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于三农妇为抗日英烈修建纪念碑

2017-11-22 02:07姬建民
中华魂 2017年10期
关键词:花甲农妇纪念碑

文/姬建民

感动于三农妇为抗日英烈修建纪念碑

文/姬建民

有条消息虽未引起轰动,但一直令我难忘与感动。

75年前,在冀中抗日战场的沧州肃宁县西谈村、保定蠡县北埝头村、衡水饶阳县西张岗村交界地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过路”的八路军受到日伪据点的三面夹击,战士们虽英勇杀敌,无奈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官兵几乎全部殉难。几百位无名英雄长眠此地已半个多世纪,一直未有部队、殉难战士的家人前来寻找。“这些英雄为国捐躯,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忠骨还流落他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后辈忘记他们!修一座纪念碑,铭记这些英雄”——安玉秀、李桂芬、任慧言等三位几近花甲之年的农妇主动出面操持此事,诸多周边群众闻讯纷纷支援,一座“英雄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矗立起来。现在,让英雄们找寻到家乡和亲人又成为她们新的心愿。(见《沧州晚报》《鉴政沧州》等)

铭记历史、不忘先烈的精神激奋人心。遥想当年,冀中作为敌后抗日的主战场,我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了打击敌人、保护人民,进行了数不清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掩护下取得了伟大胜利,有许多抗日官兵血洒战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三位花甲农妇深知新中国的建立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所以三位深明大义的农妇主动操持要在“八路军坟”前立碑纪念忠魂;周边群众闻讯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给予大力支持。这无疑反映了人民群众不忘初心、铭记先烈、感恩为人民利益献身的勇士们的朴素情怀。毛泽东曾经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此论至今并未过时,但有了这样感恩于党、感恩于革命先烈的民众,不仅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都能克服,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也具有了“胜利之本”。

不忘过去、居安思危的意识警策人心。“兵者,国之大事。”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上讲话指出,让13亿中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警醒,居安思危,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告慰同胞,铭记历史过程中,保持警醒,汲取力量。并严肃告诫:“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民安居乐业,处处歌舞升平,多年看不到硝烟炮火的一些人们醉心于享受,有的甚至标榜“娱乐至死”,不再记得“忘战必危”的历史教训。特别是在针对我国的战争威胁依然严峻存在的情势下,三位花甲农妇主动操持为尚不知姓名的“八路军坟茔”立碑的义举,不啻给全社会上了一堂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国防教育课。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为先烈找到归宿以告慰英烈的愿望牵动人心。在残酷的革命战场上,有些英勇捐躯的先烈埋葬时难免成为“无名英雄”。然而,“几百名八路军几乎全部殉难。因为可能是‘过路’的,部队所属番号、从哪来、到哪去,均无从知晓;战士们没有留下姓名,几十年来,也没有部队、家人前来寻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相关部门单位的责任与义务。最近以来,不断有热心人士不辞辛劳为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先烈寻找亲人的报道,深得社会与民众赞誉。为了告慰先烈英灵,对这几百名八路军遭遇伏击的战斗,理应寻找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尽力还原这支部队的番号与先烈姓名等,还应考虑如何修缮完善这座“八路军坟茔”及相关设施,使之成为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基地。这恐怕不只是三位花甲农妇与周边群众的心愿,也是正在享受先烈用鲜血浇灌出今天幸福生活之花的全民的心愿。

今年是建军90周年。此时此际,为了永志不忘,继续前进,我们既应缅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丰功伟绩,也要记下三位花甲农妇主动为八路军先烈立碑的情怀义举。

猜你喜欢
花甲农妇纪念碑
Every day isInternational Workers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花甲亦芳华
纪念碑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潘长江:“花甲小伙”逆生奇迹
农妇的理想
母亲的背影
如何挑选新鲜花甲
富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