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17-11-15 21:14李雪民李步满庞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中医药

李雪民+李步满+庞磊

【摘要】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常伴随代谢紊乱,代谢异常已成为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可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代谢性高血压具有手段多样化的优点,且能有效的治疗病因,从而双向控制原发病及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代谢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has risen year by year, and it has become a comm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healt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occurrence of hypertensio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can aggravate the damage to target organ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of metabolic hypertens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diversification of measures, and can effectively cure the cause of disease, thus two-way control of the occurrence of primary diseases and hypertension.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progress of intervention of metabolic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medicine is reviewed.

【Key wor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abolic hypertension;Research progress

近年来,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势愈渐年轻化,据统计,其患病人数早已超过2亿[1]。截止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水平达己达25.2%[2]。现代研究发现,高血压常伴随代谢异常发生,刘植蕊等[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脂较血压正常者偏高,且与血压级别呈正相关。而代谢性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也比其他高血压更为严重[4]。因此,运用中医理论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的关系,对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1 代谢性高血压及其临床分型

代谢综合征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改变后导致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临床常表现为高血压、糖耐量受损、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伴有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等。特点常表现为多病因、多组成、多表现、多危害。若血压与代谢异常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改善代谢危险因素后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且排除了其他内分泌疾病、肾脏病变、大动脉炎等继发性高血压因素后,则可称之为代谢性高血压。

经调查表明,重庆及上海市80%的高血压患者都合并有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代谢异常表现。经大量的研究发现,临床通过控制体重和血糖等代谢因素,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代谢性高血压临床主要分为糖尿病性高血压、肥胖相关性高血压、高血压型代谢综合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性高血压、高尿酸诱导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高血压等。

2 中医对代谢性高血压的认识

目前,以脾瘅的理论对代谢性高血压进行论治已被广泛接受[5]。脾瘅一词出自《素问·奇病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脾瘅病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平素多食少动,经长时间积累,造成机体中满内热,逐步形成脾瘅,还可能转为消渴。代谢性高血压的形成以代谢紊乱为先,由肥胖导致糖、脂代谢功能的紊乱,致使血压升高,其形成和脾瘅的理论十分相似。王冰言:“瘅,谓热也。脾热则四脏同禀,故五气上溢。生因脾热,故曰脾瘅。”意为脾脏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影响了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枢机不利,进而化热、化湿、化痰、化浊。脾瘅生血浊,血浊为“痰浊”“湿浊”“秽浊”“浊毒”的并称[6]。其病理产物分别为膏、浊、痰、湿、瘀、毒,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综上可见,脾瘅理论从病因、病机、临床变现及治疗等方面均较好地对代谢性高血压进行了阐释。

3 代谢性高血压的病机研究

高血压病归属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7],《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肝病,头目眩,胁支满”。指出风眩(高血压病)与肝相关;《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8],《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阐明高血压病与髓海空虛有关。直至元代,朱丹溪提出了“无痰不作眩”的观点。前人多从脏腑病机入手,认为高血压病病位在脑,初起与肝脾相关,继而影响到心肾,终致心肝脾肾俱损,李步满[9]认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各方面精神压力较大,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导致出现肝脾不调、脾虚肝旺的病理状态,现代人的代谢病、血压血脂紊乱大多与此有关。这一类型的病症除了有急躁易怒、头晕头痛等肝风内动、肝阳亢逆的表现外,同时还伴有精神不振、体倦乏力、胸院满闷、四肢困重、背部冷感、大便稀溏等脾阳不足、痰湿困阻的症状,此类高血压患者查体多见形体较胖,舌质胖有齿痕且舌苔厚腻,脉滑。临床辩证以脾虚肝旺、浊瘀内阻为主治疗宜温脾平肝、化浊活血,基于这一病机理论研制的温脾平肝化浊方,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endprint

4 中医药干预治疗代谢性高血压

4.1 病因治疗

代谢性高血压是代谢紊乱是因,血压升高为果。其治疗重点应为调节机体的代谢紊乱,以治疗代谢综合征为主。而当前西医对此类高血压的治疗常常注重其血压的下降,忽视了患者的各种代谢紊乱情况和随之带来的血管及各靶器官的损害。与西医治疗方法相比,中医治疗代谢性是很有优势的,中医治疗高血压从整体入手,兼顾降压与代谢调节,能够有效控制症状、预防各器官功能受损,且降低肝肾损害等副作用。

李步满[9-10]等临床以侯氏黑散加味方配合降压药治疗脾虚肝旺型高血压患者,发现降压效果明显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能有效改善T2DM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病因治疗。仝小林[11]临床提出了“症证病结合”的理论,根据一两个最突出的主症,择选相应方药施治,临床以开郁清热法治疗“脾瘅”,擅用镇肝熄风、平肝熄风、活血通络、利水通脉、化痰熄风五大法降低血压,主症一平,病入坦途,则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对代谢性高血压的治疗,应从脾论治。提出“治脾重在运脾升清”的学术观点[12],并在该理念下创立了晕清降压组合方。逢冰[13]认为郁、热、痰、瘀、毒是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各期经常呈现的状态。针对“郁”态,仝小林教授常用厚朴三物汤、越鞠丸以理气解郁,宽中除满,去积通便[14];针对“热”态,常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小陷胸汤以及大柴胡汤等[15-17];针对“痰”态,惯用二陈汤、平胃散等方剂;针对“瘀”态,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针对“毒”态,常用黄连解毒汤或三黄汤等;针对“脾虚”之态,多以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化痰[18],临床均取得较好疗效。

4.2 常用降压中药及中成药

临床治疗代谢性高血压时,除了注重原发病的治疗,还可在选用主方的基础上加单味中药以加强降压效果,增加疗效。吕圭源[19]等發现铁皮石斛[20]、济脉通片[21]和芍药提取物[22]等在降压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代谢和肝功能异常等。今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黄芪对高血压大鼠有抗高血压效应,可阻止血压进一步升高,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其于血压之影响,30 g以上有效[23]。临床试验表明,葛根、钩藤、杜仲、玉米须、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粉防己、红花、罗布麻和泽泻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24]。刘淑琴等[25-26]临床分别研究心元胶囊与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血脂的影响,发现中成药联合基础降脂及降压类药物的使用,既可协同降压,亦能有效控制血脂异常,预防靶器官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3 其他治疗

裘魁[27]等临床发现灸神阙穴引归原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并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刘海华[28]等研究文献发现临床针灸治疗高血压病以太冲、合谷、足三里、曲池、风池、百会为主穴。钱锋[29]等总结发现,临床通过仰卧拔伸、按揉主要穴位等推拿手法可有效控制血压。黄瑶[30]等临床观察发现朱良春足浴方在干预高血压前期和1级高血压上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使用。临床上李步满提出可通过中药茶饮的方式调治代谢综合征人群,方以玫瑰花、陈皮、生山楂、葛根、桑叶、炒麦芽等中药进行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明显。

5 小 结

虽然高血压病的普及、治疗及控制近年来均受到广泛重视,但其发病率却始终居高不下,这与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呈正相关。临床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存在不同形式的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促使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主要推动力。代谢性高血压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危险且会加重靶器官损害,危害机体健康。中医治疗疾病整体观念强,通过辩证求因,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还可通过中药多靶点作用的特色协助降压,在治疗代谢性高血压这一疾病上面,治疗手段多样,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更可以配合《内经》中传统的养生手段,使病人从情志、生活作息、饮食等各个方面均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综合目前各项研究紧张结果不难发现,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已成为临床诊疗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史载祥.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质疑与建议[J].中医杂志,2016,57(11):986-987.

[2] 王国强.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巧况报告(2015)》[J].中国药店.2015,14:14.

[3] 赵光宇,李海涛,闫 杰,等.代谢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5):453.

[4] 祝之明.代谢性高血压:病理生理特征与临床实践[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38(1):1-2.

[5] 刘文科,李 敏,甄仲,等.从脾瘅论治代谢性高血压的理论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

[6] 秦培洁,仝小林,李 敏,等.论脾瘅与血浊的关系及其意义[J].江苏中医药,2010,42(4):6.

[7]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7,188.

[8] 灵 枢,海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109.

[9] 李步满,刘培红,尹李虎,等.侯氏黑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11(4):34.

[10] 李步满,刘培红,尹李虎,等.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7):144.

[11] 肖明良.仝小林教授辨治代谢性高血压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肖明良,2013.

[12] 卜献春,刘 芳.刘祖贻临证精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35.

[13] 逄 冰,刘文科,郑玉娇,王 佳.基于中医脾瘅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J].北京中医药,2016,36(6):573-574.endprint

[14] 仝小林.仝小林经方新用十六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5] 周 强,赵锡艳,逄 冰,等.仝小林教授运用大黄黄连泻心汤验案解析[J].天津中医药,2013,30(5):259-261.

[16] 周 强,赵锡艳,逄 冰,等.仝小林应用小陷胸汤临床经验4则[J].河北中医,2013,35(3):329-331.

[17] 周 强,赵锡艳,逄 冰,等.仝小林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代谢性疾病验案解析[J].环球中医药,2012,5(10):754-757.

[18] 仝小林.糖络杂病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9] 吕圭源,苏 洁,陈素红.中药抗高血压药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12):1301-1302.

[20] Lv GY,Xia XQ,Chen SH,Liu XP,Li B,et al.Effect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granule on long-term-alcohol-induced hypertension rats[J].China J Chin Mater Med(中國中药杂志),2013,38(20):3560-3565.

[21] Chen SH,Liu XP,Su MX,Xia CQ,Su J,Lv GY.Effect of Jimaitong tablet on blood pressure and related active substances of rats with long-term drinking[J].Chin Tradit Herbal Drugs(中草药),2014,45(9):1278-1283.

[22] Chen SH,Chen Q,Li B,Gao JL,Su J,Lv GY.Anti?hypertensive effect of Radix Paeoniae Alba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nd excessive alcohol intake and high fat diet induced hyperten?sive rat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4,2015(4):1-8.

[23] 帅眉江,尹思源.黄芪降血压运用之临证浅析[J].四川中医,2016,34(8):34-35.

[24] 陈 捷.单味中药治疗高血压研究现状及进展[J].海峡药学,2012,24(6):225-226.

[25] 刘淑琴,李步满,张庆江.心元胶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5,32(3):105.

[26] 刘淑琴,李步满.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208.

[27] 裘 魁,金肖青.针灸神阙穴引火归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11):181.

[28] 刘海华,王莹莹,高海波,等.针灸治疗高血压病选穴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12):1055.

[29] 钱 锋,马英传.针灸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3):137-138.

[30] 黄 瑶,张振贤,蔡之幸.朱良春足浴方干预高血压前期和1级高血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4):761.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中医药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