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纺织品设计研究

2017-11-25 14:47郭川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验性社会性开放性

郭川

摘 要:纺织品设计这个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空间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这个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在教学上发展?我们如何用开放性、实验性前沿思考把未来纺织品与当代艺术当和一些正在发生的新的相关可能性置换、融合,突破传统的以实用功能为主结合社会个人文化观点和科技手段,向表现纺织品本体的新的观念深入探讨,这是此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纺织品设计;开放性;实验性;社会性;科技性

中图分类号:TS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162-02

一、前言

纺织品材料从古到今,作为“衣食住行”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因素,跟人最息息相关为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纺织材料天生给人带来的亲和力与之相传达的柔和情感,在建筑装饰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媒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拉动了纺织品设计和室内软装饰设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纺织品设计教育的理念及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多元化、追求特色与个性化需求。纺织品设计这个专业得发展的和眼神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得空间,当下这种“教育模式”更难说引领作用,为了适应变化发展,对传统纺织品设计教育理念我们必须去重新思考,去认识纺织品的存在和使用的行为方式,在创新与协作的当前趋势下,抓住快速的科技发展进步所带来的机遇,探索新的混合设计的协作与实践模式,创造新的内部结构和美学特征适应未来纺织品的发展。这个是我们纺织品设计专业培养的未来目标和方向。国内各大企业对这类纺织人才求贤若渴,国内具有纺织品专业学科的艺术院校该紧抓契机,改变日显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能够引领纺织品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以求适应多元化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目前,国外对未来纺织品的研究也刚刚处于兴起的阶段,对于未来纺织品设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首要的是开放性和实验性,在国内纺织品专业院校的教育大多停留在研究对纺织品图案的生产工艺与市场开发中,技艺队伍庞大,但对纺织品未来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守与形象化,以及染织手工艺传统的重新包装与推广,挑战传统的习俗与思维,探索纺织品新领域,发现新的精神的研究都比较薄弱。有鉴于此,我们在全面分析各个专业院校现有得课程,在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归纳传统纺织品理念和工艺基础上,通过重新去认识纺织品的存在和使用的行为方式,秉着开放性和实验性,结合时代审美特点与新的艺术观念,研究其未来纺织品与现代艺术的交叉发展空间,促进其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文化意义、市场价值和人才培养上的创新与发展。

二、开放性

首先,我们涉及到的带有一种自由的叙述表达方式,在我们以前的设计教育方式和过程中,过分的强调设计过程,其实在开放性构建中包括设计理念、个人观念的渗入都会程序化的被涉及到整个流程中,甚至国外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在全世界寻找和思考工艺的介入问题,如何把“传统工艺元素、语言、叙述方式”通过现代艺术“萃换”引用到纺织品设计当中来,不是一味的把传统和民间图案和工艺“直白”放大、截取表现。包括在微媒体和纺织品设计理论以及纺织品艺术市场得描述上都要带有艺术开放性,就如当下整个多元化艺术组合语境下一样。这种开放性建立要有必要理论知识的构架作为基础,向对传统艺术和社会化的的问题还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的调查基础上,这个方式能够把工艺的现实价值、过程以及存在的未来思考串联在一起,通过体验或者装置甚至新媒介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在遵循着以往的图案、实用的方式去呈现出来,还是建立在大环境的背景下注重表现得核心、材料和表述方式上。

三、实验性

未来纺织品的研究,跨越了手工与技术、设计与科学、现实与虚拟、以及东方与西方原有的界限,结合工业设计、创意策展、陶艺、珠宝、家具设计进行的联合实践为导向,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多元环境,突破现有的设计局限,重新定义未来的纺织品,通过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表现鲜活的跨越当代的视觉形象。培養模式应倡导个性化培养,以培养具有市场引领型、企业应用型之需为导向,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核心,加强教师修养,接受学生诉求。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素质和技能,以课程为平台,课程设置、结构和教学体系可能要面临重新构解。鼓励学生做差异化、个性化有特色的设计;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就如混合面料设计师张嫕婧从俄罗斯艺术家的分线装置中提取到木工、线和树脂三种工艺材料得结合和碰撞,

突破现有的设计局限,重新定义未来的纺织品设计通过中外纺织品的设计教学理念的比较,探索未来纺织品材料、跨界、造型、空间美学的精神本质。同时把未来纺织品引入当代艺术当中,突破传统的以实用功能为主,向表现纺织品本体的新的观念,促进其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文化意义、市场价值和人才培养上的新与发展。

四、社会性

社会性这个特质在艺术和设计方面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教学植入,基于纺织品设计的过程、步骤(方案和文本)、表现形式和技法可以具体、量化,但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通过教条中去获得,过分得强调纺织品设计对象的文字解说,作为艺术和设计工作者更应该强调的得对文化得价值研究,虽然国外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在关注社会的矛盾、现实等社会性得行为方式,但是国内艺术家很少有这样行径,至少他们的表达得重点和核心都是简单的描述和模式,但是不同于现在我们专业开设的市场调查,就是针对某个品牌或者某个公司去调查研究,本身商业性、流行文化存在都比较短暂而且没有对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前沿思考,我的意思不是反对商业的介入,其实商业的发展能带动很多媒介的衍生和产品得淘汰,只是我们对于社会得关注的时候,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城市化进程等等社会问题、文化价值,我们要从艺术和设计的社会学得角度去思考,可能我们会针对性对社会问题去设计思考,有时候是为某个特定部落文化场所去设计互动量身订做,现在都在关注传统文化和工艺的继承与保护大背景下,还有像老龄化社会问题,我想不可能等问题矛盾尖锐的时候才去特地关注与设计,现在国内专门针对老年人纺织品牌和机构深入研究的项目几乎没有,如果有都是商业的市场人群竞争的转移,并不是社会文化研究的驱使下去关注的。

五、科技性

正如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所言:“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于山顶重逢。”① 新型纺织材料、热敏度染织染料、隐身材料、生物科技、磁性材料等等科技材料和虚拟表现媒介的出现重新为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探索目标,在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把生物科技作为纺织材料专业的重点研究课程,让学生把生物科技衍生为生物艺术,这个是传统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所不能传播的,比如还有广州美术学院织物设计工作室和交互设计工作室共同为国内某汽车企业研发新型织物汽车外壳,也是利用生物形态学和生物科技改变汽车传统的外壳,这个从环境、能源等角度都是对人类的生存再思考。除了以上对材料的利用,还有对光学、仿生学以及环境学(可降解)等学科的联合研发,甚至还有互动的发生装置,比如国外的某个艺术家的感应墙体装置,利用感应系统和动力装置,人在墙面经过会根据身体反应出来的力度和装置互动。

六、结语

总体来说我们不管用什么方式还是什么态度去尝试,我们的宗旨还是归宿到起源,一定带有开阔性和创造性的视野,突破现有的局限,重新定义未来的纺织品设计,通过中外纺织品的设计教学理念的比较,探索未来纺织品材料、跨界、造型、空间美学的精神本质,这个也是我们当下研究未来纺织品设计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注释:

①戴仕熊.服饰文化沙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性社会性开放性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寻求开放性道路
ILK和TGF-β1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
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