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效果与技巧探究

2017-11-15 08:19邓彩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住院时间并发症

邓彩萍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效果。方法:以7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诊时间为2014年8月-2016年5月,依照随机抽签方式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实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36例,实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5.39±9.35)ml、(15.34±4.43)h、(3.66±1.27)d,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42±8.25)ml、(26.45±5.39)h、(7.47±2.16)d,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效果确切,能够促使患者早日恢复生理功能,并具备微创优势,可减少其术中出血量,加速其康复出院进程。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并发症; 开放式手术; 住院时间; 术中出血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5.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5-0145-02

子宫肌瘤,是发生于女性子宫平滑肌、纤维结缔组织的一种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人群[1]。子宫肌瘤致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变,采取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差,存在肌瘤变性的可能性,因此需予以手术治疗。现代医疗技术日益发展,外科手术器械逐渐更新,微创手术逐步成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本研究为明确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效果,随机将子宫肌瘤患者72例分成两组,一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另一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为2014年8月-2016年5月到医院就诊,已经腹部彩超等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其中部分患者存在月经不调等表现,腹痛者4例,腹部可扪及包块者11例,排除合并出血倾向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本组患者均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将上述研究对象分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年龄31~57岁,平均(43.24±3.58)岁;发病部位:子宫后壁19例,子宫前壁14例,子宫宫底3例;平均子宫肌瘤直径(5.27±0.12)cm。对照组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3.26±3.55)岁;发病部位:子宫后壁16例,子宫前壁15例,子宫宫底5例;平均子宫肌瘤直径(5.23±0.14)cm。两组患者平均年龄、肌瘤部位、子宫肌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后,保持膀胱截石位,在患者脐孔上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控制在12~14 mm Hg范围内。建立好气腹后,置入腹腔镜,借此探查其盆腔情况;在子宫肌瘤旁侧子宫肌层注入催产素。在子宫肌瘤最突出部位,以电钩切开肌瘤包膜,应用大抓钳钳夹肌瘤瘤核,分离肌瘤包膜后,切下肌瘤,创面以可吸收线缝合。

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进入腹腔,在患者子宫肌瘤最突出部位切开肌瘤包膜,剔除肌瘤后缝合瘤腔,关腹。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资料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差异有统計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5.39±9.35)ml、(15.34±4.43)h、(3.66±1.27)d,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6.42±8.25)ml、(26.45±5.39)h、(7.47±2.16)d,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上常见妇科疾病之一,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病变所致[2-3]。据调查,子宫肌瘤存在年轻化趋势[4]。患者往往伴发子宫疼痛、白带增多、贫血、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健康,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5]。关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药物保守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应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6-7]。当前,要求保证生活质量、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日益增加,因而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成为本病临床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传统临床上主要应用开腹手术完成子宫肌瘤剔除,其技术相对成熟,因而子宫肌瘤清除率较高[8]。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腹腔粘连广泛、创伤大、创伤愈合时间较长、对胃肠道干扰较大、胃肠道恢复迟缓等缺陷,加上手术切口愈合后的瘢痕明显,影响美观。与之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无需取较大切口,因而创口愈合后的腹壁瘢痕比较小,对美观度无较大影响。同时,因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备微创优势,因而不会影响其腹腔内部环境,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在保证清晰术野的同时,还可减小对胃肠道的感染,患者术后疼痛相对轻微,并能快速恢复患者胃肠道等生理功能[9]。此外,腹腔镜手术所致腹腔粘连状况较少,能够避免因开腹操作所致不育,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肌壁间肌瘤较难发现等弊端,同时手术疗效与临床医师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若医师技巧不熟练,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并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甚至引发大出血,需中转为开腹手术[10]。所以临床医师需锻炼手术技巧,并在术前明确子宫肌瘤大小、部位和数量等,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的安全性;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证明了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肯定疗效。

参考文献

[1]姚旭阳.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5,46(11):74-75.

[2] Cebola M,Eddy E,Davis S,et al.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Ogilvie's Syndrome) Following 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J].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2015,22(7):1307-1310.

[3]孙瑞.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2014,34(4):81-82.

[4]王淑贞.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4,34(19):100-101.

[5]张翠萍.腹腔镜下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15,21(22):4173-4175.

[6]赵丽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5):60-61.

[7] Tan-Kim J,Hartzell K A,Reinsch C S,et al.Uterine sarcomas and parasitic myomas after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with power morcell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5,212(5):1-10.

[8]刘湛,蔡琼.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術与传统开腹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及腔镜下相关手术技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17):190.

[9]黄红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9):116-117.

[10]王丹丹,杨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相关问题及其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12(5):399-402.

(收稿日期:2017-05-06)

猜你喜欢
住院时间并发症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腹腔镜与胃镜结合用于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瓣膜置换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叶性肺炎39例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