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文学之寻根之旅

2017-11-24 20:47余秀芬
长江丛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华裔身份移民

余秀芬

华裔文学之寻根之旅

余秀芬

华裔文学作为中西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欧美文学暨中国文学都有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华裔文学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研究,集中体现了华裔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流变,通过此研究,作者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华裔文学的身份认同的变迁是随着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其身份性一直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重点。

华裔文学 身份认同 流变

一、华裔文学及其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对文化及其内涵的进一步解读,“华裔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充实,由最开始的反映中国后代在海外生存、发展,对其所处的文化进行解读、反思的文学形式,逐步发展为用中文或英文写就,对其民族性、身份性、社会性、价值观等进行反思、重读的文学形态。定义的沿革涵盖了更广泛的文学形式,亦对我们对“华裔文学”进行条分缕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分析逐渐由简单的作者分析、作品分析演变为母题解构,身份认同分析,“自者与他者”关系分析等。

二、身份认同及寻根之旅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其核心的价值体系-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对知识分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国文化身份认同的知识分子本身都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且愿意用一己之力,努力将自己所知所学奉献给国家创造并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批人漂洋过海,“独在异乡为异客”,其文化身份的认同受到了宗主国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态势、主流价值观等等因素影响,这种影响对内在的价值观产生剧烈的冲击,使原有得价值观处于“离散”状态,这种文化认同的危机使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身份状态的找寻。自1974年赵建秀提出了“华/亚裔情感概念”(Asian American Sensibilities)概念以来,对华裔文学的评估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左右是萌芽期,8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是其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至今是其多元化发展和变化的阶段。张京媛《后殖民地和文化批评》中前言中讲到:“文化身份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界定自己?‘我’与什么认同?身份不是由血统所决定的,而是社会和文化的结果。”我们如果梳理华裔文学演变和发展的图谱,便可以清晰明了的对上述的理论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一般来说,对华裔文化的划分可以分为几条主线。起始阶段,台湾籍作家在华裔文学中贡献良多,如白先勇,唐德刚等,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等作品呈现出消极、悲凉的氛围,充满了人生虚无主义的基调,充分表明了异质文化所造成的文化认同危机及海外游子“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助及无力感。聂华岑的作品则充满了对“根”的渴求和追寻,其代表作《桑青与桃红》一文中运用了精神分析及意识流手法,表明了本土文化及异质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被誉为华文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籍的华裔作家中,汤亭亭和谭恩美的作品所受到的关注最多,其影响也最大。汤亭亭关注种族平等及种族冲突母题,其作品打破了中文书写的禁忌,突出了展现了新移民与本土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婚恋观的冲突,集中体现了作为“人”本身在混乱的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选择,其矛盾的心理及对选择的深深的焦虑感。谭恩美的《喜福会》则是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其作品充分的表现了新移民对新文化的融合与认同,对本土意识的模糊化认知及反思。传统的文化思想理论认为,本土文化在异质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还能够保持其完整性及独立性,所谓“Melting Pot”之喻,换言之这种独立性和完整性是对主流文化的影响是有免疫力的。当代的文化理论在此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即同化理论,弱小的文化系统不断受到主流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其所持的价值观等不断受到侵蚀,而逐渐和主流文化趋于一致。这也是身份认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现今华裔文学中,作家更加强调“认同”,“求同存异”这种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中的混合身份的认同构成了混合身份的认同(Hybrid Identity)。

三、文化认同与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的变迁对华裔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中国以及宗主国的经济、政治等实力的此消彼长。第一代移民眼界还比较狭隘,所持有的本土文化的意识非常强烈,所以在移民之后,重视对本国原有文化的保护和传统的维护,而在宗主国强势的高压文化之下,又不免存有深深的挫败感,从文学反映出来,其文化特点比较灰暗、阴郁;第二代移民及以后的第三代移民在保有本国文化的同时,积极的吸收外来的文化,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更好的为自己和社会服务,从这个意义来讲,“根”犹在,但是其能积极主动的汲取外来土壤的营养,从而更好的茁壮成长。

[1]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汤亭亭.中国佬[M].肖锁章,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聂华苓.桑青与桃红[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广东科技学院)

余秀芬,硕士,广东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华裔文学。

猜你喜欢
华裔身份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移民火星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内陆移民(外二首)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