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容为依托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研究

2017-11-25 15:35李易安
科技资讯 2017年28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思辨能力

李易安

摘 要:目前,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简称CBI)研究认可度较高,CBI理念下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将语言学习建立在某种专业学科之上,在学生学习本专业学科的同时结合语言学习,起到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双向发展。CBI研究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将学科知识、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相融合是理工类院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学习中药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教师与学生在掌握一些中药文献语料库的基础上,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驱动、输出驱动等方法进行分主题教学,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科知识当中,有效地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写作、口语等多种跨文化传播、交际能力。

关键词:内容为依托 非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71(2017)10(a)-0127-02

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高校要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教育专题规划》又指出,在高校教育中,本科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核心内容是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来源于对于他们思辨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思辨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和基础。

文秋芳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在其层级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我国大学生思辨能力测量工具,并组织了一系列先导研究和测量工具修改后的检验研究[1]。思辨能力的研究在国内外是一个认可度较高的议题,许多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学习的同时,也致力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 内容依托教学理论

内容依托教学,简称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展的浸入式语言学习项目(immersion program)[2]。该教学理论倡导将语言的教学贯穿于学习某个学科或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主题模式、课程模式、辅助模式、进入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相结合,学生们由此在了解学科内容的同时,有效地拉动语言水平,提升认知能力。有研究表明,这种有效结合而不是分割开来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目的语思考学习新知识,使他们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自然地融为一体。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以内容为依托的主题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本专业学科,掌握适当的学科知识,将目的语材料带到传统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将学科知识贯穿于学生的翻译、写作等技能的培养,从而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有两个:(1)以内容为依托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是否相关?(2)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语言教学是否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具有人文深度并提高思辨能力?

3.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沈阳药科大学2015级中药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共67人,其中女生40人,男生27人。研究刚开展时他们经过了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大多数同学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单词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有一定的翻译与写作能力,使用目的语交流时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有较强的认知能力。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进行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中医药学科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相较于大一学生显著。另外,他们的学习环境相对一致,面对同样的教师,课程与作业,处于同样的校园环境并拥有同样的资源。

3.3 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抽样问卷与典型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一共分为两次,问卷时间为实验前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以内容为依托的课堂翻译、写作等实践活动前后,都要做一份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主观卷与客观卷,用同样的问卷来比对实验前后学生思辨人格是否有改变,思辨技能是否有提升。文秋芳曾设计了两个量具测量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人格倾向与思辨技能客观题。为了避免语言障碍影响思辨能力的表现,问卷的语言设计为中文,思辨人格倾向问卷为30道主观题,每个单项为一个语句,答案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6项等级;而思辨技能问卷由于主观题难度较大,因此选取了其中的30道客观题,学生经过思考后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选项。学生每次做问卷调查的时间为45min,教师也不对测试题做任何讲解。

3.4 研究过程

作为中药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进行国际传播的重大责任。因此他们的语言能力不仅仅应局限于修习精读与视听说两门英语课上,而是要提升他们的翻译能力,发挥创新精神与思辨能力,将复杂的中医药科学知识用外国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转换出来。笔者作为沈阳药科大学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曾参与过药学英语的课程设计与ESP翻译研究,近年来由于教授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古典文献翻译研究也有所涉猎。中药学专业学生入学必读有《黄帝内经》《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书,古典中医药文献的特点为“其文简,其理奥,其义深”,笔者虽然不是中药专业出身,但也攻读了这几本文献,总结出中药古典文献集科学性、哲学性、前瞻性与文化性于一体,读这类书籍可扩充个体的中医药文化的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

输入方面:笔者研读了罗希文编译的Introductory Study of Huang Di Nei Jing,与上海师范大学李照国教授编译的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两本译著。由于这两本書售价较贵且不易大量购买,因此笔者将其中的重要章节复印出来发给学生,输入方式为在课堂上请学生先阅读古籍原文,紧接着对照原文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英文译文,这样,学生不用查找字典也可识别英文生词,快速地增加专门用途英语的单词量。例如,“five viscera and six bowels”这个词,学生在平日的精读课上从未见过“viscera”或“bowel”这类词,但是由于事先阅读了文献原文,又加上专业知识结构,马上能反映出这是“五脏六腑”的意思,从而学习了这两个生词而且印象深刻。再比如,《黄帝内经》第14章名称为《汤液醪醴论》,学生会下意识地认为“汤液”的翻译一定不会是简单的“soup”,同时也不太了解什么是“醪醴”,大多数学生没有马上去查找中文字典,而是去英文翻译中找答案,得到“汤液”的翻译为“decoction”即“煎熬的药”;“醪醴”的翻译为“dense wine”,即“药酒”的意思,学生们在没有任何参考文献的条件下,既提升了本国语言水平,又提升了英文单词量,并且扩充了本专业知识,一举三得。endprint

输出方面:在课堂上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式为让学生比对两个版本的译文,说出两种译本的得失,学生对音译、意译、音译加注解、归化法、异化法等翻译方式并不甚了解,但是可以在看懂译文的基础上用平实的语言说出自己对译文的理解与看法,敢于思考与批评,是思辨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对中医中“气”的翻译,《黄帝内经》译者李照国先生直接音译为“Qi”,书后再加注解指明到底指代的是哪种“气”[3];学生普遍认为这种翻译较好地体现了中医英语的简洁性与统一性,又保留了源语文化;而另一位《内经》译者罗希文则将“腹脏之气”中的“气”译为“vital energy”[4],学生认为这种翻译也很好地概括了“气”的概念。然而,专业功底较深的学生指出:“气”在中医药范畴内有多重含义。

3.5 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我们发现中药学院大二学生在进行为期一年的翻译与写作思辨能力培养后,思辨人格倾向改变不大,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趋向于更加认同,说明学生在认知方面和寻求真理方面有一定的改变,对事物的判断力有一定的提升;以内容为依托的思辨能力培养对原来思辨人格倾向不甚明显的学生作用较大,从而缩短了学生们之间思辨倾向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还显示,实验后学生的思辨能力对照实验前有了显著的差异,进而证明这种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思辨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由于實验时间较长,对学生输入较多,锻炼机会很大,因此提高幅度也比较显著。

4 结语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基于CBI语言教学模式,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角度出发,在语言技能学习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融合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发展,从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思辨能力,不断探索并完善这一教学方法与测评手段,为国家的长期发展输送专业能力与语言能力相结合,又有思想深度与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8-43.

[2] Stryker,S.&Leaver,B.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odels and methods[M].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3] 李照国.黄帝内经:素问(汉英对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4.

[4] 黄帝内经(Introductory Study of Hungdi Neijing)[M].罗希文,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9.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思辨能力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课堂词汇教学方式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