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境界

2017-11-21 05:51湖北杨爽
金秋 2017年16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恩师袁枚

◎文/湖北·杨爽

微笑的境界

◎文/湖北·杨爽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这是齐白石老先生的座右铭。人活一辈子,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有晴就会有阴,有阳光普照就会有阴雨绵绵。道理是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够像齐白石那样面对荣辱皆微微一笑,还真的不是很容易。

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名满天下。步入仕途赴任之前,袁枚去向自己的恩师尹文端辞行。尹文端看见学生登门,自然十分高兴,于是问他,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一些什么?袁枚回答,学生还真没准备什么,只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不高兴了,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学会了搞这一套呢?还是要准备一些勤政务实的计划才行呀!袁枚笑着对恩师说,如今的社会,人们都是喜欢戴高帽子的,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是凤毛麟角了!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不知不觉间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刚刚还在指责自己的恩师,而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也在不知不觉间戴上了学生奉上的高帽子,且感觉非常舒适,他又怎能不喜形于色呢?一代名臣尹文端都无法做到“人誉之,一笑”,更何况普通人呢!

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会了然于心,都会淡然处世,都会对形形色色的称赞一笑了之。能够做到这一步,人生境界才算达到了不一般的高度。如果再进一步,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样的人格就更是了不得了。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说是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佛祖释迦牟尼常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他始终心平气和,面对那人总是一如既往地轻轻一笑。直到有一天那人终于骂累了,释迦牟尼才微笑着问他:“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可别人不接受时,这东西是属于谁的呢?”“当然还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啊。”那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释迦牟尼接着又问:“那么,如果那个东西是谩骂,它又该属于谁呢?”闻听此言,那人立刻明白了,一时语塞。

面对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想因为自己的冲动而给别人继续谩骂以可乘之机,而是以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的人无处落脚、无地自容,最终将纠纷化于无形。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可能遇到诽谤与谩骂,而“一笑了之”,则是应对纷纭世事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恩师袁枚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释迦牟尼葬礼再考察——兼析传译者及解读者对涅槃经的重构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的高帽子
追思恩师黄晓同
面对辱骂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