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少年成长记
——论《我胆小如鼠》

2017-11-25 08:19刘伟平
长江丛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余华恐惧暴力

刘伟平

惶恐少年成长记
——论《我胆小如鼠》

刘伟平

余华中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发表于一九九六年,其中三篇小说《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以及《四月三日事件》共同揭示了余华关于少年内心成长的写作观。恐惧可以说是三篇小说共同的主题,其中少年的恐惧、不安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是余华欲极力表现的。这其中自然有作家自身的成长经验,其将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化成文学资源带到读者面前,满足读者的消费欲望。本文通过对《我胆小如鼠》一文的细读分析,展现作家的童年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余华一以贯之的文学理念。

恐惧主题 少年成长 文学理念

一、以恐惧为标识的少年成长

据余华自传所述,其父是海盐的外科医生,所以他的童年记忆大多是浸泡着福尔马林散发着刺鼻气体的残肢败体,以及一桶桶血肉模糊的人体器官。这对于一个成长的少年来说,心理打击是巨大的,也正是此时让作家余华更多地接触死亡、血腥,奠定了其后期痴心于描写死亡与血腥的心理基础。在少年的眼中存在了太多不应其年龄阶段见识的恐惧事物,因此惶恐的影子就扎根于作家创作的故乡之中,恐惧就成了该文本重要表现的因素。

《我胆小如鼠》讲述了少年杨高自年幼之时就十分胆小而成为同学的笑柄,成为老师“胆小如鼠”成语的生动比喻。原因在于他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敢在盛夏之时下河“卖南瓜”,也不敢爬到树上玩耍,甚至他还恐惧一群乃至一只张翅飞奔过来的大白鹅。其学生生涯就在同学与老师的嘲弄中度过了,在工作期间也因为恐惧和与世无争的老实本分的性格,遭到工厂的不公平待遇。其同学也是同事的吕前进,干的活比他少,工资却比他高出一大截。为了调换工作吕前进可以拿着一把锉刀威胁厂长,为了分房子可以赖住厂长家,结果是一切如愿。而老实本分的杨高,却如待宰的“羊羔”一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厂里的不公平分配。最后,更为讽刺的是杨高在被吕前进辱打之后,想像其父亲一样找回失去的男人尊严,但结果仍然是遭到羞辱和吕前进一度拳打脚踢。

恐惧是自然赋予任何生物的基本意识,处于黑暗之中面对未知会产生恐惧,面对庞然大物会产生恐惧以及崇敬的意识。这是人类情感发展之必然,同时也正是一步步战胜恐惧、消除未知,人类才得以逐渐发展。人类之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也必然要经历克服恐惧,战胜自己,战胜未知的过程。少年之时的恐惧来源面广,一切的未知都会让我们望而却步,同时父母的告诫,自然也会成为少年的行为禁忌。余华正是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经验作为创作基点,从中拾取出童年时面对暴力和未知的恐惧,成文本篇小说。小说叙事中,杨高对于高处和深水的恐惧来源于父亲的指令和描述。在其成长之时,其懦弱的父亲遗传也塑造了其懦弱的本性,胆小怕事也自然成了其慰藉自己以及展现自己的标签。

二、以恶为导向的处事哲学

余华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生存法则往往都是弱肉强食、以多欺少、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在余华所构造的小说城堡中,人性本恶,并且善良之人往往都是生活的受虐者。例如《祖先》中对人类友善且承载着人类原始善良的人类祖先黑猩猩被村民乱刀斩杀并分而食之,《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在公路上抢劫的乡党、背叛友谊的卡车司机给刚满十八岁的我上的社会之课,《兄弟》中乱世枭雄李光头成了其县数一数二富豪,而正直老实的宋刚却伶仃己身的惨死在落日黄昏的铁轨边缘。在本文中,杨高和吕前进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哲学。前者是与世无争、任人宰割的懦弱的处事态度,后者是遇强则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恃强凌弱若的混世态度。作家在文本叙事中,对于这两种处世态度的描写是十分冷静并且极端客观的,作家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选择倾向,但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现,在文本的生存场域下,后者的获利程度要更高,并且成为施虐者对前者进行利益施虐。

暴力是人类社会永存的诱惑,人性之恶在合适的土壤中就会生根发芽。例如《现实一种》中山岗的儿子皮皮对表弟的暴力施虐,由最初的捏脸直到打耳光甚至掐脖子。这是一种原始的暴力情绪,它随着胎儿脱离母体而自然存在,成为人类本体难以抹消的胎记。施虐给人类带来的欢愉远大过任何其他的方式,这也是各种身体刑罚产生的原因。莫言的《檀香刑》中所描述的晚清酷刑—檀香刑—就是一种典型的延长受虐时间,满足刑罚观赏者残酷消费的刑罚方式。受刑者要承受用香油浸泡多日的木杖插入肛门的痛苦,并被绑在木柱上受人观赏。受刑之日要进水进食以延长受刑者的生命,最后受刑者因无法排便而烂穿肠胃致死。本文中吕前进的处事哲学就是以暴制暴以及恃强凌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欣然享受自己的违规所得。其品尝到了通过暴力获得利益的长处,但同时吕前进的人物设计也并非通说意义的勇者或混世枭雄。在夜雨中被杨高在身后的突然一抱而吓得失声大叫,使得其人物形象更为丰富。原来任何人都有恐惧之源,其源于对事物的未知及人性的弱点。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余华小说《我胆小如鼠》的细读分析,意图揭示作家的童年生活经验对其创作的影响,恐惧既是少年成长的梦魇,又是不再年少的必修课。最后通过对文章人物设计以及情节线索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作家着力构造的以恶为导向的外在世界及处世态度。

[1]余华.我胆小如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余华恐惧暴力
一颗假糖的温暖
反性别暴力
一颗假糖的温暖
第二章 暴力原则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
读与写(节选)
暴力的班长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