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道如何从生活中娓娓道来
——《黔西南日报》的实践探索

2017-11-23 00:34许新晓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黔西南梯次全州

□ 文/许新晓

一、从百姓生活中看成就

(一)用新颖独特的主题提升报道质量

主流舆论的影响力,既要有一定数量的报道,形成舆论声势,更要讲究宣传艺术,提升报道质量,让主题宣传出新出彩。《黔西南日报》从2017年6月初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到10月中旬,着重推出了反映全州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战略行动,经济社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50多篇报道。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前,又策划了两篇“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过的黔西南州楼纳布依族村、鲤鱼苗族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党中央的关怀转化成砥砺奋进的行动,不负厚望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步伐。报道《布依同胞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鲤鱼”一跃迈上康庄道》,引发读者关注和点赞,彰显了主题报道影响力。

(二)从百姓生活中娓娓道来

同样是成就性报道,在“美好生活——晒晒我的获得感”专栏报道中,因为是“晒”百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收获,展示百姓的美好生活,所以要求在报道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用百姓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讲述获得感,避免成就性报道给人灌输、生硬的印象。如《大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得特别有“获得感”》组合报道共7篇,标题就多采用报道对象自己的话语,“爷爷,吃饭喽!”“爸爸妈妈,快来新家过年”“这是最踏实的春节 ”“年年过,今年最好过!”等,文字朴实,真情表达,容易唤起读者共鸣。

二、形成报道梯次 增强感染力

(一)倾情书写发展成就

在“赞成就 颂发展 迎盛会”中推出《“五大战区”克难攻坚拔穷根》《大数据产业:扬帆启航正当时》等30多篇重点报道和《望谟:贫困县的跨越发展样本》《不忘初心,严守“底线”奔小康》等近20个连版专版报道,全面反映全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贯彻主基调、主战略,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二)梯次报道吸引读者关注

如在“美好生活——晒晒我的获得感” 报道中,报道前期重点抓好百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收获美好生活的单篇报道,微观呈现,如《住新房 杀年猪 过新年》《李越飞的笑脸》《人勤春早,穷日子不找勤快人》等,都是展现个体群众的变化和获得感。后期则重点策划了几组重点报道、系列报道,从面上、整体上体现“十三五”的发展成就和民生改善等,如《从2016发展数据看人民群众获得感》《特稿·“我从山中来”》(4篇)等,则从深度上表达事实,形成报道梯次,很好地保持了报道的连续性。

(三)大背景小切口增强吸引力

如《从2016发展数据看人民群众获得感》这篇重点报道,从10万贫困人口脱贫、进入“高铁时代”、城镇让生活更美好、山地旅游富乡民、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民生保障百姓生活甜六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全州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征程中,补齐短板、做优长板、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取得的巨大成就。

三、具象化展示让报道生动起来

(一)成就性报道具体化

正面宣传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贴近性,就要让抽象的报道变得直观、具体,让读者易理解。在报道中,注重挖掘细节,用具体事例讲故事、表达新闻事实,让报道变得生动而具体,如《从2016发展数据看人民群众获得感》整版报道中,采取新闻故事、新闻背景结合来反映主题,既有个体群众的获得感呈现,又有宏观面上整体情况,大变化小处着笔,大成就具体呈现,因有具体事例支撑,使发展数字变得可信可亲,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报道刊出后,受到读者好评,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推出后,点击阅读上万,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处评价“有创新”,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深入一线采写更鲜活

要让成就性报道鲜活起来,新闻事实要生活化,让读者感知得到。报社将主题宣传与新春走基层活动、“走转改”结合起来,鼓励采编人员到一线、到基层抓“活鱼”、做报道。社长、总编辑及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进行采访,社长戴时昌率记者到义龙新区马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访搬迁群众过大年,采写《“爷爷,吃饭喽!”》,总编辑许新晓深入普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采访贫困户喜迎新年,采写《新年新滋味》,这些报道都是反映百姓自己的生活。不少采编人员在春节返乡假期中,也不忘记者的职责,捕捉了不少鲜活的新闻报道,如《“我家终于脱贫啦!”》《东哥的新生活》《搬来新希望 过上幸福年》等,都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提升了报道质量。

(作者是贵州省黔西南日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

猜你喜欢
黔西南梯次全州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黔西南,美丽的家园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寻味贵州——黔西南
浅论动力电池在通信基站的梯次使用
基于模糊聚类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研究
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研究现状
复合顶板回采巷道梯次支护技术研究
浅析黔西南雄武背斜构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