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对蹦床运动比赛的影响浅谈

2017-11-26 14:55谢宁波
运动精品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运动员情绪

谢宁波

(广西体育运动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1)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对于蹦床运动比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竞争残酷的体育赛场上,运动员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对比赛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蹦床项目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完成一套规定动作及一套自选动作。若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动作不能连贯完成,这就表示动作已经中断,最后由裁判员对动作中断前已完成的动作来评定运动员最后的成绩得分[1]。这种比赛性质也就决定了运动员只能有一次机会完成蹦床动作,基于此,必须严格训练蹦床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与其心理变化有直接的联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蹦床运动比赛的保障。笔者通过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阅读相关的资料,对赛前运动员表现的几个类型心理状态进行探究与解析。

1 心理素质对运动员进行蹦床运动的重要作用

蹦床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为比赛项目至今已有5届,该项目要求运动员在一张长5.18米、宽3.05米的高架弹网上进行难度系数极高的连贯性空翻动作,这不仅需要运动员必须具备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说,必须要高度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1.1 情绪变化对动作发挥的影响

蹦床训练不仅要重视技术动作的训练,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运动员的情绪变化。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的感觉、神经系统的活动特征与其心理变化具有很大的联系,人的具体心理反应就是表现了人脑对现实的真实反应[2]。有的学者认为自我感觉比较优良的运动员,在进行动作训练时往往比自我感觉比较差的运动员自信心更强、注意力更集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蹦床动作的完成会有积极的影响,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促使运动员在心理上丧失对训练的兴趣,导致运动员不能够完成规定的动作。积极的心态对训练中运动员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1.2 良好的的心理素质是动作完成的保障

因为蹦床项目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比赛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若是运动员出现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肌肉僵硬,动作节奏发生混乱,致使动作被迫终止,不能完成整套动作。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只有一次完成动作的机会,若是发生错误的动作将没有挽救的的余地[3]。由于蹦床动作的难度系数比较高,所以就必须要求运动员的蹦床动作要有较高的精准度以及稳定性,这样才可以高效地完成整套蹦床动作,因此需要运动员具备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可以取得优良的成绩。

2 蹦床运动员心理训练措施

2.1 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定期对运动员实施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从根本上清除运动员存在不良的情绪因素,增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训练,可以使其面对失误时能够具有果断的判断能力以及顽强的必胜的信心。为此可以给予运动员加大专业技术训练的力度,运动员只有熟悉掌控了蹦床的动作技术要点,才可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进行比赛,同时也可以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具备有较强的心理、身体素质面对赛场上的突发情况,降低刺激因素对运动员造成的负面影响。

2.2 调整运动员的焦虑心理

在进行蹦床比赛时,运动员的焦虑心理具体表现为心理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心理情绪过度紧张、生理指标发生改变、行为异常等[4]。出现焦虑现象与比赛过程时的实际表现有极大的联系,焦虑会使运动员专注力分散,致使运动员机体在完成动作时出现僵硬,肢体协调功能发生障碍,被迫过早结束比赛。出现焦虑情绪后要积极地、多方面地给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

3 蹦床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调控措施

3.1 自我暗示法

在进行蹦床比赛时,运动员可以运用自我说服法,通过利用一些正能量的词语,按照自己制定的调节模式缓解自己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能够使自身的实际肢体行为发生改变并使主观经验产生积极的效应,尽量将自己的位置进行摆正,不断用积极的语言激励自己,树立良好的比赛态度,从而提高必胜的信心。除此之外,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促使运动员不自觉地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使不安的情绪稳定下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最佳水平,获取优秀的比赛成绩。

3.2 情绪转移法

运动员进行蹦床比赛时其负面的心理情绪具体包含过于兴奋或是信心不足等,这些不良的情绪因素不仅会使运动员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有可能致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降低以及技术动作达不到标准的要求,从而导致正常的水平不能有效地表现出来。增强情绪控制的训练,就是要教会运动员懂得将注意力放在与比赛没有联系的事情上,转移不良因素的刺激,取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模拟训练法

可以在蹦床运动比赛前给运动员进行模拟比赛训练,强化运动员的临场心理应变能力,实施训练时可以完全依照真实的比赛的内容以及形式来进行,利用模拟训练手段,能够使运动员犹如身临其境,提前感受真实比赛的紧张气氛,作好参赛的心理准备,也可以进一步强化运动员的临场应对能力、承受能力,达到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的目的。

3.4 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缓解运动员不良情绪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蹦床运动比赛过程中,蹦床运动队的教练要密切关注运动员赛前心理情绪的变化,分析运动员出现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并利用适合的解决手段对运动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运动员赛前过度紧张的不良情绪,使其尽快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

3.5 情操陶冶法

情操陶冶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可以要求运动员经常进行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通过陶冶情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心智,使其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可以对自己进行真实的评价,同时也可以维持镇定,达到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境界,积极地去解决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尽快将自己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自我消除,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的心理情绪变化保持平衡,同时实现心理情绪变化的自我控制以及矫正。

4 结语

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是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的基本条件,只有尽可能地将蹦床运动员的心理潜在能力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才可以进一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以及心理调控能力,从而达到获取优异成绩的目的。

[1]周强.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比赛心理调节研究[J].求知导刊,2015,(13):39.

[2]林琳.探析我国蹦床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06):248.

[3]刘欣.关于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现状及水平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4):186.

[4]章晓菁.空间参数与男子蹦床运动员选材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01):50-51.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运动员情绪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