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小说家漫评

2017-11-24 23:09荣光启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小说家一代人写作者

荣光启

“ 70 后”小说家漫评

“70后”小说家漫评

荣光启

这个专栏旨在关注当代中国“70后”作家的写作,这一辑里有冯唐、朱文颖、李师江、路内和张志明,他们都是当前中国非常重要也为许多读者熟知的小说家。“70后”一代人有自己的成长历史与文学传统。“70后”在叙述自己的故事及表达对时代的关怀时,注定与前面一代人(“60后”或曰“晚生代”)及后面的“80后”整体上大有区别。

有评论家在论述他们时,这样说道:“除了年龄相近,他们在文学上几乎再没有更多共同之处。这恐怕与这代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有关。总体上比较而言,‘60后’与‘50后’作家之间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或差异,因为他们都有着接近的历史经验与公共记忆。至于‘80后’作家,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集体记忆”,他们出生时社会已经开始剧变,走向差异与破碎了。而‘70后’这一代,刚好处在历史的夹缝之间——对于历史,他们的印象是若隐若无、似是而非;同时,80年代以来疾风暴雨式的文学革命与他们也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当他们登上文坛的时候,80年代的文学革命已经落幕了;面对现实,‘80后’又横空出世,遭遇网络文学大行其道,没有历史负担的这代人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能。‘70后’就夹在这两代人之间,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因此,这一代的小说可以说一直犹疑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游移于个体的叙事与公共的记忆之间。”(孟繁华、张清华:《“70后”的身份之谜与文学处境》)虽然“70后”这一代际性的命名之于写作者个体而言,显得笼统而缺乏细致分析的学理性,但另一方面,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在写作风格上,又似乎有某些共同的历史记忆、社会图景和文化认同——他们确实有某种整体特征。

这些年,由于参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作家与作品的提名,在日常的文化关注与文学研究之外,我读到许多“70后”和“80后”的小说。“70后”的作家除前述诸位外,还关注到路内、曹寇、戈舟、任晓雯等,“80后”更多,像笛安、甫跃辉、郑小驴、李傻傻(蒲荔子)、薛忆沩、文珍、王威廉、周嘉宁、蔡崇达、蔡东、张怡微、双雪涛、蒋峰、颜歌等。我也因此结识了这些同时代的小说写作者,像田耳、赵志明、李傻傻等兄弟。当田耳和赵志明在我面前,他们的内敛、幽默和沉默,让我觉得他们明显属于1970年代出生的人。而李傻傻、笛安等80后,他们的阳光形象、阅读视野、写作抱负和某种特别的忧郁,也让我感觉与前一代人有所不同。

这也是这个专栏的意义:关注他们,谈论他们,努力呈现一代人中这些杰出的写作者的形象,考察他们写作中丰富的灵魂场景与动人的心灵吁求。

猜你喜欢
小说家一代人写作者
一代人
沃尔特·司各特诞辰250周年:他绝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小说家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我们见证了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