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及优化研究

2017-11-25 09:08王宏伟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评教评价课程

王宏伟

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及优化研究

王宏伟

学生评教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主要评价方式之一,本文就高等学校学生评教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给出了相对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提供一些参考。

高校 学生评教 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1998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教育跨越发展到大众式教育,高等教育也从原来的数量、规模扩张逐步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离不开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评价。我国现在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评价主要分为领导专家评价、同行互评、教师自评、学生评教等四个方面。高等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教育工作的直接体验者,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直接显现者;同时相对于其他三种评价方式,学生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广泛性,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内涵,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高校学生评教的意义

(一)是高等学校提升质量,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

高等学校的四项基本职能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工作。高等学校要提升质量,内涵发展关键是看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有很多,例如:用人单位评价、就业质量评价等。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现在高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同,学生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学生获得感,相对于其他评价方式,学生评教能够直接体现学生自身的满足程度。这就为高校提升质量、内涵发展提供了直接可靠的检验手段。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

现代教育教学不再是过去那种单项行为,即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充实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良好的双向互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运用程度。而学生评教是这种良好的双向互动的保障。只有通过学生评教,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对其教学活动的认可程度,才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学生作为学生评教的主体进行评教,一方面需要对照评教体系,对评教内容作出客观评价,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不再是教学教学被动的接受者;另一方面,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满足了学生教学过程的主体需求,形成良性的教与学互动氛围,有利于推动校风、学风建设。

(四)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学生评教能够使学校相关部门(院系、教务、人事等)一方面在微观上清楚了具体教师教学状况,另一方面在宏观上准确把握学校的整体教学满意程度。对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能够有的放矢,同时为教学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度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减少盲动性,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精细化水平,提升学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二、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评教工作认识不清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以及学校对学生评教的作用目的介绍不足。学生有时将学生评教作为一项负担,敷衍了事。对教师而言,学生评教结果往往只转告被评教师自身,甚至被评教师自身也不清楚学生评教的状况,同时相对于其他评价方式,学生评教的比重并不高,结果运用十分局限。同时有些高校没有设置相应机构,甚至没有相关人员负责学生评教工作,学生在评教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相应专业的人员帮助与指导,这就导致学生评教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起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对学生评教时间、评教数据的处理不够科学

现在多数高校将学生评教时间安排在学期结束的最后一两个星期,或是学期开始时,利用网上选课对上学期课程进行评教。这样的时间安排使学生评教结果不能够及时传递给任课教师,也不能够使教师针对当期学生自身的特点加以教学的改进与提高。另外,由于期末学生一方面要忙于期末考试,另一方面存在害怕老师“打击报复”,在评教过程中就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也加大了学生评教的误差。

对于评教数据的处理,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但大多采用取平均值法,即按一定比例去掉部分数值再取平均值,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存。有些虽利用了相关统计理论,如:模糊数学和决策理论,有了较强的理论依据,计算的结果相对更科学合理,但是相对比较繁琐、难于实际运用。

(三)指标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

很大部分高校现行的用于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往往过于笼统,不能清晰的指出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授教学内容使用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效果四维度。学生在评教时,主观因素过强,也影响到学生评教的可信度。基于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也需要评教指标的内容与形式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

(四)学科类型差异性体现不到位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具有不同的学科,即使对于同一学科而言,其内也有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程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相同的课程,由于专业的不同,相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有差异性的。例如: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工科的要求与经济类的要求明显存在差异,而且学生高中的数理基础也会存在差异。现在高校学生评教往往采用的是同一学生评教量化表,没有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进行编制。这样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同一学生评教量化表是行不通的。

三、高校学生评教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自身的教育与引导

高等学校对学生评教结果的使用程度不同,主要是对于“学生评教有效性”认识上的差异所导致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大学生自身通过小学到高中的系统教育,对教学效果与水平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生评教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切实认识和理解学生评教的意义。学生评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客观评价,也是对自身学习的客观评价。学生评教要尽量减少学生的戒备心理、晕轮效应,使之能够主动参与到学生评教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重组学生评教流程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学生评教,是在课程结束前后向学生发放某种量化评价表,通过对量化评价表中的信息汇总、分析,用于对教师评价或教学管理决策。虽然这种事后总结性评价也能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教师对评教学生已经没有机会进行改进。学生评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问题,以期能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生学习效果。所以要重组学生评教流程,改进传统学生评教周期长,增加过程性学生评教。首先应建立日程教学反馈机制。可以两至三周,由各班学习文员或课代表收集整理日常教学诊断表,各院系教务管理部门或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反馈给教学老师,教学老师提出改进措施,相关教务管理部门再次进行日常教学诊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建立学生座谈制度。各院系要定期不定期的举行学生座谈会,注重学生代表选取的多样性,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体验,给予相对应的指导和帮助,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理论上由于涉及的教育理念、评价理论不同,学术界有较多的争论;在实践上,国内外高校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或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也制定了不同的评教指标。但是,学生评教的实施者是学生,评教的范围只能够限制在“教学活动”。例如让学生评价教师的学术水平,学生恐怕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但是让其评价教师的师德状况,学生就可以从是否耐心答疑解惑、是否按时上课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而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指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指标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教学态度是最终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输入内容;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过程实施,是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途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输出部分。学生对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教师进行相对应的调整、改进,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这四个一级指标的设定是学生评教指标的最小完备值。而二级指标的设定要具体、直观,使学生好操作、易操作。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科学、可行的。

(四)要体现学科、专业自身的差异性

每个大学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学科也有自身的特点。在制定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中,除了前文提到的四个一级指标需要完备,二级指标就需要针对学科、专业自身特点。例如对于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相同的学科、专业,二级指标的设定必然存在差异。同类型大学,不同学科之间,文史哲和理工类的二级指标设定侧重也必然不同。应根据不同类型大学,二级指标设定中体现学科、专业自身的差异性。

(五)要重视学生评教数据的处理和使用

目前大部分进行学生评教的高校都对学生评教数据进行整理,其主要的方式是按一定数量去掉相应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的方法,这种方式缺陷明显。例如教学任务重的教师和教学任务轻的教师,他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同,必然会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教师在统一学期,有一门课程讲授多年,一门课程新课,不同课程学生对其评价也会差异。可以首先通过统计学极差理论对学生评教数据进行处理,对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师,给予不同课程相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使学生评教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要将学生评教结果与其他评价的评价结果有机结合,高校教务管理部门院系要建立完善教师课程档案,将每位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档案必填内容加以记录,人事部门还要结合学生评教结果在教师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定、评先表优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评教结果不但让教师清楚学生对自身的教学的真实评价,更需要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富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切实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1]吕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督导与评价,2014(3).

[2]崔颖.“以人为本”学生评教体系的建设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3]徐梅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的高等教育质量思想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4]王宏伟.转型期高校面临的问题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6(10).

许昌学院发展规划处)

本文系许昌学院2016年度教学质量保障专项课题《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及优化研究》,项目编号:02016Z15。

王宏伟(1976-),男,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许昌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评教评价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