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设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实施路径

2017-11-24 04:02吴国玺刘培
决策探索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地科技人才

文/吴国玺 刘培

河南省建设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实施路径

文/吴国玺 刘培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河南省将奋力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如何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河南省科技创新高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作为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通过整合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支撑创新体系的运转,促进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其主导是科技创新企业,主体是科技创新人才,核心是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保障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强化创新主体,积极实施人才战略

创新创业的动力在于人才。要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必须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人才发展活力。首先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选拔任用机制。确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主的人才评价导向,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长规律和实际特点的评价机制,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用人导向。完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急需人才职称直聘办法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

其次是建立合理的创新人才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指导意见,出台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政策,对贡献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

最后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河南开展科技研发和项目合作,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加快培养、引进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学家、科技企业家、领军人才的创新团队,注重培养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

努力培育和提升一批层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突出平台、主体、机制三个环节的建设,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带领河南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积极争取和推进建设各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通过集聚提升“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集聚资源、扩大产出,加快建设河南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基地。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要用好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三个途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全力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研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平台载体建设实施路径,加速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充分发展电商经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互联网+”和智慧物流领域,要与沿海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不断提升创新载体平台。

加快构筑科技研发平台,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通过拓宽科技研发平台产业领域,将研发平台向规模以上企业延伸。积极建立企业研究院或研发总部,加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程。深入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重点布局与产业关联度高、专业特色强的重点高校院所,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积极搭建各类创新载体,鼓励企业借助院士、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联合共建或者整合共享研发设备、检测设备、人才优势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

三、夯实企业创新,打造技术创新高地

创新创业的主体在企业,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让千千万万创新创业者的潜力充分迸发,才能进一步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创新驱动是河南发展的动力源,要积极实施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建议将洛阳、许昌等作为科技孵化器建设先行区,积极推动装备技术创新、技术融合、转型升级,鼓励孵化器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使企业向着生产流程智能化、设备产品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技术和综合竞争力的企业集群,释放高端发展新动力。支持鼓励企业、创投机构、现有孵化器、高校和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创业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政策设计、产业基金设立、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等,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壮大和提升河南省重点产业和支撑产业,培育产业的竞争力。将科技创新作为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向科技创新驱动模式转变。

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目标,结合产业高端发展需求与区域发展实际,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协同创新。推动创新要素在市区之间、园区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基础,推进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获取重大科技成果,加快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建设中西部科技中心高地就要始终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河南面向未来的核心动力,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构建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必须加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带动河南、辐射中西部、面向全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基地、科技成果中试与转化基地以及科技人员创业基地。着力实现从创新大省向创新强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进程,形成河南省特色的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特别是教育和科技体制方面,建立政产学研用—体化的体制机制。通过对高科技人才提供住房、转移户口、发放补助金等各种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科技投入,要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精准对接。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专利发明、中试基地、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政策设计,以全方位的政策设计支撑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设计、集成应用、企业孵化、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

通过提供咨询、规划、设计和维护等服务,提高科技创新发展的社会管理、融资建设、产业营运、集成服务的能力。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制定科技创新评级技术标准,建立创新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等。

五、营造创新环境,构建网络创新体系

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还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要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深化科技创新。集中财力向科技创新倾斜,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平台,设立科技创新型企业平台专项资金和品牌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对各类技术开发机构,特别是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政策导向、专项支持和项目扶持以及品牌战略建设,从而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建立创新创业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投资引导资金、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围绕创新创业链条,强化人才、资本、平台、知识产权等要素保障,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探索知识产权股权、知识产权分红等激励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先进人物等舆论宣传,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政府要积极倡导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勇于创新,通过各级组织设立创新大赛、创新奖项,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扩大科技创新表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培育引导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

充分发挥河南的区域优势,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开展国际研发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增强以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上,以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立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着力构建完备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构建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强化创新主体,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推进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产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全球研发分工,必将极大推动河南省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步伐。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实施路径”(2017JC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

猜你喜欢
高地科技人才
人才云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