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①

2017-11-27 07:03娄媛媛周世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娄媛媛 周世好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根据张学研、王崇喜的研究,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体育社会活动能力和掌握运用体育教学工具上,其他诸如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力、体育创新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上有欠缺。这说明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运动训练能力上有欠缺。

1.1 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看重“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体育专业学生不光能胜任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还能胜任社会对公共体育指导方面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发展较为滞后、人才培养类型单一的问题。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相对滞后是指各大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然围绕着“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大学四年的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才培养类型单一则主要表现为当前各大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依然以培养面向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目标,距离真正地培养“复合型人才”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同时,体育教学重视竞技体育结果,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较为明显,教学重心在于选拔尖子生,选拔尖子生的目的在于参加各类比赛获奖,原本是用来锻炼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体育课堂变成了“技术训练场”,将参加体育竞技比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无限放大奖牌的意义,体育教学过程中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严重缺失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

1.2 课程设置亟待改进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按照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模式开设。其中专业必修课作为体育教育的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有较大比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但目前高校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围绕竞技体育开展,课程设置缺乏弹性,也没有围绕市场急需专业开展教学工作。在以竞技体育赢取奖牌为主要出发点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片面单一,过于强调体育技术的掌握,过于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诸如意志力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体育活动情感体验等人文关怀,体育运动自身的竞技性与娱乐性原本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若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爱上某项体育活动,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受益终生。然而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片面单一,体育教学活动被人为片面化。

1.3 教学与评价方式陈旧

当前,各大高校的体育教育内容片面单一,过于强调体育技术的掌握,过于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诸如意志力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体育活动情感体验等人文关怀,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选的方式方法较多,无论是篮球、足球、乒乓球,还是长跑、游泳、健美操,教师均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竞技比赛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给教师自主创新教学的空间较大。然而,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一直沿袭“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巩固、提高”的固定模式教学。既抑制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此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与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人文精神相悖。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从改革人才培养目标、灵活课程设置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大锅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特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结果请过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墨守成规等问题。

2.1 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目标

转变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以“以培养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革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重技能技巧训练,轻体育健身教学的现状,树立“健康第一,运动快乐”的体育教育观。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转变人才培养类型较为单一的现状,以培养体育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设置“体育健身指导”等专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市场需求。采用动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围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2.2 调整课程体系,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重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通过体育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体育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等搭建体育课程平台,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融入人文精神提供生长空间;另一方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精选体育教学内容,摒弃陈旧过时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体育教学内容,开发范围广阔的选课空间,开拓学生的体育视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改变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以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为重点的教学形式,从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为教学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为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投入体育运动中。

2.3 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转变传统体育教学“千人一面”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巩固、提高”教学模式,相比其他课程教学,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本来就有着天然的优势,高校体育教师要合理利用体育课的教学空间,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让体育教学课程更加生动、具体;利用小组教学竞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探索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互助教学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课程视频,通过回放视频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有个直观的感受,教师再结合视频内容分析学生体育活动中的优缺点,分析错误动作错在哪里,如何改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给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3 结语

随着我国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号召,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教学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摇篮。高校体育教育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提升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