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皮肤性疾病调查研究及其用药特点分析

2017-11-23 05:47刘维海
海南医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乳膏外用皮炎

刘维海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陕西 咸阳 712000)

门诊皮肤性疾病调查研究及其用药特点分析

刘维海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 开展门诊皮肤病调查研究,对皮肤疾病的用药进行分析总结,为更好地防病治病和科研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医院皮肤科2016年全年门诊处方信息进行汇总,对其中的疾病诊断信息和用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就诊患者的疾病诊断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皮肤病门诊就诊患者以皮炎、湿疹、痤疮、荨麻疹和癣为多,分别占全年就诊患者例数的21.94%、18.78%、11.25%、10.40%和10.11%。结论 门诊皮肤病以诊治皮炎、湿疹、痤疮、荨麻疹和癣为主,医务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不断提高防病治病水平。

皮肤病;门诊;统计分析;用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外环境的变化以及精神、心理压力等的诱发因素,皮肤性疾病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发病规律,皮肤疾病的发病和防治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诸多研究都对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提出关注[1-3],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调查皮肤病发病情况如何,找到发病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很有帮助。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通过收集皮肤病就诊处方信息,归纳、整理,从而正确、详细地寻找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分析用药特点、用药规律,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医院在治疗皮肤疾病中处方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来分析皮肤病的发病趋势和药物的选择特点,为临床科研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院门诊2016年全年皮肤科处方信息进行汇总,采集处方信息,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诊断、就诊例数、药物、用法用量等信息。其中西医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进行分类,中医按照中医的证型进行分类;就诊疾病例数一年12个月时间分布按每月的疾病例数统计;处方中治疗药物的品种及用法用量汇总一年来的使用情况。

1.2 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基于调查性研究,通过收集皮肤病处方信息,归纳、整理,统计整理药物品种、用法用量等信息,可以得出各种疾病的使用特点规律、患者诊断等信息,统计得出全年的疾病分布情况;最后结合疾病对药物的使用特点、规律进行分析总结。

2 结 果

全年共有23 457例次皮肤科就诊患者,每个月就诊皮肤病的例数见表1。诊断为皮炎5 146例,皮炎包括面部皮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和脂溢性皮炎等,其中神经性皮炎957例,过敏性皮炎827例,脂溢性皮炎199例;湿疹4 406例;痤疮2 639例;荨麻疹2 440例;癣2 372例,分为手癣、足癣、手足癣等。总的来说,皮肤病门诊就诊患者以皮炎、湿疹、痤疮、荨麻疹、癣为多,按全年23 457例次就诊患者来算,分别占有21.94%、18.78%、11.25%、10.40%和10.11%,银屑病、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疾病每个月也近百例。荨麻疹、癣、汗疱疹就诊患者在5、6、7、8、9五个月为全年最多,过敏性皮炎以2~6月份就诊例数最高,扁平疣7、8月份就诊患者较多,白癜风病8月份就诊患者最多,而疥疮7月份就诊例数数为全年最少,12月份就诊例数最多。

表1 全年皮肤疾病就诊例次分布(n=23 457)

3 讨 论

笔者以前对皮肤病用药进行了相关的分类分析[4],并结合合理用药软件进行点评,本文对我院皮肤门诊疾病特点和规律,结合疾病对如何选药用药进行探讨。临床选药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对症对因治疗,以取得综合疗效,不但要了解疾病起因、发生发展过程,还要结合药学和药物学知识,才能做好用药选择和合理用药,不断提高药物使用水平。

3.1 异病用同药 不同疾病有相同的病证,在选药时就会有相同的药物治疗。例如湿疹和皮炎,会有相同的皮损表现和临床症状,需要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5]给予消炎止痒,外用或口服抗过敏药抗过敏治疗。处方中多数情况下常给予卤米松软膏、肤轻松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哈西奈德乳膏、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地奈德乳膏、复方氟米松软膏、复方醋酸氟轻松酊、糠酸莫米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氟轻松维B6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并且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或外用氧化锌软膏。

3.2 联合用药 综合作用 常联合外用、口服、注射等药物,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例如临床在治疗湿疹时,对于严重的病证,常为了减少局部外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或肌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达到抗炎止痒作用;又如带状疱疹多数情况下需用口服给药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维生素B12联合伐昔洛韦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临床研究[6]。多数皮肤疾病与人体的免疫减弱有关,会同时给予增强免疫药,例如银屑病处方除常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还给予转移因子治疗或匹多莫德来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而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生发展,转移因子胶囊和匹多莫德片是皮肤科常用的增强免疫口服药物,输注的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3.3 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皮肤科处方常用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要坚持一般情况下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的治疗原则,医生开处方时要注意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软膏口服吸收多,外用吸收少,可减少副作用,强的松片口服易引起消化道溃疡和体内脂代谢异常,而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就不会有这些副作用。在针对人群选药时要有所取舍,通常作用强、副作用大且含量较大该类药物软膏慎用于老年人和儿童,例如复方氟米松软膏,虽然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儿童时可能安全,也要注意不能在皮肤上大面积使用[7-8],每天的用药频次也不能超过说明书用法用量。

3.4 外用药膏也要注意使用部位 外用药也要注意其引起的不良反应[9-10]。处方中维A酸乳膏通常治疗各型痤疮、脂溢性皮炎、各种角化症、银屑病等,药品说明书提示在治疗时为减少外用的局部刺激和吸收,处方用法中未提示使用注意,作为药师应提示注意不能在血管丰富的皮肤表面使用,使用面积不能大,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尤其儿童患者皮肤表面血管丰富,且皮层较薄,容易发生刺激和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3.5 外用药膏混合配伍使用 临床在选择溶解角质类药物时常灵活给予不同配伍,我们认为只要两种药物不存在配伍禁忌,这样使用是合理的。例如在痤疮的外用治疗中,可将外用抗菌药、抗炎药建议涂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使用[11]。我们药房只有5%和10%水杨酸软膏,10%水杨酸软膏比5%水杨酸软膏浓度高,两药对皮肤角质层的软化程度不同,可以单独适用于生理或病理皮质层较厚的皮肤表面,但是有时医生会将5%水杨酸软膏和10%水杨酸软膏混合在一起,配成软膏中和两者浓度来使用。又如5%水杨酸软膏和维A酸乳膏混合来配合使用,以减少维A酸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也能补充5%水杨酸浓度不足的问题,维A酸乳膏和5%水杨酸软膏同属于抗角化药,协同作用于较难治疗的皮质角化,对病情较轻的就不能同时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过度刺激或干燥。

3.6 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体癣为浅部真菌感染,疣为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脓胞疮为体表细菌引起的感染,针对三种疾病的感染类别不同,分别给于抗真菌、抗病毒和抗细菌治疗。例如处方诊断为手癣,处方开联苯苄唑乳膏治疗;处方诊断为扁平疣,治疗中药物治疗常使用阿昔洛韦软膏和5-氟尿嘧啶软膏,联用增强免疫药转移因子胶囊等;处方诊断为脓胞疮,处方给予莫匹罗星软膏等。痤疮治疗中常用到红霉素软膏外用或片剂口服,破伤风抗毒素也在烧烫伤患者治疗中出现,为了防止创面污染引起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有些是口服剂有些是外用剂型,针对皮肤表面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不可或缺[12]。

3.7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除了控制症状外,还要对机体发病的原因进行分析,补充一些维生素来进行治疗。例如处方诊断为斑秃患者给予局部外用治疗外,还要给于胱氨酸片、维生素B6片和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处方开药谷维素用于神经性皮炎治疗;维生素D缺乏也与皮肤疾病有关[13],维生素AD常见于皮肤疾病的处方中;维生素C片和芦丁片(芦丁能增强维生素C的作用)用于紫癜等。补充钙锌也在皮肤病处方中常见使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用于糠疹,湿疹和紫癜的辅助治疗。钙对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和在皮肤的生理、生化及免疫功能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还具有调节皮肤的免疫功能,尤其对于过敏性皮肤病即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钙剂治疗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14]。

3.8中 医药辨证论治 在皮肤病治疗中中医药有独特疗效,通过辨证,分为湿热证、风症或疫症等,其中皮炎中医诊断主要证型为风湿热证,神经性皮炎中医诊断为摄领疮病(证型有血虚风燥证、风热证等),脂溢性皮炎中医诊断为白屑风、面游风病等;湿疹中医诊断为湿疮病(证型有湿热证、湿热蕴结证、血虚风燥证、热毒证、肺脾气虚证、风湿热证等);痤疮中医诊断为粉刺,辨证证型有肾阳虚损证、肺经风热证、肺胃蕴热证、肠胃湿热证等;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病(证型有风寒证、风热证等),丘疹性荨麻疹中医为土风疮病;癣中医诊断为鹅掌风、脚湿气和癣等(证型有湿热证、血虚风燥证等);银屑病中医诊断为白疕(证型有血虚风燥证、血热证、肝郁脾虚证等);带状疱疹中医诊断为蛇串疮(证型有湿热证、肝经郁热证、气滞血瘀证等);扁平疣中医为扁瘊病(证型有湿热毒蕴证、毒滞肌肤证、风热血燥证等)。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辨治灵活[15],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疗效明显,治疗上根据如上证型中医选用不同的治疗组方,例如痤疮,辨证如果为肾阳虚损证,处方中肉桂、熟地、山萸肉等补益肾虚方药为主,配以祛湿润肺等中药来组方治疗,如果辨证为肺经风热证,处方则以野菊花、黄芩、大黄等清热药味为主,配以润肺类药味组方。又如湿疹证属湿热蕴结证,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为治则,方选萆薢渗湿汤加减,方药为萆薢、茯苓、炒薏苡仁、麸炒苍术、佩兰、地肤子、当归、盐泽泻和甘草组方。

3.9 皮肤病季节分布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很多的皮肤病就诊患者在某个月比较集中,有些皮肤病在全年每个月就诊数相当,这些皮肤病与季节有相关性[16-17]。其中,荨麻疹、癣、汗疱疹在一年中热的时候发病率高;过敏性皮炎以2~6月份就诊例数最高,而关中地区这个时候是开花花粉较多的时节,该类疾病发病的确与春季开花等过敏原有关系[18];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全年每个月就诊例数持平,可能为常年发病。应该对比几年的皮肤流行病学依据来确定,对此我们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掌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和用药选择,更好地防治皮肤疾病。

研究疾病的药物治疗实践,在无外界干预的条件下,统计收集皮肤科门诊使用药物的相关数据(如处方中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外用膏剂药物品种及其剂量等),分析、评价各种治疗药物的使用特点和选用原则,得出皮肤疾病的发病分布情况。对皮肤疾病使用的各个药物临床处方做统计,整理出信息库,以期通过分析现有的处方用药信息,找出其中的规律,研究分析治疗疾病过程中药物使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依据,为医务人员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医院皮肤科门诊皮肤病调查分析研究存在地区差异和样本量小等方面的缺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开展皮肤疾病的合理用药、临床科研和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1]倪鹤梁,柯晓燕,钱明强,等.上海市两家养老机构老年瘙痒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3):157-158.

[2]罗巧,黄永顺,温贤忠,等.2006—2013年广东省新发职业性皮肤病分布特点与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5):530-534.

[3]伊九,王科举,闫泽灏,等.东南沿海某部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3):370-374.

[4]刘维海,常青.皮肤病外用药处方分析及合理用药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18):80-82.

[5]马长孝.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24-25.

[6]刁爱玲.维生素B-12联合伐昔洛韦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46-47.

[7]刘洪平,苏红兰,崔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2-43.

[8]陈云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28-29.

[9]李邻峰,刘玲玲,董福慧,等.皮肤外用药局部不良反应评价专家共识[S].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83-484.

[10]刘翠华.皮肤科门诊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77-178.

[11]项蕾红.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S].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12]郑莉.抗感染药物在治疗小儿皮肤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13(2):332-334.

[13]包佑红,常利涛.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青少年皮肤病[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6):339-341.

[14]许文,陆金春.钙剂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8):525-527.

[15]李长如,陈灵敏,曾秋林,等.浅析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J].江西中医药,2011,42(6):52.

[16]郝俊华,冯爽,郝俊红,等.皮肤病流行的季节特征[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1,10(4):196-197.

[17]李静,兰凤荣,赵利媛,等.5种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028-6031.

[18]宋丽娟.154例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93-94.

Investigation of skin dise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analysis of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LIU Wei-hai,Department of Pharmacy,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kin dise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an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disease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Methods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in 2016,and the disease diagnosis information and med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dermatitis,eczema,acne,urticaria and tinea were the most common skin dise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which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21.94%,18.78%,11.25%,10.40%and 10.11%.Conclusion Dermatitis,eczema,acne,urticaria and tinea are the most common skin dise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Skin diseases;Outpatient department;Statistical analysis;Medication

R751

A

1003—6350(2017)21—3568—04

10.3969/j.issn.1003-6350.2017.21.042

陕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QN08)

刘维海。E-mail:liuweihai558@163.com

2017-02-23)

猜你喜欢
乳膏外用皮炎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蒙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