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核磁共振诊断脑小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7-11-15 16:38师海玲刘常利王建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师海玲+刘常利+王建萍

【摘要】目的 分析头颅核磁共振诊断的脑小血管病(CSVD)的危险因素,预防主要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这项研究选取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CSVD的患者,其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13年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1],随机选取90例纳入本研究,另外选取90例行头颅核磁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入组后抽血化验生化、凝血四项等筛查CSVD危险因素。结果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CSVD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CSVD的患者主要风险因素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关。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头颅核磁共振;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生活条件改变、文化素质提高及医疗环境改善,社会趋向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居民健康体检的普及,脑小血管病逐渐被医学界学者的关注。近几年在国际和欧洲卒中会议上都提到了“脑小血管病潜藏着大的问题”的论点[2]。CSVD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隐匿,多在体检或伴随其他疾患时就诊,易被忽视。因此,CSVD在神经科学者及影像学学者中掀起热潮。

CSVD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行为障碍、躯体和尿便功能障碍等表现,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头颅核磁共振(MRI)在CSVD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是该病主要的研究探索手段。CSVD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点颇多,同时具有多种风险要素,包括年龄、血压、血糖、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等[3]。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这项研究选取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确诊脑小血管病的患者,脑小血管病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13年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1],随机选取90例纳入本研究,另外选取90例行头颅核磁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均记录入组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血压、血糖、血脂、吸烟、饮酒、家族史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观察组入选标准是通过MRI检查证实为CSVD。对照组入选标准是通过MRI检查除外脑小血管病患者。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除外其他脑病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符合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

1.2 头颅核磁的检查方法

所有受试者入组时(1.1.3)使用仪器设备采用飞利浦Achieva MRI检测仪(3.0T),以OM线为基线进行扫描,包括脑干、小脑半球、脑基底节、侧脑室体部、顶叶皮层及皮层下等层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数据信息

本研究对选取的180例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后,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患病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尿酸、吸烟、饮酒、家族史、有无精神紧张等因素,分析脑小血管病患病危险因素。

(1)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实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尿酸、精神紧张、饮酒、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见表1。

(2)对表1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疾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3 讨 论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实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能为CSVD的主要风险因素,与以往研究相符。目前,临床上CSVD备受关注,多研究显示,CSVD是一种由于广泛性的慢性的低灌注损伤引起的一组小血管病变,其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仍不能明确,原因可能与不同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或遗传因素等联合影响下发生发展的[4]。通过流行病学资料对健康体检人群调查发现,脑小血管病患者起病隐匿,发病时间长短不等,可以一直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即无急性卒中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在老龄人群发病率极高,与痴呆、行为异常、动作迟缓等密切相关,一般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CSVD的早期发现、诊断及干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CSVD的发生发展逐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与家庭经济负担。针对CSVD现有的诊疗指南中,没有对其治疗进行特别说明,鉴于CSVD各临床亚型发病因素和机制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国内外缺乏统一治疗的标准,所以对患者给予危险因素干预,遵循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和预防,并给予有效控制,其治疗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对于CSVD的早期阶段,为早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治疗提供合理方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可能会减少脑卒中发生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预后。例如针对病因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治疗,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其发生率相对较低[5]。因此,对CSVD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CSVD患者发病的各个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搜集脑小血管病流行病学的相关临床资料,做好登记和随访工作。综上分析,本研究结果可以指导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策略。

4 结 论

通过对CSVD病人随诊,发现患者病情逐渐进展,尤其以认知功能下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6],所以头颅核磁共振对早期诊断CSVD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危险因素可以指导CSVD患者药物干预治疗和预防等,可提供更有效的主要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策略,可更有效地降低CSVD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样本数量和研究范围有限,收集资料数据可能存在偏态分布,实验结果可能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有差异,在以后的研究方法上,应该尽可能使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可扩大范围,增加样本数量,使实验结果更接近于临床,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组.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1):84-87,90.

[2] Hachinski V. World Stroke Day 2008:“little strokes,big trouble”[J].Stroke.2008.39(9):2407-2408.

[3] 张微微.脑小血管病的新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08.

2(4):272-277.

[4] Pantoni L.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from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rapeutic challe-nges[J].Lancet Neurol.2010.9(7):689-701.

[5] Schmidt R,Ropele S,Enzinger C,et al.White matter lesion progression,brain atrophy,and cognitive decline: the Austrian stroke prevention study[J].Ann Neurol.2005.58 (4): 610-616.

[6] 王擁军.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华内科杂志.2005.

44(11):872-873.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非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
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