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推进,提升字词应用能力

2017-11-15 06:57李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方塘尝试语义

李艳

识字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能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书写汉字,感受到汉字之美。

一、认读辨识,理解字词涵义

在汉字中有不少字词在读音和字形上有相近之处,但是语义却有不同,学生在面对这些汉字的时候往往很难辨析它们的异同,这些汉字成为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拦路虎”。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读辨识这些汉字的时候,可以从汉字的构字原理入手进行分析,利用汉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辨识。

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的时候,部分学生将“茅台酒的醇美”的“醇”写成了“淳”或“纯”,教师告知他们“醇”特指酒的醇厚味美,并指出带有“酉”字旁的汉字多半都和“酒”有关系。然而学生不理解为何带有“酉”字旁的字会和“酒”有关,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介绍汉字文化方面的知识,给学生展示“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学生发现其字形和酒坛颇为相似。教师告知学生“酉”字属于象形字兼会意字,“西”指的是西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四季、方位等都彼此呼应,其中“金”代表“西方”,同时也代表“秋天”,所以才有“金秋时节”这样的说法,由于秋天一般是莊家成熟的季节,所以“西”的语义可转为代表“谷物成熟”。“一”代表放在酒坛里的东西,两者加在一起就表示谷物成熟,量太多,存放在罐子里酿制成酒。经过这样一番解释之后,学生对于“醇”字有了更深的印象,辨识也不会发生错误。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体会到民族文化智慧。将汉字知识融入汉字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字词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融入文本,助力深度理解

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阅读文本,教师可以将阅读和识字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生字的语义,这能帮助他们记忆汉字。

在品读《观书有感》一文的时候,学生不理解“半亩方塘一鉴开”的“鉴”是什么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理解诗歌整体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鉴”的意思。学生在阅读上下文的基础上把握住了以下的信息:“方塘很清澈而且很平静,所以在里面才会倒映出天色和云朵的影子,所以‘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意思可能是指方塘如同镜子一样能照出外界的事物。”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鉴”的意思:“方塘也叫半亩塘,在郑义斋馆舍之内,由于朱熹的父亲和郑的关系比较好,所以朱熹有机会看到这方塘的情景。对于‘鉴字,有的人认为指的是古代用来盛放水的青铜大盆;也有的学者认为指的是镜子,大家认为这里解释成什么比较好?”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解释成‘镜子比较好,因为镜子能更清晰地映照出云影,而且给人光影闪烁的样子,和诗歌的意思一致。”

将认读识记汉字的过程和文本阅读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认读情境,能让学生更好地辨识难解字和多义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梳理迁移,引导读写结合

要真正掌握生字,还要懂得如何合理使用。教师可以将一组字词放在一起,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字词,然后引导他们尝试将该组汉字组成语段,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能力迁移。

《最后的姿势》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教师在教授此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某些字词进行写作练习。“‘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这些词汇都是大家在文章中学到的生词,尝试查字典,搞清楚它们的意思,并用这些词汇组成语段,概括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学生在思索后造句:“房屋倒塌下来之后,学校变成了一片废墟,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学生,他用行为诠释了什么是师德,他的行为深深震撼了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更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尝试运用学过的汉字写作,这能检验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运用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品味字词的含义,提高对字词的敏感度,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字词教学,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化、平面化,这致使学生厌倦汉字学习,进而出现能认不会写、能写不善用等问题。教师要将理解字词含义和辨析汉字字形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汉字语义,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学会使用汉字,达到能力迁移。这些方法将汉字学习和字词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令教学立体化,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益海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塘尝试语义
半亩方塘,妙趣横生
语言与语义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一)
尝试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庆功台/荷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