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适合工程认证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建议

2017-11-25 09:08郭晓雯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人才

郭晓雯

校企合作培养适合工程认证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建议

郭晓雯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适合工程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是各工科高校的新形势、新趋势,本文结合近几年学院的工作经验,从主要矛盾、财政支持政策及实现资源依赖三个方面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工程认证标准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校企合作 工程认证 主要矛盾 财政支持 资源依赖

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加入《华盛顿协议》,意味着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这将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养适合工程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值得各高校不断探索与实践,结合我院近几年实践经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了对策建议。

一、解决主要矛盾,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的模式,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就必须正视和解决校企双方利益均衡博弈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矛盾。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向社会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的“渴求”。而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目前,地方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培养人才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等院校在开放性办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时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约束,尤其是合作过程中经济化还是去经济化。这种矛盾在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且区域性差异和资金投入的不足加深了这种矛盾的激化。对高校而言,以建立实习、培训基地的形成维持校企合作的方式可能会因实习基地经常性地调整而变得极不稳定。对企业而言,为了解决临时性人力资源短缺或者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可能会同意接收一定比例或数量的在校学生进厂实习。但让企业配合高校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必须全程与企业保持密切关系,企业主观上的积极性可能不会提高[1]。此时,学校(院)也面临着经费投入的压力,企业这种临时性的合作行为缺乏主动性和长效激励机制。校企合作进程中的这些矛盾不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改革就难以推进。

二、夯实外部保障,实施财政支持政策

国外在校企合作问题上实施了一些财政性政策,给他们的企业带来了实惠,也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工程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比如:德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对于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是具有法律条文规定和支持的,德国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目的在于是校企合作的双方——“学校和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相互监督控制,与此同时实施降低企业学校税收的政策。英国高校委员会通过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企业则每年划拨资金为高校购买设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利性互动使得大学和企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政府在税收方面给及校企合作双方的优惠非常大,这会大大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如果我国政府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相信校企合作工作会进一步提升。首先,通过法律明确并细化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组成一个“产学研合作建设委员会”,对企业提出相关的利益权利优惠政策;其次,积极强化财政激励政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学生和教师学习、实践费用时,国家应设立专门的财政专项拨款为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最后,加大对校企合作的监督力度。根据相应的指标数据决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是否减免税收、发放津贴、给予银行贷款等政策性优惠[2]。

三、实现资源依赖,稳步提升校企合作绩效

资源依赖理论假设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组织必须为了生存而在周边环境进行资源交换,进而对外部环境中的资源形成依赖。所以校企合作的基础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对资源的相互依赖,在形成依赖成二者间是否具有对等性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所在。为了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高校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水平,进而提升高校在校企合作中资源的互补能力。第一,根据企业用人所需调整实践教学计划;第二,利用学校的科研机构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服务;第三,派出骨干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第四,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如果通过合作,高校的知识顺利地转移到企业,校企合作效率就高;如果企业没有掌握高校的知识,事事都离不开高校,校企合作的效率就低。

各高校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养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工作任重道远,只有群策群力,正确处理好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持续地改进校企合作模式,高校才会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企业才会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员工。

[1]林伟连,邹晓东.我国产学研合作转型升级趋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

[2]徐建平.建立基于双赢互利原则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本文系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支持项目:深度校企联合培养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5731524215)。

郭晓雯(1987-),女,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人才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