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测评体系构建①

2017-11-27 07:03郭维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科体育

郭维民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体育教学部 天津 300222)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公共体育的价值已经由过去单纯地培养学生专业体育锻炼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转为注重学生心智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上,公共体育在人才综合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已被国内外教育界广泛认可。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公共体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随着我国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和国内重点高校体育教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公开化的极大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对教学资源的获取越来越方便,对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依赖度相对降低,继而对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要求逐年提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检索以及教学课堂观察等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以及真实的公共体育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了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对教学的影响,以及我国当前公体课中体育教师真实的科研能力水平和存在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公共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测评体系构建的设想,为日后他人在这方面的完善性研究工作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1 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1.1 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1.1.1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科研意愿低,科研精力投入过少

虽然近几年我国不断提出各种“人才计划”发展激励措施,甚至一度将科研成果的多寡与学校绩效奖励政策、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多方面权益相挂钩,成为关键性的硬指标,但在我国当前的公共体育教师群体中,公共体育教师在项目申请获批率上非常低,如果想取得科研成果则基本上靠自己掏腰包,而科研成果产出慢,各项花费高昂,长期的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模式使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科研意愿、科研精力投入逐年降低,这也是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整体上缺乏科研竞争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根本影响原因。

1.1.2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科研整体效率低,转化能力弱

由于我国公共体育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院系,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体育教学单位在制定学科科研管理政策时几乎没有给公共体育留有任何余地。因此缺乏院系雄厚的资金、科研项目等的支持,使得我国的公共体育无论从学科竞争力还是教师的科研竞争力而言,在整个高校教师科研竞争体系中均处于弱势。但在学校教师科研能力考核、领导岗位评选、聘用、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各种学科一贯制的考核机制对于公共体育课程而言严重缺乏科学性,不少公共体育教师为了职称评定等不得不自己跑项目、拉资金,这样的政策导向势必导致人、财、力的浪费,其结果也必然公共体育科研一直处于低水平和重复性研究水平上,科研原创能力及科研转化能力较弱,这样的现状对于我国公共体育教学乃至体育教育改革都是无益的。

1.2 造成我国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欠缺的成因分析

1.2.1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中长期性定位错位

学科定位直接决定了该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和科研资金及科研投入的比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一门附属性和普及化教育课程,其地位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颇为尴尬,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进行了多轮教学改革,但对公共体育课的定位和认识而言,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在认识上长期以来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在整个高校教育科研体系中的地位仍然属非研究型教学单位,这也是从根本上导致了本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我国的公共体育课程的科研条件、科研资金投入和科研需求都是十分有限的,根本无法保证公共体育科研的质量和广度,在信息化和知识高度集中化的当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1.2.2 公共体育教师缺乏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公体教师队伍整体学科科研素质偏低

通过对我国当前多省份近100所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高校进行的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各高校的科研激励政策中,并没有将公共体育的学科特殊性加以进行研究和制定区别性政策,缺乏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由于这个原因是导致我国公共体育学科科研能力低下的主要影响原因。由于我国教育体系中公共体育的非院系隶属性的学科定位,使得公共体育教师的招募变得异常艰难,进入公体教学队伍的教师基本是缺乏较多教学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和其他冷门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公体教师队伍整体上学科素质弱,更别提科研能力了。

2 公共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测评体系构建设想

2.1 相关职能部门需对公体课程的研究力度和学科重要性加强认识,尽快正确定位

作为高校的决策者应针对公共体育学科的非研究型教学单位的性质,重新制定有利于公体课教学的特别政策,使公共体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和研究中来。因此,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教学如果要改变现状,则如何区别对待研究型和非研究型教学单位的科研地位,尽快实现学科正确定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发展难题。现代人才的竞争和素质培养不再单纯地提高专业素养这单一方面,更多地是体现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素质,因此,公共体育是非常重要的,相关职能部门需对公体课程的研究力度和学科重要性加强认识,尽快正确定位,只有实现正确的学科定位,才能在根本上为我国公共体育课程的长期良性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2.2 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公体教师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坚持评价导向的长效性和创造性

由于公共体育课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授对象基本是毫无体育专长的普通学生,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出成果难,教学经验丰富中老年教师队伍自主学习能力弱,而年轻教师虽缺乏经验但自主学习能力强,因此,建立公共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评价体系需考虑多元化与多层次、综合性需求。只有建立长效和创造性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公体教师的科研进取精神,只有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性公体教师科研能力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师各尽所能,发挥专长,这样也才能保障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科研水平的评价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大量的专家访谈,对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发现高校公共体育科研普遍存在的弱势地位、高消耗、低效率现象,科研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导致的公共体育教学与科研存在的矛盾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不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更对公共体育教师的真实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公体课程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评价时应提高教学工作在对公共体育教师评价中的权重,真正落实公共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对公共体育基础学科教师的聘用期则延长为5~7年为主,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评价体系更加合理。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学科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超学科”来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