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明之岛 凝聚发展力量

2017-11-21 15:13本刊评论员朱薇
今日海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宜居海南

文|本刊评论员 朱薇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海口、琼海两市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而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81个集体和个人获表彰。接踵而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鼓励,为全省各地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借鉴。在全省广泛开展深入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文明建设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文明程度铸就发展高度。建设文明岛,既是激发国际旅游岛建设强动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加速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有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要求,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其中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建设海南文明岛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社会文明建设上下更大的功夫,为全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这是以实际行动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一经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入选城市欢欣鼓舞,落选城市也不要怨天尤人。“创文”犹如创业,创建维艰,守住更难。由此,荣誉绝非文明创建“休止符”。如何在新一轮文明征程中走在前列?需要入选城市在创建路径、创建经验办法等方面做好模式、方法归纳,为后来者提供规范化、科学化、操作性强的借鉴,充分发挥好自身模范表率作用。当文明成为城市管理者的主动追求,城市发展才能做到内外兼修。长效机制能管多长,决定了文明之路能走多远,和谐的清风能否吹遍海角天涯。

与此同时,荣誉的颁布,也在激励着落选者后来跟上。对于落选城市来说,榜上无名,意味着在创建工作背后,存在着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硬伤,这就需要跳出“为创建而创建”的思维,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大战略,把文明城市创建落脚在常态上、落地到坚持中,培植丰厚人文底蕴,推动城市品质升级。要对标入选城市,找短板、找差距、找不足,借鉴他山之石,把文明创建的缺课抓紧补上来。

不学礼,无以立。过去,人们看城市发展,只追求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现在则更关注市民素质、公共服务。市民对待文明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软实力。例如海口通过价值观讲堂、公益广告、宣传栏、文艺演出、歌谣编唱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市民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琼海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发掘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大力倡导崇德向善,培育新风正气……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向典型标杆看齐,在不同的岗位上逐步养成爱国、敬业、文明、诚信、友善的良好习惯。简言之,就是需要我们有一颗把文明行为视为平常之举的心,凝聚崇德向善之力,为文明添薪加柴。

文明大行动是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学与做、知与行的统一,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全省上下要认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明确各行业各领域的创建标准,广泛动员,掀起文明大行动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的热潮,从点滴做起,从每个人、每个单位做起,让精神文明建设覆盖全省的每个角落、渗透全社会的每个细胞。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广大游客每次来海南都能感受到新变化。

文明能够促进城市和谐,凝聚发展力量。打造文明之岛不仅要靠政府的持续推动,更需全体民众积极参与,戮力同心,砥砺前行。唯有如此,才能让文明自觉内化为公民气质,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让文明之光真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宜居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为打造“宜居漯河”贡献人大力量
海南杂忆
贵州:生态宜居 留住乡愁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