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带来的困境与机遇
——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

2017-11-27 02:02郭振方安广辉王洪涛张胜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体育

郭振方,安广辉,王洪涛,张胜东



角色转换带来的困境与机遇
——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

郭振方,安广辉,王洪涛,张胜东

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从学生角色转换到体育教师的角色,面临着理论脱离实践、实践滞后于理论等困境。而同种境况下,具备一定理论的毕业生拥有发挥其价值的机遇。面临角色转换带来的困境与机遇应,扎实理论与体育专业技能,培养体育学科应有的自信,具备专项技能的同时兼具理论思维,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体育教育理论;体育教学实践;体育专业

前言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1]。从现有的研究整理分析得出,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排在首位的就是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相脱离,而从学生的诉求中需增加体育专业实践课程与实训环节的课时。中小学也认为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体育教师职业不但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储备,还缺乏扎实的体育教师基本功。学生成为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给体育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困境,但是对具备一定理论思维的毕业生而言,角色转换同样给予其机遇。面对困境与机遇,想从事教师职业的体育专业学生该做些什么,成为当前包含体育专业的综合类院校解决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问题。

1 角色转变带来的困境:理论脱离实践

从以往的研究当中,被研究者在未从事体育教学时,就已经认为体育教育理论脱离体育教学实践。就用人单位而言,已经进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似乎还有理由这样认为。当体育专业毕业生在面临双重困境之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还未从事教学和已经从事教学的人都会认为“理论脱离了实践?

1.1 “指导说”潜在的逻辑错误

“指导说”潜在的逻辑错误,或许可以解释认为“理论脱离实践”的原因。这一命题被认为含有几个不必细细探讨就可以得出的几个假设。一是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二是所有的体育教育理论都能指导体育教学实践。除这两点之外,此命题还会引发另外一种假设,如果实践失误,一定是理论出了偏差。第一个假设,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从事物具有两面性的意义上看,体育教育理论一定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能引领实践者朝着更好的方向行动,但即便理论无误,也不能保证实践者行动时一帆风顺。这样,我们就可以揭示第二个假设,证明其不严谨性。至于第三种假设,是接下来想要继续阐述的,即不合理的理论期待。

1.2 不合理的理论期待

对体育教育理论的不合理期待,实际上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苛求,在自然科学界,越来越要求某一基本原理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基本理论既有针对性,同时也具有准确性,且经得起所得到结果的检验。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发展之下,人们也越来越苛求体育教育理论也能解决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的问题,并指导实践。但是对处于从事体育活动的初级实践者而言又会回想自己之前所学过的理论,又会贬低体育教育理论。贬低体育教育理论的原因是认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的关系是一种“同一的、对应的,直接的线性关系”,但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是一种“内在的、间接的、反思性、批判性的关系”,[2]是需要彼此相互转化、融汇、创新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理论是关于本质的,实践是关于偶然的,从前者到后者的唯一路径是判断的运用”。

体育同属育人,内含教育属性。教育理论曾被认为是“一种独白”,“一门自言自语、自我享受的学科”。[3]不难看出,这对教育理论而言即是褒扬,同样也是对教育理论可能脱离一切的讽刺。前面人们对于教育理论的不合理期待是受到实用主义,自然科学的影响。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是以政治的角度来阐释理论为什么名声败坏的原因。抛出政治这一特殊的概念,洞穴比喻对人们对教育理论为什么有如此的苛求有进一步的理解,即只停留对教育理论的主观认识,没有走出自己的圈子,对教育理论有本原的认识。眼前的影子不是真正的光,只有走出洞穴,才能看到太阳,光的源泉。也许是因为基于对教育理论缺少本真的理解,当然就会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2 角色转变带来的机遇:理论反思实践

海德格尔认为理论的目的是为了祛蔽,事物能够呈现给我们,并被我们所看。理论自身不含实用目的,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把理论如公式般使用,理论的作用在于祛蔽,能让人认清事物。理论对实践而言是祛蔽的作用,通过理论反思实践,看到实践背后的机制。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通过理论认清实践?理论“theor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theoria”,原指观察,是一种不含实用目的,纯粹惊异的“观察”。[4]作为纯粹的观察,正如康德所说的:“这在理论上可能正确,但不适于实践”,但多数人恰恰“误会”了理论,认为理论无用,从而导致了盲目的实践崇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是实践崇拜者倚仗的一个权威论。认为实践是万能的,所有的问题似乎都可以在实践中解决。这一命题给实践者带来误导,我们要清楚实践所要检验的是真理和谬误,但并不是说在实践中的检验后,如果不符合实践,真理就变成了谬误。除此之外,在逻辑上存在几点错误假设:其一,它肯定了实践作用的唯一性,而且是对于真理检验的独一无二的标准。“唯一”二字,把实践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理论才是真理。反之,理论便成为无用。另外,也呈现出了一个层级,即实践高于理论。这些都使实践主义者对实践愈加崇拜,对理论愈加轻视,且几近狂热。以上几种假设在教育中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检验的公式化。如同数学当中求解正方形的面积一样,只有通过一个公式,问题才能够有正确的答案。体育教育理论也只能在体育教学实践的验证下才能合理。体育教学实践成为一种判定准则。即便理论有价值,没通过验证极为无效的理论。长此以往,体育理论者的热枕就会渐渐消退。

二是实践先行。即实践优先,人们会认为行动大于思考。当然在时间崇拜者的眼里,思考只不过是一种空想,理论也只是凭空臆造,他们从来都是先做后总结,对行动满腔热血。“你不做怎么知道不行”是盘踞在实践者脑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可说是伟大的信念、信条,并且给予他们以行动的力量和斗志:付诸于行,毫不犹豫。我们当然可以预见只行动不思考的后果,实践可能会失败,或者成功。一旦成功,就会觉得对理论曾有过的困惑,理论的复杂性都会觉得无关痛痒。因为他们所见的是:没有体育教育理论,体育教学实践一样可以成功。

三是实践决定论,体育教学实践决定体育教育理论的生成。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实践,如何做?或者“如何做才促使我们去思维”。这样就会造成“实践的无知”。[5]体育教育实践者的少思多行,使实践失去理性引导,频频失误。但在这是,理论如若保持清醒,认清实践,是理论真正发挥其作用的时刻,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理论思维的体育专业学生角色转换后的机遇。也是其施展智慧的重要机会。

3 如何面对困境与机遇

3.1 扎实理论基础,培养学科自信

钱钟书在《围城》中曾这样写到:“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钱老的这段话,可以成为激励体育教育学发展的动力,但绝不能因此对体育教育学失去信心。立足于体育教育自身、拓宽视野、开放边界这一立场上反思,冯向东认为:教育的价值尺度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6];“最有价值的教育学,是与人类幸福息息相关的教育学,即成为人类生活方式或者存在方式的教育学;是能够在对生活的直观中,深度介入人类生活,创造新的生活意义的教育学;是既能面向人类的幸福,也能直面人类的苦难的教育学。”[7]体育教育立场和价值也应该如此,是我们扎实理论基础,培养学科自信的动力。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体育专业学生都应怀揣自信。

3.2 训练理论思维,同时拥有实践智慧

什么是实践智慧?在实践智慧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实践是一种以善为根本追求、以情境性为特征、以实践理性为依归的“智慧的”活动。[8]实践智慧在于给我们展现为我们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布迪厄在《实践感》中认为“实践在实践中展开,具有会被同化所破坏的全部关联性特征”,实践具有“不可逆性”;“实践的时间结构,亦即节奏、速度、尤其是方向,构成了它的意义。”在阐述实践的不可逆性时,布迪厄举例说明了其含义,如音乐,加速、减速都会使音乐遭到破坏。总之“实践完全内在于持续时间,故与时间联结在一起,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中展开,还因为它在策略上利用时间,特别是速度”。[9]同样,对于体育教育实践而言,当中的任何一个结构发生了变化,实践的意义都会发生改变。如果实践者错过了好的时机或规定的时间 ,再出色的决策也会失去其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此次的实践毫无意义,相反,事后的反思和总结,可以为下一个合适的时机,启发实践活动,确保实践能够近乎完善的进行。也就是说“理论工作者所扮演的实践角色来说,我最多只能是体育教育实践的‘提议者’,而非‘指导者’;最好是体育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伙伴’,而非他们的‘导师’”。[10]

3.3 扎实专业技能,取长补短

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理论视角。但是,在应聘体育教师时,常常注重体育教学技能,而对体育教学理论掌握程度不深刻,在笔试或者面试的过程中对理论性的问题回答略显不足,这也是体育专业就业的“通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首先熟练体育教师职业技能,在成为体育教师之前,要掌握教师必备的口语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多媒体的使用等技能。其次,要结合一定的体育教学实践,如体育教育实习、公开课、观摩课,寻找机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与学生面对面授课,形成一定的教姿教态。最后,如果从事中小学教师,熟悉课标、教材,了解学生心理、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也尤为重要。

3.4 多种途径就业,实现自身价值

体育行业中有体育研究和体育教学活动等多种层面的职业和专业。“教师职业和专业包括高等、中等、初等和学前幼儿教师等职业及其数学、语文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等专业,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职业和专业。体育行业还包括体育政策、知识和技术咨询,教材课本编审出版,体育技术和信息服务,体育教学设施服务,体育培训和辅导等专业。”[11]就业形势的多样化,不拘泥于某一职业和专业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并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

[1] 赵慕熹.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44.

[2] 彭泽平.对教育理论功能的审视和思考[J].教育研究,2002,09.

[3] 李政涛.教育学的悲哀和尊严[J].教师之友,2003,08.

[4] 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 曹永国.从实践崇拜到实践批判:教育理论研究的现代逻辑 [J].高等教育研究,2014,02.

[6] 冯向东.教育自身:教育学学科立场与理论的基石[J]. 教育研究,2013,07.

[7] 李政涛.面向人类幸福的教育学——兼论教育学的基本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1.

[8] 程亮.教育学“理论-实践观”[A].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9] 布迪厄.实践感[A].译林出版社,2012.

[10]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O1.

[11] 郝文武.改造教育学:促进学科与专业相互给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Dilemma and Opportunities Caused by Role Changes—— PE Graduates Works as Teachers

Guo Zhenfang,An Guanghui,Wang Hongtao,Zhang Shengdong

Sport majors are facing dilemmas such as theory and practice separation when transferring from students to teacher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graduates holds certa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lways get the opportunities to realize their values. In order to face the dilemma and opportunities, sport graduates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s: to lay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build confidence for sport, to improve theoretical thinking while holding sport skills.

PE theory; PE practice; sport specialty

郭振方(1992-),男,山东聊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Sport College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G8

A

1005-0256(2017)06-0121-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52

猜你喜欢
教育学理论体育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寻找教育学的历史逻辑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