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明湖小沧浪谈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2017-11-22 03:37杨柳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中见大沧浪亭大明湖

杨柳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250101

由大明湖小沧浪谈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杨柳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250101

本文以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与沧浪歌的关系为引,结合我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阐述了古诗词与古典园林水乳交融的关系。

园林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古诗词

1 大明湖小沧浪与沧浪歌

提及济南我们便会忆起那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这著名的诗句便镌刻在有“泉城明珠”美誉的大明湖内的小沧浪亭。

大明湖小沧浪位于大明湖北岸,铁公祠园内。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由清代盐运使阿林保仿照苏州沧浪亭而建。小沧浪亭坐北朝南,前临碧波荡漾之湖水,左右后三面临池,池内遍栽荷花,曲池东侧为“得月亭”。小沧浪亭最适宜观明湖南岸的“佛山倒影”。小沧浪诠释了沧浪亭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近水是大明湖,远山是倒映于湖中的千佛山。

图1 大明湖小沧浪亭(来源:百度)

沧浪最早源于典故“孔子听沧浪歌处”,小沧浪亭匾额上镌刻“小沧浪”三字,两侧楹联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引用匾额楹联对此处园林景观进行点题。至此游人可体会古典园林园林景观与沧浪歌的深厚关系。沧浪歌是诗歌创作,小沧浪亭是以园林方式对诗歌进行元素提炼并再深化创作,以造出诗歌所描述的意境[1]。

2 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周维权教授归纳中国古典园林四个特点其中之一便是“诗画的情趣”,并借鉴钱咏之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可见,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歌赋的渊源由来已久,诗词不仅赋予古典园林以精神生命,犹如其灵魂,启发着观者去领悟古典园林蕴含的种种意境,同时其作文之法也影响着园林的空间结构。

2.1 点景

金学智先生言:“在园林中,特别是在名园里,可以说处处蕴蓄着诗意,时时荡漾着诗情,事事体现着诗心,是地道的‘诗世界’”。古典园林中常见以匾额、楹联、碑刻等形式对园林景观进行点题。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自古诗词,如拙政园中远香堂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与谁同坐轩”,取宋代诗人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之句。除题名外,园林中的楹联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中的“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皆出神入化点明园林意境。

2.2 造园之法

2.2.1 讲究曲折之法

文学创作中最忌平铺直叙,而推崇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古典园林亦是。苏州留园之华步小筑一角,用砖砌地穴门洞,分割成狭长小径,得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古典园林的曲折之美除地面道路的蜿蜒曲折还有借曲廊体现的方式。廊在园林之中是起连接建筑作用的。曲廊在南北方园林中均有所运用,但江南园林中由于场地面积有限,为了表现“庭院深深深几许”,其廊子的曲折程度还要复杂。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就有七折,很好的借用曲廊体现曲折之美,并由曲廊划分出了曲折空间,于小天地中见大丘壑[2]。

除了曲廊之外,园林中的曲桥有“之”字形、五折、七折、九折等形式;墙垣中“云墙”。此外,还有空间处理的曲折,不能令人一眼望尽。如拙政园入口的处理。

2.2.2 讲究对比之妙

古诗词中常用动静衬托之法,“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以动衬静的典型例子[3]。再就是小中见大。古诗词语言精练,短小精悍。用寥寥数语写出大苍穹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小中见大”。如杜甫的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便是借窄窄窗,看到了窗外的山水之大。

园林中也有动观和静观之分。动是游,静是息。陈从周先生说:“故以静观动,以动观静,则景出”。园林中的动是游廊、园路、水岸等。静则有平台、亭、榭、轩等驻足之点[4]。在古典园林中小中见大常见于空间大小处理之中。尤其是在空间局促的私家园林,为了衬托一个较大的空间,常先安排一个小空间做铺垫。如山东潍坊十笏园山水园林面积仅723㎡。以小尺度、小空间取胜。尺度与体量是中国古典造园中把握大小合宜的精髓,是园林空间和体量的量度。十笏园正是整体尺度缩小,增加空间层次以体现小中见大。漪岚亭仅2.3㎡为超常的缩小比例,山小、水小、建筑小。虽然面积普遍缩小,但尺度得体合宜,比例协调[5]。

3 结语

古典园林对诗词画意的借鉴,扩展了古典园林的创作境界,丰富了创作手法,创造了优秀的园林作品。我国现代园林设计受西方园林设计思潮的影响,似乎少了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诚然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但作为一名园林人,不能抛弃我国古典园林的精气神,要从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诗词绘画中汲取创作灵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只有园林设计者先对园林文化有深刻的认知,才能创作出延续我国优秀园林文脉的好作品。

[1] 刘庭风.徐峰.沧浪情结[J].中国园林,2004.

[2]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 王维(著)傅如一(解评).王维集[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

[4] 马源.邹志荣.谈古典园林动·静观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3319~3321.

[5] 贾祥云.郭海林.孙红卫.小巧简约之典型南北过渡园林之范例——十笏园园林艺术风格研究[J].中国园林,2007.

10.16767/j.cnki.10-1213/tu.2017.11.215

猜你喜欢
小中见大沧浪亭大明湖
沧浪亭
寻幽沧浪亭
小中见大,下笔有神
大明湖这里的故事最济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美丽的大明湖
大明湖奇遇记
论书法小品之美
大明湖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