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2017-11-25 09:08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传播者传播学电子政务

张 飏

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张 飏

电子政务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了公众与政府的传统交流模式。文章从传播学5W模式出发,从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五个方面浅析了中国电子政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现状,提出了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打造亲民好形象的路径,并对大数据时代下,政务新媒体的运营做了分析。

电子政务 信息传播 5W模式

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对政府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政府而言,电子政务助推了公共管理的高效运行。对公众而言,电子政务使其获得了更多的知情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办事的便捷性。电子政务的发展从客观上推动了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传播内容、话语权和媒体系统内部互动的革新促进了社会变迁,底层公众的权力转换为互联网上符码式、可到达的话语力量。[1]微博、微信的普及,使得自媒体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政府部门如何从繁杂的信息传播者中脱颖而出,实现更高效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论证。

在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中,有一个关于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型,就是由美国学者拉斯维尔提出的5W模式。拉斯韦尔认为任何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这五个要素,信息传播者的目的无非是要影响信息的接受者,也就是受众。

一、传播者分析——塑造政府亲民好形象

传播者是信息传播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塑造一个公众喜欢的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喜欢程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表明,公众对电子政务越满意,则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度越高,进而对政府的信任也越高。[2]

政府网站首先应从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搜索系统、交互系统来表明自己 “公众中心”的理念,让公众感觉到政府是为他们服务的,增加政府的亲和力。

信息组织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公众使用网站的角度出发组织网站内容,提升公众对政府网站使用的舒适感,体现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的转变。

信息标识系统,要采用公众理解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公众打开网站能快速的找到需要查找的信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信息导航系统要做到公众在使用网站时具有明确方向感,公众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相关网站的链接,特别是对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必须能毫不费力的呈现在公众面前。信息搜索系统要做到以公众熟悉的方式帮助公众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信息交互系统要做到与公众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对网络问政、市长信箱这样的互动栏目要做到有问必回,有错必改。

二、信息——提供公众最需要的内容

首先是综合性。越是专业化、分精细的现代化社会,就越加渴求综合性的信息,在自媒体时代,我们每天打开手机就会收到很多的信息,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我们更希望知道其前因后果,因此就更需要信息的整合。

其次是公开性。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让政府公共管理信息上网,为政务公开提供便捷、有效的载体,使公民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公民参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可能性无限扩大,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管理的公开性、公平性。

再次是开放性。电子政务系统传播的内容应该是不断地输入与输出的,应该是一个变化的、开放的系统,与公众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让公众可以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通过政府对公众网上留言做出公开回应,充分体现政府官网对民意的重视,增进对“独白式”公共服务的改革。

三、媒介——政务新媒体的兴起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媒体。

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传统媒体,发挥着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作用。政务微博一般用来发布政务信息和社会新闻,在政务信息的传播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多定位于权威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四、接受者——了解公众才能更好地服务公众

信息的接受者又称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媒体时代,受众重要是指利用移动终端接收信息的群体。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接收的个人化,受众对信息具有同样的操控权,受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选择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制信息。要使政务信息更好的传播出去,必须研究分析受众的特点、动机、阅读喜好等,使其信息在诉求点、诉求方式、诉求时间与空间等方面适应公众的接收习惯。

五、传播效果——提高公共决策质量,维护公众权益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递到受众后,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它应该是传播的目的地,也是传播的终点。

电子政务的最大一个效果就是提高公共决策质量,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广泛进行民意调查,让公众广泛参与决策,有效地改善了政府决策的有限性,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及时了解政府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起到监督决策的效果。

[1]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韦尔奇,伊南特,莫恩.电子政务的公众满意度及政治信任[J].公共机关理论研究,2005(15):371~391.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张飏(1982-),女,陕西汉中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传播者传播学电子政务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