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热区与生产环境界限

2017-11-18 01:23颜培实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临界温度热区家畜

■文/颜培实

等热区与生产环境界限

■文/颜培实

颜培实,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主讲家畜环境卫生学、畜牧场规划设计、动物福利等研究生课程。“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家畜环境卫生学》主编,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动物福利》负责人,校教学督导,参与学院教学规划修订与实验站建设工作。

等热区、舒适区和生产环境界限的概念如何区分?临界温度、温湿指数、体感温度和临界体温如何利用?动物福利与健康生产为了谁?研究动物行为,了解动物心理为了谁?从1978年第一届应用动物行为学大会伊始,全球学者们就在争论。东北农学院教授许振英先生携弟子李世安先生、南京农学院副教授韩正康先生参加大会,并且三位爱国学者坚持让五星红旗升起于会场。在李世安教授编写的《应用动物行为学》的序言中,许振英先生明确了家畜行为学“因势利导,调教使役”的宗旨,揭示动物行动举止规律的目的乃为了应用、为了农民。毋容置疑,改善动物福利,提倡健康生产,实现畜牧业优质高产是为了农民富裕,为了农村的发展,为了畜产品的优质安全。

等热区系指无需增加产热量就能维持体温恒定的环境温度区间,相对于低温之下限临界温度确立似乎很有意义,因为寒冷需要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可能降低饲料利用率。然而,低温刺激动物食欲,多吃多长,饲料转化效率在较宽温度区间维持不变。另外,对于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发酵热,其临界温度甚低,在制定生产环境界限时,为了饲养人员的福祉,生产环境界限多设定于0℃以上。在高温环境下,基于体温升高可增加代谢产热量的假设,等热区的理论模型,高温产热量也会增加,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实际上动物为了减少产热负荷,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加之安静少动,其活动产热量减少,高温时之上限临界温度用产热量的升高来确定显然理论模型失据。

如何确立生产环境界限?显然生产指标的波动,饲料利用率的降低,更接地气。但是,从预测预报的角度,生产指标的下降,在高温条件下奶牛至少延迟2d。因此,温湿指数、体感温度和临界体温等指标被采用。温热环境因素包括与家畜散热密切相关的温度、湿度、气流、辐射热与产热相连采食量。温湿指数反应温度与湿度的综合影响,气象学为人类制订,对于发汗能力较强的马比较合适,用于奶牛牵强,用于缺少有效汗腺的猪与禽则更为不妥。所以,体感温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学者广泛研究,以家畜的生理反应(深部体温、体表温和呼吸数)确定温度、湿度、气流和辐射热的加权平均数公式。笔者提出临界体温的概念,猪的深部体温超过39.5℃、牛的体温超过39℃即已意味着偏离舒适区进入热应激状态。■

猜你喜欢
临界温度热区家畜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谱写热作新篇章
——《热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关键技术专刊》刊首语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环形链在均质表面的吸附性质研究
冬季预防家畜疾病主要措施
区域活动中“冷区”向“热区”的转变
RDX基炸药热起爆临界温度的测试及数值计算
定向退火条件下柱状晶形成及连续扩展的相场模拟
空间钢框架全焊接节点抗火设计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