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和人工腱索置入三种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观察

2017-11-15 16:31吴福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吴福林

【摘要】目的 腱索轉移、缘对缘缝合和人工腱索置入三种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AMV)病变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效果观察。方法 自2014年05月至2017年03月本院收治的由AMV所致MI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25例、B组25例、C组25例,分别采用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技术及人工腱索置入治疗方法,对比术后二尖瓣关闭、有效瓣口面积。结果 A组MI患者中20例(80%)二尖瓣呈良好关闭状态,B组MI患者中21例(84%)二尖瓣呈良好关闭状态,C组MI患者中22例(88%)二尖瓣呈良好关闭状态,三组二尖瓣关闭实际良好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有效瓣口面积都有明显减小,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项修复技术在MI治疗上只要使用得当,都能发挥良好修复功效,因此,应选用恰当的修复技术,提高二尖瓣成形效用。

【关键词】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人工腱索置入;二尖瓣前叶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人工腱索置入、腱索转移连同缘对缘缝合三项修复技术相比其他技术既显露出明显优势,同时又附带一定局限[1],因此,对这三项技术只有做到全面掌握,才能够灵活使用,通过二尖瓣成形术为MI患者提供最佳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本研究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一种修复治疗技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4年05月至2017年03月本院收治的由AMV所致MI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9.25±3.62)岁,随机分成A组25例、B组25例、C组25例,三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采用腱索转移术式,于病变区二尖瓣后叶处取适量腱索(2~3根即可),与部分瓣叶组织一同切下后进行转移,对被转移腱索瓣叶、前叶病变区所附着存在的游离缘于以缝合,随后直接对合缝合MI患者的后叶切除区。B组采用缘对缘技术,于AMV病变区对称缝合前病变部位和后叶的游离缘,缝合宽度在3~4 mm即可,确保瓣叶中央同前后交接部位均包含在内。C组置入人工腱索,选取PTFE型缝线,确定病变情况置入1~4根,于前(或后)乳头肌处加以固定,随后将其缝合到AMV病变区的游离缘,缝合达到瓣环长度即可,测量瓣环,对应置入成形环(28~32号)。

1.3 观察指标

术后待心室收缩且血压值正常平稳后,经由食道对患者二尖瓣实施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查,观察对比三组病例二尖瓣具体关闭状况;术后对三组患者心脏有效瓣口面积实施彩超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版对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二尖瓣关闭状况

A组MI患者中20例(80%)二尖瓣呈良好关闭状态,B组MI患者中21例(84%)二尖瓣呈良好关闭状态,C组MI患者中22例(88%)二尖瓣呈良好关闭状态,三组二尖瓣关闭实际良好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有效瓣口面积情况

A组:术前(3.59±0.25)cm2,术后(2.83±0.18)cm2,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4,P<0.05);B组:术前(3.67±0.18)cm2,术后(2.78±0.21)cm2,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9,P<0.05);C组:术前(3.65±0.23)cm2,术后(2.88±0.26)cm2,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P<0.05)

3 讨 论

在MI临床治疗上,二尖瓣成形技术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有效治疗技术[2],对具有适应症者,该瓣膜成形术较其他疗法疗效更显著。然而二尖瓣成形术由于方法种类较多,兼有技术难点,使得临床应用前要根据MI患者病情权衡利弊才做出选择,其中以前叶修复术的使用难度系数最大。现阶段,部分修复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其疗效确切度也已经获得了进步和稳定性保证,其中最具广泛应用性的技术为人工腱索置入、腱索转移连同缘对缘缝合[3]。

本研究显示,人工腱索、腱索转移连同缘对缘在内的三项修复技术在MI治疗上,只要操作正确、使用得当,三者疗效间二尖瓣关闭及有效瓣口面积治疗效果就无显著差异,全部都能够发挥良好修复功效,因此,临床实践中应根据MI患者详情资料选用最恰当的修复技术,操作准确,以达到优二尖瓣成形疗效。

综上所述,三项修复技术在MI治疗上只要使用得当,都能发挥良好修复功效,因此,应选用恰当的修复技术,提高二尖瓣成形效用。

参考文献

[1] 张 卫,方 亮,叶 伟,等.应用三种二尖瓣前叶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对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33(3):327-330.

[2] 史芳涛.应用三种二尖瓣前叶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79-80.

[3] 许国安,徐 靖,周亚军,等.二尖瓣成形术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8):22-24.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