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改善心悸

2017-11-15 20:09朱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悸中医疗法

朱娟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疗法改善心悸。方法 心悸患者82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接受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41例和采用中医疗法实验组41例。结果 研究发现接受中医疗法的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疗法治疗心悸效果较好,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悸;中医疗法;护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R749.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心悸是由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痰饮痰血阻滞、气血阴阳亏虚引起,患者自觉心中激动,惊惕不安的一种疾病。心悸的患者通常会感觉到心中急剧跳动,惊惶不安,不能自主。心悸发作时通常伴随着气短、胸闷,严重者会有眩晕、喘促等现象。心悸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像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都有可能伴随着心悸的发生。中医理论对心悸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包括病因病机、临床证候、治则方药、调养护理等[1]。相比较当代西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中医疗法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其做了临床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悸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86±0.13),实验组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13±0.25),两组年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天100 mg/d,3次/d,4周为一个疗程的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要求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症下药,实验组中患者被分为心虚胆怯、气阴两虚、痰火扰心、心血瘀阻、心阳不振5种症状。

心虚胆怯:患者有胆怯心虚,心神不宁,受惊后不能控制心惊,进而出现心悸,长期以往,患者会出现坐卧难安,难以入睡等症状。给予患者安神定志丸进行治疗,配合养心安神的中医疗法进行护理,重点对患者的情志进行护理,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避免患者出现情绪过激,情绪波动过大等。

气阴两虚:对于气阴两虚类型的心悸患者,当以养阴益气为主,给予炙甘草汤进行治疗,以求达到养心安神、滋阴补气的治疗效果。配合适当锻炼,生活中,保持情绪舒畅。

痰火扰心:痰火扰心的患者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失眠多梦等。体内热火生痰导致痰火扰心。在治疗上,注意患者的饮食,多以清淡为主,不宜饮酒、饮茶、喝咖啡等。忌烟、忌酒、饭菜中少盐,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饮水避免发生水肿。

心血瘀阻:患者体内蕴藏湿寒之邪,寒邪入心,患者多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心脉阻痹,气血瘀阻。给予桃仁红花煎治疗,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使患者保持平卧位,打开衣扣,保持呼吸顺畅。

心阳不振:心阳不振的患者多会心绪不宁,阳气衰减,浑身乏力。在治疗上多以补益心阳为主,安神定悸,给予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适当的锻炼,忌食生冷刺激的食物,注意补血养心,做好情志护理,心态积極乐观向上。

1.3 疗效评价标准

实验中医临床研究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准则。西医临川疗效评价标准以《常见心率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制定。治疗后,患者被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四种类型,显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心悸症状消失,有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患者心机症状得到好转,无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心悸未发生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显效16例(39.0%),有效23例(56.1%),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显效13例(31.7%),有效22例(53.6%),总有效率为85.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治疗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悸是始发于心脏部位,涉及多个脏器,肝、脾、肾等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分为虚实两种性质,中医治疗上需先对患者虚实进行判断,对症治疗,中医上将心悸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心虚胆怯证,气阴两虚证、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心阳不振证。在心悸治疗上,多以养心、滋阴、安神为主,以达到补阴益气的疗效[2-3]。配合相应类型,给予中药治疗,注重情志护理,力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心悸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改善,治疗效果较西医对照组好(P<0.05)。

综上所述,中医疗法治疗心悸患者疗效较为显著,避免了西药在治疗上多种不良反应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江皓.中医诊治心悸病症学术源流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2] 赵光珍.中医治疗心悸浅识[J].光明中医,2012,27(1):170-173.

[3] 唐·孙思邈.千金方·心脏脉论[M].吉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22.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悸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de 1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脑癌患者三月治愈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疗效胜于一切!辽宁读者母亲癌症康复 红太阳中医疗法真救命
癌症是可控制的慢性病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