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2017-11-16 00:33程兆伟
剧影月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内容用户

■程兆伟

电影制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

■程兆伟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电影制作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2015年电影产业发展总报告》中提到,互联网企业也在试图向电影产业的上游迈进,在制片方面,它们或以联合出品身份参与投资制作,或通过收购电影制作公司进入制片领域。

从电影制作的源头——剧本来说,互联网的核心优势就是互联网本身大量的内容资源。数以万计的网络文学作品和网络游戏等都可以成为电影剧本最初创作的IP资源,更进一步来说,资源的丰富也决定了版权费的低廉,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制作成本。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下,电影制作的形式也更加丰富,令电影制作方感兴趣的是,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影制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O2O模式对电影产业链的影响,目前的电影发行方已经不再像以往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成本更多地向制作环节转移,对电影制作来说无疑是促进电影产业 “内容大于宣传”的一大进步。

互联网不再仅仅只是随意的电影转播平台,已经演变成为可以深刻影响电影生产的内容平台。互联网对电影内容生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

首先是基于互联网的IP内容开发更加丰富;随着互联网建设的完善和普及,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增长。互联网为这个超大规模的群体提供了最直接的表达自我的渠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户自制微电影和网络文学作品。这些微电影和文学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深受观众和读者欢迎,成为炙手可热的“IP”。目前的电影行业,正越来越多将目光集中于此。

其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自制电影。目前互联网自制电影一方面常常由互联网视频公司直接打造,另一方面是沿袭着草根路线,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创作上传,经由互联网传播进入大众视线,这一类电影尽管在创意上令人耳目一新,但制作团队、制作水准和盈利空间等方面却与传统电影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对于观影要求较高的观众来说并不能得到满足。[2]

最后,是基于用户数据产生的文本内容。2000年,我国国内出现了第一部互动式网络电影《天使的翅膀》,影片突破性地采用了一边拍摄、一边进行网络互动、一边播出的方式,已经明显带有了线上互动创作的特征和意识。但是电影行业真正有计划地开发互联网用户,根据用户需求创作电影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技术上主要依赖于日趋成熟的大数据分析。”[3]《老男孩猛龙过江》的出品方肯定了大数据在这部电影里的应用:2014年1月份第一支预告片上线后,对观众的每一条的评论都进行了分析,根据观众意见对电影进行剪辑,说到底,这些就是用户大数据参与决定了电影的内容。

一、基于互联网的IP内容开发更丰富[4]

互联网时代衍生出很多新鲜名词,“IP”(知识产权)无疑是现下业界讨论的最热的词。目前很多电影公司都在锁定优质IP,IP可能是网络上关注度较高的一部漫画作品,可能是一篇小说,或是一部网剧,这些都有可能成为IP内容的储备。[5]IP热的原因并非由于互联网,而是源自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观众接触电影的渠道和电影制作过程更加便利,而内容本身的价值随之被放大。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近9亿,互联网基础建设水平处于世界前端水平。近年来,国内各类文化产品市场中版权交易意识增强,加之网络在线播出平台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付费的商业模式渐渐确立,并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6]尽管目前观众愿意付费购买的内容还比较少,但发展空间巨大。优质的版权内容,不论是对于走上院线的电影、网络自制电影,还是相关电影衍生品来说,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内容本身的平台售卖目前已经具备了基础和框架,与制作方共同打造消费者喜欢的、尤其是针对年轻一代消费偏好的付费内容,将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电影业的竞争核心是内容竞争、渠道竞争和资本竞争。互联网进入电影产业以后,渠道和资本已经迅速深入到电影行业的各个环节,但是内容创造方面相对较弱。互联网企业虽然不具备内容储备上的优势,但在渠道和资本方面却有着绝对优势,这些对内容的创造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电影行业早已经在大投资和大制作的道路上走了很久,对于内容的突破却凤毛麟角,围绕热门畅销小说《鬼吹灯》制作的《九层妖塔》以及《鬼吹灯之寻龙诀》吸引了非常多的观众和原小说的书迷前来观影,可见国内电影的制作方已经开始从内容上寻求突破。“内容”这一根本问题无法解决,互联网公司涌入造成的电影泛娱乐化只会让观众失望。从目前看,已经有很多影视制作公司或工作室开始根据互联网观众的需求改变以往的创作风格。

案例一:基于网络剧开发的互联网大电影《万万没想到》

喜欢网剧的网友以及优酷客户端的用户对合一影业和万合天宜共同出品的网络戏剧 《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名侦探狄仁杰》肯定不会陌生。2015年,优酷土豆推出《万万没想到》大电影,这几部网剧中的主要演员如白客、叫兽易小星早已经成了年轻网民甚至是青少年网民眼中的 “明星”,他们在这种意义上成为了备受欢迎的“IP”,本身已经成为了网络喜剧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好这个IP去吸引粉丝、创造价值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正是看好了这几部网剧所培养的市场,合一影业便将这个IP牢牢锁定。合一影业总裁朱辉龙表示:互联网的特性恰好适合多元拓展,令IP增值。基于《万万没想到》《名侦探狄仁杰》以及《报告老板》这几部网剧的良好反应,大电影《万万没想到》才应运而生。更加新颖的剧情、更加滑稽的表演、相较于网剧更加优良的制作和更高的投入,使得原本的IP价值进一步升高。可以说,大电影《万万没想到》是互联网环境下,IP再创作在开发的成功典型。

案例二: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电影

电影创作越来越多地从网络文学中获得灵感。传统电影行业中,题材大部分来自编剧原始的剧本创作或者现有文学作品改编,但目前电影产量迅速增加,市场需求急速膨胀,仅凭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制片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热门网络文学被制作方看好,改编成了电影。近年来,影视界的“剧本荒”愈演愈烈。尽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前宣布每年将出资3000万元征集好剧本,好的剧本依旧缺乏。网络小说的以其涵盖古今和所有领域的题材优势,成功地跻身电影剧本的重要来源之一。[7]

在许多影视公司的剧本库里,30%以上是网络小说,许多电影制作公司也会定期向网络文学网站及出版公司寻求好的作品。网络文学作品的作者知名度普遍不高,作品版权售价价格相对较低,比起价格高昂的职业编剧作品或主流文学作品,制片方更加青睐这些作品,这些作品中很多已经成为电影公司的储备IP。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大素材库。

网络文学作品有无以比拟的特质:一方面,网络文学作品畅销,代表着巨大的群众基础和潜在消费,网络文学作品拥有数量相当庞大的“粉丝”群,这为电影日后上映提供了一定的票房基础,且围绕电影与原著的关注与话题将持续为电影进行软营销;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作品接近年轻人生活,契合了目前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的生活,容易引起最大范围观众的共鸣,对电影票房助力极大。[8]

二、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自制电影

近年来,在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影产业后,对传统电影行业等进行了一系列整合,整合之后,在参与电影制作方面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自制内容上,尤其以百度入股爱奇艺、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股权以及爱奇艺、优酷网等视频网站纷纷上线自制电影最为突出。

近几年网络视频平台清楚地认识到,视频网站用户群体对于网络播放平台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忠诚度,然而对内容却有极大忠诚度。国内的视频网站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用户体系,以往视频网站依靠购买第三方制作的内容来吸引用户,而往往第三方提供的内容版权费用极高,且批量购买视频网站所承担的成本巨大且平台与平台之间竞争激烈,想要在这一方面图为,视频网站必须走上自制内容的路子。一方面,强调UGC,强调用户原创内容;另一方面,强调PGC,强调个性化,从推荐内容逐步转化为以强烈的特色吸引用户自愿订阅的内容;自优酷土豆、乐视等开始自制内容以来,确实出现了一批优质的作品,然而互联网真正要推动电影产业在内容方面迅速买进,需要做的仍然很多,UGC+PGC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究。[9]

案例:优酷出品、合一影业自制电影内容[10]

2014年初,优酷土豆成立合一影业,实现了从版权购买方到内容制作方的升级,进一步加强了视频产业在文化娱乐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视频网站与版权方的征战由来已久,长期处于渠道方的视频网站正式发力进军产业链上游,不仅优酷土豆,多家视频网站以各种形式参与内容制作。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优酷成为最早开始自制电影内容发布的网站。”[11]

优酷自制内容中有两大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制影视类内容,以“优酷出品”冠名。代表作品有与中影集团合作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与香港电影节合作的大师系列微电影,以及自制的《嘻哈微电影》系列。

身为IP孵化平台,优酷土豆的首批IP孵化大电影《万万没想到》《泡芙小姐》《报告老板》等已经成为网络口碑极佳的IP开发作品,继而根据优酷土豆大数据支持的电影《老男孩儿》系列也大获成功。[12]

三、基于用户数据生成的文本内容:互联网大数据观众中心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在深受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精确分析用户需求、针对性开发用户的逻辑迅速在电影产业的创作理念和宣发的操作层面引发巨大的变化。优土合一影业、阿里影业等视频网站或互联网企业发布的电影规划中都提到了以大数据为基础指导进行剧本创作、主创人员遴选、在线宣发、粉丝互动以及电影票预售、点映和衍生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

大数据对于电影制作的益处主要基于三方面:

其一、大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消费者需求。对用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预判市场,指导制片决策;

其二、大数据系统对于“基数”和“关键词”概念的统计为电影项目开发、剧本创作提供重要内容灵感和创意来源;

其三、电影上映后的数据统计分析,从观众评论中掌握电影与观众期待的契合度,有利于打造品牌IP,扬长避短,用于指导新一轮的电影制作。国内熟知的“网生代”大电影《老男孩能龙过江》和系列电影《小时代》都被视为电影产业牵手大数据逻辑的成功范例。

案例一:“中国网络视频指数”指导《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优酷的大数据产品叫做 “中国网络视频指数”,主要针对用户和视频进行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视频在何时播出,播放曲线走势如何,内容活跃区间以及长度,还可以检测到是什么人群在观看视频,不同人群的比例,以及在何地观看,在什么设备上观看等等。”[13]《老男孩猛龙过江》就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根据用户数据分析,结合精良制作制作而成的首部网络电影。

所谓互联网电影就是指来源于互联网的题材、观众、创作团队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宣传渠道、推广手段和发行模式,配合传统的电影制作程序,是生于互联网环境的土壤之中、超越传统电影的电影。

优酷出品的微电影 《老男孩猛龙过江》拥有8000万粉丝,在优酷土豆的“中国网络视频指数”中,“《老男孩》粉丝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构成以及影片顶踩、评论及转发数据、甚至在影片播放过程中的拖拽指数,以及观众喜欢和不喜欢的内容点都得以显示,这一整套的数据从各个维度上指导着《老男孩猛龙过江》的创作。 ”[14]

此外,优酷也推出了视频比方客户端的电影粉丝互动产品,通过用户观看视频时弹出的选项选择用户喜欢的相关内容,弹幕发表更增强了用户体验和实时评论,这些途径和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体验方式,改变了自制内容创作之初封闭环境,提升了观众和粉丝的参与程度。

“2015年,优酷的自制内容已经发展到精品化和规模化的阶段,率先进入‘大自制’时代,IP内容将进化出大电影作品。”[15]

案例二:《鬼吹灯之寻龙诀》基于大数据的电影

网络文学畅销作品《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的系列作品中每一部销量都接近100万,其他系列作品的销量则达到30万至50万,总销量超过千万。天下霸唱的微博粉丝超过242万名;关于天下霸唱的贴吧内有相关内容讨论帖4万多个,而《鬼吹灯》的贴吧内相关内容的讨论帖达到147万之多。一直以来,天下霸唱的百度指数(以百度海量网民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也是保持稳定上升状态,而天下霸唱的作品的受众群体,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正值人生的旺盛期、知识的追求期,男女分布较为均衡,喜欢悬疑,追求新鲜刺激。《鬼吹灯》系列小说的销量超过1000万册,这无疑奠定了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基础[16]。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师)

[1]王昀,真实或是虚空: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的转型与结构[J]东南传播,2015,(03).31-36;

[2]金晶,为电影加上互联网基因[N]经济日报,2014-7-10;

[3]佟奉燕,第一部互动式网络电影《天使的翅膀》粉墨登场[N]北京晨报,2000-5-31;

[4]张梦依,互联网拥抱电影圈[J]中国广播影视,2014,(18);

[5]于帆,“互联网,中国电影走向何方[J]中国文化报,2015-4-20;

[6]吴学安,互联网巨头缘何着意开耕电影业?[J]中国审计报,2014-6-30;

[7]佚名,网络小说与“剧本荒”[N]金融时报,2015-3-6;

[8]吴学安,网络小说能否成为“剧本荒”的救急良药?[N]深圳商报,2015-5-11;

[9]丁月,UGC+PGC:网络自制剧生产模式探究[J]视听界,2014,(08);

[10]周宇龙,再出发——优酷的互联网自制之路[J]数码影像时代,2014-11-9.29-31;

[11][12]魏蔚:《优土合一影业:每年投资17部电影[N]北京商报,2014-9-3;

[13][14][15]周宇龙:《再出发:优酷的互联网自制之路[J]数码影像时代,2014-11-15;

[16]佚名,博采雅集马光磊:大数据偏爱《鬼吹灯》,人民网游戏频道:http∶//game.people.com. cn/n/2014/1016/c48662-25847809.html,2014-10-16;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内容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信用卡资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