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与1、2、3、4、5

2017-11-24 15:10李冰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吴冠中规律绘画

李冰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 112000)

艺术 ART

形式美与1、2、3、4、5

李冰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 112000)

如果说吴冠中在三十年当代美术史中,大部分是居于边缘与次要位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三十年中国美术理论史,吴冠中却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在三十年美术理论史中,吴冠中的声音几乎是最响亮、最震撼、最具颠覆性的。吴冠中对于中国美术理论的最重要贡献,即,关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论述与探索,以及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著名论断,对于今天的艺术界都是具有影响力的。

形式美;当代美术史;抽象美

1 吴冠中,语

形式美,吴冠中语录中颇为建树的论点,在现代绘画领域中,形式美的讨论虽已成为过去式,但其作为思维绘画领域中的一叶清舟,却也时久常新,值得品嚼,并在绘画过程与思考中寻其滋味。吴冠中提出的“形式大于内容”以及“绘画的形式美大于一切”,就要真真切切的解读一番了。在建国初期的时候,主题论调受当时绘画氛围影响,多与前苏联接触较多,所以在创作上,也紧随其后,并大体的创作是主题先行,绘画作为辅助媒介,多用来讲述实事内容以及叙事手法了,在绘画创作本质上体现的就显得力不从心。吴冠中在西方留学后,透过大量的写生实践以及创作规律美的找寻,并结合形式美规律感受与意向画面的总结,提出形式美的论点[1]。

下面摘取吴冠中的几段精彩论调;‘绘画的美主要依靠形式构成,我也极讨厌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但在绘画中讲形式,应大讲特讲,否则便不务正业了。’‘我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等大型美展的评选,深深感到那么多有才华又肯下工夫的优秀青年,工夫不错,全不知形式美的根本作用及其科学规律,视觉的科学规律。’‘经常有人在其作品前向我解释其意图如何如何,我说我是聋子,听不见,但我不瞎,我自己看。’‘凡视觉不能感人的,语言绝改变不了画面,绘画本身就是语言,形式的语言。’‘当时的情况,—般人对形式美一无所知,需要像幼儿园一样开始学A、B、C。大约是1980年,在一次油画座谈会上,我对“内容决定形式”的提法打了一个问号,那时候的这个“内容”,我认为实际上是指政治口号或主题先行的主题,是“四人帮”时期的紧箍咒,它紧紧束缚了形式的发展。’‘我的发言发表于《美术》后,掀起了对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讨论。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我的个展被不少省市邀去巡展,我也被邀去做讲学。我重点揭露极“左”思潮对美术的危害,甚至毁灭,我讲的全是现身说法,不引经据典,我竭诚推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段文字节取自《世界名画家全集》2006年12月第一版]。

2 形式美,开

吴冠中以上的这番论述,细细品来尤其独到之处,既不苟同于现实的环境思维,又历经熟虑后,见其开拓的新性思维模式,针对绘画内容讲,形式首当其冲,展开来说就是现有绘画的美感,建立大众的感官接受以及感官提升,在此基础上,再谈绘画的内容,并将两者妙思熟绘的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形式美的高级别绘画,这是一种提炼,是一种对于美学负责任的绘画态度,敢于鹤立鸡群,饱受孤独。在关于形式美的论调中,抽象这一概念被提出来,讲开来说,抽不离像,像同时也在抽的基调下寻求美的真谛,这同时由于中国的山水画思维不谋而合,在像与不像之间,在抽与非抽之间寻求一种绘画美的平衡度,选择自有思维的大胆尝试,运用其形式美的主旋律,进行创作与实践。

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吴冠中关于形式美的体验,也是其大量户外写生的个体感受的理性分析,对绘画方面的展开分析中,有关于形、式、美、节奏、思维、韵律等方面进行感受分析,并在科学论调中,找寻其出处与依据,这在某些方面就与美学领域产生火花。在西方美学史上,阿恩海姆、苏珊、亚里斯多德、朗格、康定斯基等对于画面及构成的形式感、韵律感、秩序感、节奏感等提出过重要的论断,并将某些提出作为艺术美学的影响元素,做了一些学科跨界分析研究,并将其所涵盖的范围扩大到多个领域。那么返其国内的领域,绘画似乎有其孤独的一面,不科学也不物理甚至也不美学,在学科之间还处于较为保守的一面,自我反思,将领域展开,学科之间进行融合是有必要的[2]。

3 1、2、3、4、5

3.1 《富春江上打渔船》

这幅画是吴冠中于1963年创作的一幅46*61尺寸的油画,整幅的色调是偏冷暖色系的,整体看这幅画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吴冠中对于形式美的把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了,画面的中部偏下的位置程灰绿色,体现水中融万物之像以及融万物之色的一般规律,尤其形式美的规律可循,渔船部分有主体,有配角,错落有致,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在构图上,都有其美感的存在,渔船部分中再配以人物衣服亮颜色的点缀,将整体灰色调的画面做一个突破点,透气非常,可谓点睛之笔,画面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帆的处理上,吴冠中并没有具体描绘渔帆的形象,而是运用几笔巧妙的曲线,配以几组错落有致的竖线,形成真实画面中渔船归来的热闹场面,而在远景的处理上,受写生实地的背景影响,受西方古典绘画远景处理的基调沁透,形成清、亮、舒的背景效应。

3.2 《旅途》

《旅途》这幅画1987年吴冠中与夫人赴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吴冠中回顾展”开幕式后,绘北京创作的一幅篇幅不大的油画作品,画面采用的是大块面的黑绿灰色调,人物主题突出,一个女人是正面,但有其姿态的动势效果,一个女人背坐,但却也了解其大致的社会特征,手法及其简练,似在抽象与像之间进行描绘,可谓可圈可点。那么,在颜色的运用上就可找寻形式美的踪迹,总体较为有节奏感,灰绿、黑绿、土黄绿,可以看出,吴冠中在绘画过程中,颜料的主基调总是在各种颜色中或多或少加一点绿,掌控能力可见一斑。

3.3 《黄河》

《黄河》这幅画可谓叫绝的一幅作品,是吴冠中1998年创作的一幅篇幅也不是很大的作品,这一年这位画家已经79岁,在巴黎办完个展后,全新投入到创作中,并进行了大量写生,同时也在这一年创作了多幅作品,《黄河》就是其中一幅,这一时期的吴冠中似乎已经对于形式美的概念尤其清晰的方向了,画面主要运用笔势上的运用,块面的堆积,土黄、黑绿,黄白的穿插运用,画面不大,却也感受其气势所在,实为妙也。

3.4 《小院春暖》

《小院春暖》是吴冠中在1976年创作一幅48见方的油画作品,形式美在这幅画的规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主要采用土黄色调,并在填空的处理上采用淡蓝色,画面色调及其和谐,尤其是树林的描绘上,有细节有色彩,越看越见其精彩之处。

3.5 《鸽》

《鸽》是1989年吴冠中创作的写生作品,画面主要有建筑与树木及鸽子组成,建筑作为背景用以暖黄色调,并用以肉色的加入而显不同,但又不抢主体,树木枝条的曼妙身姿仿佛在摇曳,感受其动态的微风徐徐,几只小鸽子也在感受这画面的温馨和谐配以点睛之用,运用鸽子小小的几笔重颜色来平衡画面的平衡,又一次吴冠中所找寻的美的规律。

4 结语

在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中,形式美不单单体现在构图以及内容上,在其形式美的规律中,国画当中笔墨用笔、美学中线条、色调处理的层叠关系、现在的竟是多个领域的形式融合,这种形式美的融合,是体会之深,用之则少的一种绘画输出方式,就像一个人掌握多种语言,可是当要进行交流或文学创作的时候,也只能选择较为有意向的经历语言了,就像吴冠中的绘画语言,学过西方的绘画语言,体会过各大博物馆的精品之作,但是,在自我进行创作的时候,还是投身到中国的绘画环境中了,因其成长的规律在此,所以,找寻美的规律也就不用再去它处了。在当今的美学领域看来,形式美的提出不仅仅是专门针对于绘画艺术领域了,在多个方面都有其影子的出现,这也正好验证了上面所提到的观点,形式美在多个领域中去找寻,最后又服务于多个领域,这也是在你中有我及我中有你的意向思维中去体味,就拿文学中的文字语言来举例,也具有意像性幻想、规律性审美等形式美的体现,而书法、平面领域也有其线条的形式美可寻,所以这书面的眼缘、规律的走向、抽象美的体现、都应用在了吴冠中的论调中。

通过了解形式美的内容,便可以在行走的大环境中去发现这美的出处,春天万条枝柳的摇曳,通过风向的控制,产生律动的画面感,有其规律可循。夏天玩鸟鸣叫,蝉鸣声声,细细听来,交相呼应,有其声音的印记可循。秋季落叶纷纷,虽每片叶子的脉络各不相同,但当落叶与落叶错落叠加,铺成一路,有其成熟的颜色可循。冬季,大雪纷纷,白皑皑一片,细细观来,便发现它是融万物的颜色的,再来一路行人,受其各自成长的道路不同,走出的脚印便有所不同,有生活轨迹可循。这四季可循,便形成规律,规律中方可寻得美感,美感得意向总结,便得这形式美。

[1]张玉能.形式美的基本特点[J].益阳师专学报,2001 (2):1-3.

[2]徐正非.美的形式和形式美[J].教师教育论坛,2001 (1):2-6.

B83-0

A

1003-2177(2017)02-0016-03

李冰(1981—),女,辽宁铁岭人,研究生,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吴冠中规律绘画
春江水暖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