位上,利用药物的药性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相应的调节,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药效,还可以刺激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从而发挥药物自身的作用,帮助患者进行身体疾病的调理。穴位按摩与穴位贴敷结合运用,可使两者的治疗作用得到叠加增强,局部作用于膻中、内关等穴,可使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宁心安神,缓解胸闷、减少不适,睡眠质量得到提高,身心逐渐修复,促进疾病康复;局部作用于神阙、中脘、气海穴,能起到调理脏腑、润肠通便作用,使冠心病PCI术后早期、因要求卧床休息引起的排便习惯改变而导致的便秘症状得以改善,从而起到预防便秘,改善心功能,加快康复进程的作用;辅以足三里、外关等穴,可减少患者的腹胀、胃部不适,缓解手脚麻木、腰酸背痛症状,从而减轻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因需要使用抗凝抗动脉硬化用药导致的胃部刺激等不适,增进患者的食欲,使患者进食程度逐渐与正常状态平齐,同时改善患者的乏力症状,促进体力恢复。

4.2 针灸推拿与穴位注射

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合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局部而达到治病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的方法。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以上四法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康复中使用,可以达到缓解身体酸痛等不适、消除疲乏、宁心安神、增进食欲、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恢复体力等功效。

4.3 中医外治方法的比较

以上对比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的中医研究,穴位贴敷、穴位按摩、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疗效均衡,均可根据选定的不同穴位施术,以期达到缓解身体酸痛等不适、消除疲乏、宁心安神、增进食欲、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恢复体力等功效,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但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的方法及手法相对简单、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对患者无创伤无疼痛等刺激,局部穴位按摩15~30秒,或选定药物贴敷于穴位4~6 h后去除,对患者的生活活动等无影响或影响不大,患者易于接受。针灸推拿对穴位局部刺激或有疼痛感,刺激经络传导而起效用,相对操作用时较长,对疼痛敏感的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易接受。推拿后患者局部酸胀或疼痛不适,因个体因素而使症状消除的时间长短不一,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是否适用有待考究。部分患者针灸或穴位注射时可能会有触电感或晕针现象,因担心恐惧而拒绝该项中医治疗;且如果针灸与穴位注射操作无菌技术不严格,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感染;甚至出血或皮下血肿的可能。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住院治疗及长期服药产生的经济压力,动辄上万,对有医保政策报销或经济宽裕的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及心理上尚可接受;但对中低收入患者来说,仍是一项很大的经济支出;甚至对农村家庭来说,一次住院治疗足以花光全部财产。经济负担、或者加上对冠心病、对支架植入术后知识缺乏、自我调护能力不适应等,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医护人员适时予以健康宣教,生活指导对冠心病首次行PCI术后的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加上治疗上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相对较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治疗费用低廉,患者心理上经济上易于接受前者。且穴位按摩方法简便易学,护理操作时边做边指导患者,正确选取穴位,患者即可自行按摩伸手可及的穴位,缓解或消除相应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调护能力。

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具有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但其也有自己的缺点,对中药或胶布过敏患者,穴位贴敷、姜汁按摩穴位不能适用[8]。另穴位贴敷用药会对患者身体的部分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尤其是那些皮肤敏感的患者,如果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将会导致患者的皮肤出现局部疼痛、瘙痒难忍、皮肤起丘疹、水疱、甚至糜烂等。贴药持续时间有限制,需指导并告知患者解除贴敷时间,以免时间过长引起皮肤过敏症状而影响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晓林,游桂英,李继平.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7):1751-1753.

[2] 王祥贺,张 艳,刘晓蕾.PCI术后中医辨证调理方法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157-158

[3] 王悦喜,任保军,阿 荣,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02):110-112.

[4] 谢睿彬,彭玉欢,张小新.冠心病危险因素对PCI预后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19-120

[5] 季常见,朱训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5,6(18):196-197.

[6] 李志勇,李 勋,王生仁,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评价.临床医学,2008,28(8):5-7

[7] 唐可清,王公利,王海涛,等.解郁颗粒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抑郁状态的临床[J].光明中医,2012,37(3):624-626.

[8] 万书平,杨广龙,尹 琼,等.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23.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医药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信息干预对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信息干预对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观察
HbA1c、Lp—PLA2、Hcy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