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2017-11-15 08:26高翔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出血

高翔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早期活动;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详细记录与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对照组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早期活动;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脑出血患者术后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脑出血术后患者均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其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下肢长时间处于血流缓慢状,便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故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对患者病情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着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对象,将其分组后施以不同的方法干预,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8:12;年齡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58.16±7.95)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6:14;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0.53±7.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为患者行常规护理: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各项基础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皮肤护理等方面内容。

1.2.2 观察组方法

为患者行常规护理+早期活动: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早期活动为:患者术后2小时做被动运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并帮助患者翻身及床上活动;患者清醒后要引导并指导患者做主动运动,让患者做深呼吸、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使踝关节内翻、外翻,并做腓肠肌以及股二、四头肌与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让患者先深呼吸10次,再使肢体做远端-近端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训练,保持踝关节内、外翻,1次20 min,腓肠肌以及股二、四头肌与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时1次保持5秒、放松5秒,训练动作均重复30次、1天4次,各项活动均需专业人员指导、协助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全面观察并详细记录,将所获数据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及血流平均速度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会因诸多因素而不进行肢体活动,长此以往便致使下肢肌肉功能逐渐弱化,肌肉处于萎缩状态下便产生血栓。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6 h为平卧状,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多发于人体胫前静脉与腓静脉以及股深静脉等部位,多见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及预后造成极大的影响[2]。故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早期活动可使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人体下肢静脉处有静脉窦,其间血流大都是依腿部肌肉收缩而向心回流,将下肢抬高时可使静脉快速回流,早期活动中强调患者做足踝跖屈及背伸、内外翻等活动训练,可使得静脉血液得以回流,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关节僵硬,亦或是造成肌肉萎缩的不良情况,使得下肢肌泵功能得以保持。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分钟30圈旋踝骨时可使平均血流速度增加22%,亦或是选择最大范围背伸及跖屈运动,可促使平均血流速度提高[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活动干预后,其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均得以提升,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提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活动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回流有着促进作用,可充分提高其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可确保患者病情稳定恢复。

人体因手术创伤以及麻醉、切口疼痛等方面情况而不愿主动进行肢体活动,导致下肢静脉出现血流瘀阻的情况。血流瘀阻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断积聚于血管壁上,加上手术侵入性操作损伤了患者的血管,血小板的积聚附着导致血管壁被损伤,故出现血管内凝血机制被启动,并出现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问题。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应尽早进行活动,以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此次研究中患者术后2小时便开始进行活动,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按摩肌肉,并协助其翻身、变换体位,经此促进静脉回流速度,促使血小板有形成分不会积聚于血管壁上,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早期活动干预后,仅出现了1例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例小腿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7%,与观察组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提示: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活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 芳.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0):164-165.

[2] 聂君英.早期活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9):1307-1308.

[3] 刘 洁.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1):105-106.

[4] 何家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16):138-139.

[5] 梁大英.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5(10):106-107.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下腔静脉滤器在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