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以Z事业单位为例

2017-11-26 09:38张瑛
就业与保障 2017年9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岗位事业单位

张瑛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以Z事业单位为例

张瑛

当前工资改革日趋深入,绩效考核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Z事业单位为例,介绍Z单位职工绩效考核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提供借鉴参考。

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考核指标 绩效水平

一、事业单位简介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对于事业单位的定义人们众说纷纭。本文对事业单位的定义依据国务院第411号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二)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我国比较特别的现象,它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生产收入、所需要的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没有实行经济核算,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其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称为“事业单位法人”。

事业单位分为“参公”“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四类。

事业单位有以下几个特点:

依法设立。事业单位根据我国的国家法律,遵循政府相关政策组织建立的,政府是事业单位的所有者。

具有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或其他公益组织使用国家财产举办,弥补第一和第二部门的不足。

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从事的活动,产生的收益作为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社会服务性。这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点。主要是为了给社会各方面提供相关帮助。

(三)绩效考核的概念和目的

绩效考核最早在英国出现,由于其官员“升职加薪”比较混乱,人员冗余局面明显,迫使其改革现有文官制度,采取官员绩效考核的办法提升、奖励官员,完善政府管理。经过推广,绩效考核得到了广大国家的认可与实施。绩效考核是在管理者与单位员工就达成工作目标一致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奖惩、反馈等措施来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水平,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方法。

绩效考核主要有三个目的:使职工的工作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统一起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职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最大程度挖掘职工的工作潜能;能够有效监控职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四)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工作对于组织工作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职工工作调整、激励或惩罚的依据。领导者通过绩效考核工作,明晰职工状况,扬长避短,合理调整岗位,使每个职工都能“人尽其能”。此外,绩效管理为职工的奖励、惩罚提供依据。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源开发作用重大,通过绩效考核能有针对性的对受训对象的不足进行补充培训。此外,实施绩效考核,加强了上下级的沟通交流,消除误解,提升信赖度,从而达到全体员工上下一气,共同努力,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

提高工作绩效,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绩效考核让职工认识到自身的状态,有针对性改进工作,提高个人绩效,从而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此外,领导者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能认识到组织发展的不足,有效的改变资源环境、工作方法,提升绩效水平,进而促进组织目标顺利实现。

二、Z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Z事业单位是某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系该市人社局下属正科级、自收自支、公益类事业单位。Z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依据《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负责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实施、指导该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Z单位职工绩效考核的现状

Z单位设立绩效考核小组,由中心领导、办公室主任和其他科室负责人组成,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考核结果主要综合了职工、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的意见。该单位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设置了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涵盖了“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档次。考核结果被作为单位选拔先进、相关福利发放等的重要依据。

(二) Z单位在绩效考核方面的成功方案

Z单位办公室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学习中,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经过不断的实践、调整,得出了一套相对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案,在每年的考核期内,相关人员按照标准的考核要求,完成考核报告的填写,以及年度考核登记表的记录。绩效考核有效地提升了职工工作能力,改善了工作态度,单位整体管理服务水平也得以提高,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三、Z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一)人员绩效考核主体参与度不足

Z单位绩效考核一个很大的不足,是没有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态度。Z单位是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事业单位,也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的直接责任主体。因此,相关部门参与不足,导致其绩效考核不充分、不全面。此外,领导者的参与度太高,被考核对象更注重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注意提升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导致“寻租”情况日益显现。

(二)绩效考核指标不够健全

Z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原因:

绩效考核指标太过简单,权重安排不合理。绩效考核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察,各职级岗位员工考核项目没有侧重,相关指标权重不明晰,指标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执行困难,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最终评定。

考核指标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工作效率等的分辨并不显著,绩效考核中的定性指标过多,定量指标不足,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够准确。

(三)考核结果影响不大

Z单位由于“大锅饭”的观念过于牢固,工作认真负责、绩效评价优秀的员工与表现差的员工的待遇差别不明显,缺乏职工晋升、工作调派上优秀者的相关“福利”。此外,绩效考核少有“不合格”。评估结果和职工的利益联系不大,很难提升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

(四)绩效考核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以Z单位的现状来看,其绩效管理的效益甚微,这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各层级职工有效沟通欠缺,职工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解决,累积不满情绪,导致积极性低。

四、Z单位绩效管理对策探讨

(一)综合多方意见制定考核指标

为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Z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可以借鉴多主体的考核办法:

上级。主要是指管理层。职工的绩效考核标准由办公室起草,并汲取各方意见进行修正,因此,要发挥管理层在标准上的引导作用。

职工。绩效考核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职工的配合决定成功与否。所以,通过问卷调查、交流会或访谈等办法多方听取职工的意见,制定出贴近实际、公平合理的考核指标。

所属的鉴定所(站)。Z单位的职责是对全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在绩效考核中引入鉴定所(站)的评价是必要的,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协调能力。

(二) 增强绩效考核指标的针对性

Z单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可以通过这些措施:

分别设置评价指标,增强绩效考核指标的针对性。细分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如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侧重点在定量考核上。此外,在一级指标下面分设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可以从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合作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

具体量化考核指标,提高指标的可操作性。后勤岗位的考核指标设置尽量量化。对于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不易量化考核的岗位,应使指标直观、易于操作,使其能有针对性的评估。

(三)加强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不仅是员工岗位调整、工资及续订聘用合同的直接依据,也是评定先进模范的主要手段。2014年,Z单位将约12.6%的晋升人员比例,平均分配到各个科室。这样“平均”的分配没有体现公平、公正的奖惩原则,使工作状态优秀的部门奖励机制不足,进而影响优秀员工的工作热情,阻碍单位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因此,优化现有的奖惩分配办法,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每个科室晋升、奖励人员的数额,更加科学、合理对员工进行“利益”分配。

(四) 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来讲,要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就要提高职工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思想境界,尤其是绩效考核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要加大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培育出既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又深入实际业务的创新开拓型人才,继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水平。

五、结语

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效果并不明显,要想通过绩效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提升和完善,才能使绩效考核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1]赵晨,高中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实践公平性的实证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2):7-12.

[2]郑树芳.对实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几点认识[J].价值工程,2014(27).

[3]陈元旭,贾伟光,郑晗等.中央公益性地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J].中国矿业,2013(11):191-194.

[4]冀红.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3(23):129-130.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岗位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绩效考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