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存问题、应对策略及未来走向*
——以河池市为例

2017-11-26 14:55刘志锋侯干才
运动精品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设施

刘志锋 周 龙 侯干才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西 河池 547000)

根据广西“六普”数据得知:教育系统所占全区体育场地数量及占比分别为38300(片)个和51.63%;其他系统和体育系统占全区体育场地数量的比例分别为47.71%和0.66%;对比发现教育系统在场地数量及占比上还是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1]。同时,作为教育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与其他附属教育单位相比,在其运营管理下的体育场地具有数量上的优势。在当今倡导学校体育场馆有序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应当如何对高校所拥有丰富的场地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呢?本文对河池市两所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就二者运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1 对外开放的现存问题

1.1 场馆设施数量及规模偏少,室内外场馆比例不协调

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河池市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已远远地落后于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来宾市、百色市等地级市,场馆设施数量与规格位于自治区高校平均水平以下[2],另外河池市在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面积的排名上也位于全区倒数第四。主要归因于河池市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较缓慢,出现了政府兴建场馆的资金缺乏,真正能用于高校场馆资源的专项资金少之又少。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河池市高校学校拥有的体育场馆大多数以室外场地为主,且许多场地都不符合国家标准。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室外场地占总数比例达到了59.09%,其中室外羽毛球和篮球场地都是水泥材质,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河池学院室外场地占总数比例为75%,场地大部分都是采用合成材料,但是在部分专项场地的面积和缓冲区域的设置上,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1.2 场馆“经营”理念保守,偏重场馆的教学属性

上述两所学校都属于河池市事业单位,带有浓厚的“教学为本”色彩,几乎没有对外开展经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室外篮球场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使用外,其他类型体育场地都存在供求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专门用于开展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场馆特别稀少;而河池学院设有专门的体育二级学院,对场馆设施的质量和规格要求较高,因其场馆管理部门充分开发场馆的富裕空间,除了室内篮球场馆以外,其他类型场馆基本上都能够满足教学与训练使用,但是在对外开展经营性服务方面也几乎为“零”。

1.3 服务内容单一,经营创收能力受限

场馆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主要包括场地与器材的出租、健身公益活动、业余赛事活动,其中以场地与器材为主来进行的出租活动表现最为频繁,且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给当地机关单位或政府部门免费使用,真正能够用于对外出租使用的次数屈指可数,承办社会上赛事活动也无从谈起。另外学校对现有场馆设施进行定时维护与管理需要支付高昂的管理费用,而场馆自我创收能力却极度有限,导致场馆的运营费用只能单一依靠学校全部支付,给学校财政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1.4 场馆设施维护不到位,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核心主要是进行科学地维护,促使场馆使用寿命能够最大延长,此外还要对落后、陈旧、破损的设施进行及时配置与更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调查发现,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场馆设施管理方面,上课时间主要归体育部任课教师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其他时段都由学校团委或工会进行管理,没有明确各自管理的主要职责易出现以上部门因责任分配模糊而“不作为”,致使场馆设施易出现耗损加快或其他维护不到位现象。而河池学院也没有成立专门管理学校场馆设施的机构,同样采取上课由任课老师负责,课外时间主要依靠清洁或相应负责人来进行“粗放”管理,大部分情况都是“一人多用”,易出现个人精力有限而造成管理工作的疏漏。

2 应对策略

2.1 重视学校体育场馆的发展,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

政府投入作为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当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场馆发展的支持政策,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4]。如2014年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产业意见》)和2016年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学生意见》)都对学校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给予了明确规定。其中《产业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资支持体育设施的建设;《学生意见》也指出将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同时提出各地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充分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此外还有部分配套文件要求,学校除了自己筹资兴建体育场馆外,还可以与公共或社会体育场馆进行共建,以求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局面。

2.2 不断转变经营理念,明确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产品,经营性是其固有属性,学校必须树立持续发展的营销理念。在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在不违背正常教学、训练等师生需求的情况下,应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有效沟通,探索出一种符合实际需求的跨界合作模式,通过与外界合作获得一部分运营的资金,引入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履行部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与建全安全保障制度,最后达到学校与合作双方的共同发展。

2.3 重视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创新健身服务方式

学校在设计建造体育场馆之前就应把多功能使用考虑进来,在对外开放当中应不断丰富体育服务产品,努力做到体育服务项目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在保证学校师生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地对外开放以求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保证教学、跨界合作、多元经营、服务社会”的利用理念,构建场馆多功能的体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场馆在获取收益与履行公益职能的双重作用。

2.4 注重场馆设施的管理,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场馆能够正常投入教学、训练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使用,有效的维护管理可以大大地延长场馆使用寿命,场馆使用职能的良好发挥直接对运行效益产生促进作用。此外,广西作为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体育产业的人才本身就较缺乏,而具体到场馆行业中来更是少之又少。区内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向在场馆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学校学习,培养出一批既懂体育产业又懂场馆经营的专业人才,或通过人才引进的形式招聘一批行业内紧缺的专业性人才[5]。

3 未来发展的前景

3.1 引入“跨界合作”模式,创新学校场馆运营管理机制

跨界合作模式应用到学校体育场馆运营当中主要是指学校免费提供用于修建场馆所需的规划与建造用地,社会民间投资力量负责出资对场馆进行建设,引入社会专业化团队来负责监管工作;学校管理主体在自身运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委托社会专业经营企业来实施场馆的对外开放运营,以达到既满足校内师生教育教学活动需求,又可以服务周边居民健身需求的目的。此运营模式可以有效地破解目前国内学校体育场馆在实施对外开放中的“资金易短缺、运营成本高、安全无保障、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困境;此外,该运营方式也符合国务院46号文件中提出的要积极倡导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场馆运营之中,进一步实现场馆运营机制的创新,有序引入“企业化”理念到行业领域之中,最终来激活场馆活力。

3.2 场馆设施建设以多功能利用为首要原则,有序落实对外开放

国外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比较注重场馆多功能的使用,而我国大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却仅局限于校内教学、训练和健身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告诉我们,场馆设施的建设应以多功能、实用性为首要原则。在服务校内方面应以学生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为主;在对外开放方面应在满足公众对场地和器械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为举办赛事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进一步挖掘富余空间来实现场馆空间的充分利用。此外,现在正值我国《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付诸实践的有利环境之下,不同地区的各级学校管理单位应深刻认识场馆对外开放的迫切性,特别是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或社会民间力量进行交流与合作,以求建立完善的资金供给与安全保障制度,进一步凸显学校场馆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场馆运营的盈利性与公益性的关系。

3.3 依托校内外资源,积极举办赛事活动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体育场馆资源大部分都集中于学校,社会上体育场馆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多的赛事活动资源,但社会型场馆的数量往往与消费者需求极度的不平衡,易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窘境的发生。因此,学校一方面除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外,还应“走出去”与社会型场馆合作。在闲时为社会群众提供健身服务的场所,引入俱乐部形式来创建学校的体育社团和协会,吸引社会俱乐部将活动场所转移到学校,这样既可以带动学校学生投身体育俱乐部的热情,另外又可以充分利用场地闲置时间来经营创收,最后又可以为校内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经验的借鉴。总之,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合作交流并积极举办各种层次的体育赛事,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外场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提升学校承办赛事活动能力,加速推进我国“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入融合,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注入活力。

3.4 重视专业化水平的管理,积极应用自媒体技术

当今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场馆行业为了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必须重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在人力资源方面,学校场馆管理部门应积极通过自身培养或引进业内运营人才和团队来提升工作效率;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场馆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求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与学习激情,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实现管理效益的提高。同时,为了进一步迎合当今消费者需求,可以在场馆日常运营中积极引入APP、公众号、微博等其他形式的自媒体技术,实现场馆高效的宣传与营销,方便公众及时了解学校场馆的使用情况,管理主体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来实现便捷式的服务反馈以及有效的广告宣传。

[1] 广西体育局,广西自治区第六次场地普查报告[R],2013

[2] 徐伟.广西体育中心和广西李宁体育园建设及运营现状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16.

[3] 王健,陈元欣.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5,39(2):86-87.

[4] 陈元欣,杨金娥,王健.体育场馆运营支持政策的现存问题、不利影响与应对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40(6):24-29.

[5] 周龙,田世昌.云南省2003—2013年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11-15.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设施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