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境读中求

2017-11-26 10:51汪耕耘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3期
关键词:差生语感课文

【摘要】众所周知,多读,尚读是学好语文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朗读能把书面的文字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通过声音这个媒介把名篇佳作立体化、形象化,可以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的情感变化通过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和缺憾。正如古人所说的:“读到有情处,文亦通大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语文基本功。

【关键词】诵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91-01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足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研究表明诵读作用表现在十个方面:(一)诵读有利于开发大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二)诵读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受其影响潜移默化,胆小内向者也就会随之而有所改变,越来越愿意大声说话,敢与人正常交流,也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三)诵读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激发潜能与智慧,拓展思想深度,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参与未来的事务的一种必备素质。(四)诵读有利于改变差生,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五)诵读,因为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边读边想,心无旁骛,让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六)大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七)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八)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二、诵读能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诵读课文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部分学生认为,诵读就是放开声音读书,照本宣科谁不会?不明白诵读的真正含义。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我精选了一篇课文,让诵读水平有明显差异的三个层次的同学读,全班同学听,然后,再放课文录音,同学们做比较,明白课文经过有声语言的诵读加工后那强烈的表达、感受效果。我还坚持引导学生注意收听散文诵读,播放配乐诗朗诵等,让学生开阔眼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现有的朗诵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不少学生站起来朗读,不是声音颤抖,断断续续,就是低着头,弯着腰,结结巴巴,含含糊糊。为此,我在课堂的教学训练中,实行如下规范和要求:(1)保持正确的朗读姿势,身体站直,手捧书本,放松,亮开嗓子,放声朗读。(2)按课文的内容,情节,倾注真情实感,读悟结合,以悟促读,相辅相成。(3)分阶段实现朗读目标,分析讲解之前的朗读,力求做到读音正确、清晰、流利;分析讲解之后的朗读,还应做到轻重缓急,节奏和谐,语调流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停顿是语句的间歇、声音的休止,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语音的轻重是表现内容和感情的。语调的高低强弱抑扬等变化,表现了朗读时人物对事物态度的变化,表现出感情的起伏。朗读的速度是由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决定的。这些朗诵技巧如果掌握了,诵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三、如何提高朗读能力

然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采取了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记得我们上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就开展朗读比赛,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领会文章意境,增强文学功底,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随之大有长进。

四、结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学意境读中求,语文教学中,诵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贯穿课堂”、“以朗读为主线”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的课堂书声琅琅,让我们的诵读酣畅淋漓!热爱诵读吧!放声诵读吧!

作者简介:

汪耕耘(1970.12-),女,汉族,安徽省安庆市人,小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差生语感课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在书上睡觉
找你算账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