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大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2017-11-27 02:02韦雄师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体育

韦雄师,李 林



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大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韦雄师,李 林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在公共体育课中培养大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体育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面向学生开设体育美学课;使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美学观念;为学生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培养体育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公共体育课;教学;体育审美;培养途径

1 前言

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并强调了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1]。如今,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使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审美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也发生了改变。从最初倡导的“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口号,渐渐地转变为以具有体育审美意识的动因参与体育运动,即追求一种“以健为荣,以健为乐”的人体美的全新理念。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和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进行自身美化的教育过程,它突出久受抑制的人文精神,突显它满足人们深层次需求的文化内涵,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作为娱乐与观赏需要的体育运动,更是促进了体育与美育的结合,这种结合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学校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促进各类素质发展的潜在基础。学校体育教育本质是以强身健体为核心内容,但同时渗透着丰富的精神特质,能够也应该同时进行关于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思想品德教育,关于勇敢、顽强以及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品质教育,关于技能技巧的科学性、严谨性的理智教育,关于形体美、心灵美、行为美的审美教育[3]。

由此便衍生了体育审美能力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界定体育审美能力概念的首要因素是“身体美、健康美、行为美”。然而,当前大学生对参与运动项目的选择已经超出了传统范围。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知、根据向群分类的特点来界定体育审美能力的概念。即体育审美能力是指,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将运动项目本身具有的美感价值贯穿到健康美中,以达到身体的、精神的和行为的健康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得以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通过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培养,来塑造情感与心灵,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美育是将美学原理贯穿到各科教学中的教育[2]。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来改善和提高人体形态、机能与心理健康,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法的相对独立且完整的教育学科[4]。体育与美育紧密联系着,体育教学中蕴含着对美的追求、创造与展现;而美育过程中也体现着人体美、健康美和行为仪态美的培养[4]。作为素质教育基本环节的体育教育,不是单一的身体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有审美教育,向外界展示某种规范,具有一定动机,体现着思想美、形式美、形体美。因此体育教学过程即是体育与美育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依托体育教学这一直观形象、生动的身体活动,融进审美因素,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4]。

3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3.1 美育体、体美共育原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美的自然规律、人的审美规律以及审美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融入审美环境中,使审美元素贯穿于教学的环节,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借助各种审美因素,挖掘其潜能,培养其健全的身心结构,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塑造“身体美的人”的体育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人生快乐与本质力量,向更高境界发展,实现精神超越,成为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体育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自由肢体游戏,具有审美意义[5],在这愉悦的过程中,美被不断地创造与发展着[6]。学生体验到体育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潜能在体育活动中得以发挥。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该原则,首先要求教师以审美的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练习过程中的疲劳压力感,在确保学生体质得到增强的条件下,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其次,教学的首要任务和以美育体的重点内容,要求教师遵循美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运动能力,使其身心得以全面协调发展。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运动形式总是美的,唯有不断地挖掘身体潜能、追求各种美的形式,身体的运动形式才能真正达到健康效果[6]。通常情况下,健康的身体运动形式表现为比例均衡、健美、动作协调、灵活而优雅等[6]。教师应将身体运动形式各种美的元素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体美共育”、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教师先导原则

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体育思想的传播者,更是实时体育审美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的贯彻、教材教法的选用,能否对学生有所启示,取决于教师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的高低。体育教学因自身的特殊性,要达到“体美共育”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先导地位与主导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这即是“美”的先导[6]。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贯彻“教师先导”原则,要求体育教师掌握美学美育理论知识,应做到:(1)形体美与举止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审美的对象源自于教师的仪表教态、言行举止等,这些对学生审美的认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进行正确示范,积极塑造自身的仪态美和行为美,给学生树立形体与行为美的形象,把美学给予体育可展示的各种动作技巧等行为贯穿到教学的每一环节。(2)心灵美与语言美。心灵美即内心美、道德美、和品质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一视同仁、爱护每一个学生,以热情饱满、形式多样的内容,公正客观评价,树立美的精神典范,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快乐与幸福的体验。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形式[6]。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正确示范的同时,要善于采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感染、调动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体育审美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4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4.1 增设体育美学课程

当前,在我国各大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体育课的目标任务,普遍提出对思想品德和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形体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却比较少。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在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应培养学生具备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进而体验、创造这些美的能力。体育活动中各种具体生动的事物,都是具有感染力的审美对象,无论是自身参与其中,还是场外观赏,都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4]。当今世界各国对体育教育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在学校体育纲要中将“培养学生具有健全自己身体能力”作为教学任务,在教学中通过强化队列训练,培养学生端正正确的体态姿势,以达到体型健美、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表现美的能力。匈牙利等发达国家都把美育纳进体育,为学生创造健康、活跃的教学气氛[6]。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跻身世界前列,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中,应强调:“培养具有健美体型、正确的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当前,经我国教育部批准,体育选修课已增设体育美学课程。各高校特别是师范类体育院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尽快增设体育美学课程。

4.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美学观

健康是美的外在表现形式,更是人体美的首要条件,唯有健康的,富有朝气、活力的人才是美的,即唯有身心健康的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如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刘翔、乒乓球冠军邓亚萍、NBA球员姚明等,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不仅仅他没拥有良好的形象,更在于他们所展现出奋力拼搏、生机勃勃的健康美。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他们运动技能知识、健身健美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战胜困难,提升素养,是身心和谐的发展、人格健全升华。

4.3 营造美的教学气氛

美,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它本身具有的属性——艺术感,使人身心愉悦,因此特别被人关注。只有当内在的艺术同审美需求达到较高程度时,才具备选取艺术的或是审美的形式去认识与把握对象,才能达到审美阶段中。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强体质的方法时,是增进健康的需要;而作为一种艺术活动时,应该用一种审美的心态看待它[7]。身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借助美的言行、美的举止、美的形式营造一种审美化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7]。

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教态课体现学生对其接受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接受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姿态仪表美、动作示范美。其次,要注意美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有自发性和潜在性特点[4]。场地清洁舒适、线条清晰,运动器械摆放有序、整洁美观,队列队形整齐多变等,给以美的视觉效果,使学生赏心悦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增加美的感染力。声音是构成形式美的一部分,音乐则是构成声音的特殊因素[8]。动作感与节奏感是体育与音乐的共同特性,音乐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欢快的乐曲和节奏能给人以生命的情趣与青春的活力。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欢快的进行练习、展现身体的运动美,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是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体验到身心皆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良好效果。

4.4 培养体育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育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是人,体育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同样具有审美意识,运动者既是审美客体,其本身又有审美体验[9]。在体育活动中的审美愉悦是主体真正主动地、主体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为[7]。运动的亲身实践是大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的必然途径,体育审美能力的提高应建立在运动参与的基础上[10]。运动美的体验可以通过教学来加强[10],在教学练习中,学生根据自身已掌握的技能、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意想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美。此种创造性体现了学生创造的自由性和独创性两个特征,两者共同具有的性质——审美活动实质为个人行为。体育是自由的,学生在自由自在的审美游艺中,把握自己,丰富自己[5]。学生只有在彻底游离“威胁感”、“压抑感”、相对自由而足够获得心理安全的情境下,才能真正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虽然在这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便能塑造出自己独特的美。教师在给学生营造自由的创造性情境的同时,要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激发其创造激情,引导他们尝试多种创新体验。

5 结语

新世纪体育审美教育,强调人自身文化价值领域的主体地位;强调对人自我生命意味的开发,将人的综合素质自由、全面的发展当做审美教育的理想。当代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体育技能知识和锻炼的转移,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内化体育美学知识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因此,在以美育体和教师先导原则下,对大学生实施体育审美教育的途径有:面向学生增设体育美学课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美学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美的教学气氛;培养体育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刘洁.体育与美育结合的有效途径——谈体育教学中的艺术追求[J].改革与开放,2011(12).

[2] 宋冬梅.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39.

[3] 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5.

[4] 刘景裕,樊新.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体育科学,2002,22(3):36-37.

[5] 李力研.解读体育文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68-181.

[6] 陈济川.新世纪我国大学生体育审美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28-529.

[7] 张爱玲,熊飞等.影响体育审美能力实现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1(1):47-48.

[8] 刘景裕,樊新,周曙。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164.

[9] 陈立鹏,慕宝贵.学校体育是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4):50.

[10] 王深,陈俊钦.当代青少年审美特点与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J].中国体育科技,2009,4(3):97-98.

Research on College Aesthetic Ability Cultivation Approach in Public PE Courses

Wei Xiongshi,Li Lin

Through literature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to implement sports aesthet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it puts forward the approaches of aesthetic ability enhancement: offer Sports aesthetics courses for students;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and healthy aesthetic concepts;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beauty for students; cultivate expressive and creative ability for sport aesthetics.

public PE; teaching; sports aesthetics; cultivation approach

成都文理学院2013年度院级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L2013-05)

韦雄师(1983-),男,广西南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Sport School of Chengdu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Chengdu 610400, Sichuan,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6-0048-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21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体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我们的“体育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