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分析

2017-11-15 09:15邢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

邢燕

【摘要】目的 针对颈性眩晕的疾病,探析运用中西医结合加以内科治疗获得的成效,选择适当的临床方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凭借随机数表法对其予以分组;对照组:临床单纯应用西医或者中医开展颈性眩晕病症的治疗工作;观察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措施开展颈性眩晕的治疗工作;对获得疗效差异给予了内科分析。结果 同对照组患者疗效相比,观察组患者改进程度极为明显(P<0.05)。结论 临床在开展颈性眩晕的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创建中西医结合措施并且充分实施,对于眩晕症状的缓和可以加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了此类患者的疾病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颈性眩晕;治疗方法;内科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3..02

早在50年代,国外学者就给出了颈性眩晕的有关疾病概念。截至目前,针对此类病症通常都会选择对症性的药物治疗,或者借助手术展开相应治疗。如果选择了手术,那么针对椎动脉需要予以切开处理,在剥离外膜的前提下运用突孔处理的措施[1]。然而如果选择了此类方式,则很可能耗费较多的经费,与之相应的痛苦程度也是相对较高的。与此相比,中药治疗通常涉及到穴位注射、按摩、推拿以及牵引,但是选择此类措施也可能伴有其他病症[2]。因此为了改进现状,可以密切结合西医以及中医的两类治疗措施,以此来体现颈性眩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机数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2.95±3.25)岁;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2.93±2.17)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施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选择水蛭、地龙、川芎、地鳖虫以及葛根药物作为颈复汤的基本成分,叮嘱患者每日服用上述药物两次,每次服用一袋,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星期。如果单纯选择了西药予以治疗,则选择倍他司汀来完成全过程的内科治疗,患者每日都需服用三次的倍他司汀,持续服药一个星期。针对观察组:临床运用清淡饮食的方式,针对眩晕程度较重的患者施以吸氧治疗,对于颈托进行适当的佩戴。在此过程中,还需运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如参芎葡萄糖或丹红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患者不再感觉到头部眩晕,平日从事的各项活动也不再受到眩晕的干扰;显效:患者感觉到明显减轻了自身的头部眩晕,偶尔感受到轻微的头部昏沉,但是并没有感觉到周围景物或者自身出现了旋转状态,可以实现正常工作或从事其他各种日常事务;有效:患者偶尔仍可以感觉到周边景物正在旋转,然而整体上减轻了头晕程度,在正常工作或者生活时很可能遭受偶然发生的眩晕干扰;无效:患者患有的头部眩晕并没有真正获得缓解,甚至加重了头部眩晕。

1.4 统计学方法

准备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同对照组患者疗效80.00%比较,观察组的此类患者98.00%改进程度极为明显(P<0.05)。见表1。

3 讨 论

患者如果患上了颈性眩晕,那么通常都会表现为间断性的头部眩晕。在情况严重时,部分患者将会感受到周边的景物都在旋转,因而干扰到了平日的正常生活[3]。如果不慎加以治疗,那么还将会加重颈性眩晕,以至于威胁到健康与生命。

目前的状态下,针对此类病症一般来讲都会借助服用药物或者施以手术的措施加以诊疗。然而实质上,无论选择了单纯的西医方式或者中医方式,都是存在弊病与缺陷的[4]。这是由于,凭借西药予以治疗很可能消耗了较多资金,患者因而也表现为较强的痛苦程度;单纯凭借中医予以治疗体现为较强的风险性,因而并不适合运用于颈椎不稳定、椎间盘突出或者椎管狭窄的部分患者[5]。

综上所述,针对颈性眩晕如果能够借助中西医结合的措施加以诊疗,就能获得更好的综合性治疗实效。相比来看,中西医相互结合的措施具备更显著的规范性、安全性、便捷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根本上构成了更为可用的内科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霍清萍,梁 芳,魏德芝,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1):7-9

[2] 张永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95-97

[3] 魏秀花,王 波,强怒萍,等.颈性眩晕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研究现状[J].甘肃医药,2014,33(12):911-914.

[4] 王洪亮.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5):129.

[5] 潘佳蕾,汤聘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4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4):213-214.

本文編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