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武术健身体系化理论与实证研究①

2017-11-27 07:03亓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体系化视域教练员

亓丽

(上海武术院(上海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上海 200003)

1 健康中国视域下武术健身体系化理论分析

武术健身体系化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快速发展的关键,而全民健身规模的形成对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探索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发展途径实质上对健康中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武术健身体系化建设,需要全面了解武术的本地功能、文化功能以及艺术功能。

武术的本体功能强调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武术本就是一项肢体的艺术形态,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通过肢体运动从而促进身体各项指标的提升,提高人体机能。武术对于青少年而言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对于中老年人能够强身健体。可以说,其展现出的本体功能符合全民健身理念的基本目标,也成为广大中老年人热衷的一种健身方式。当然其中的实战技巧也可以被应用到防身自卫当中,可以说这项运动是一项充满正能量的运动;武术的文化功能注重和谐发展,培养民族精神[1]。武术倡导的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方式,其作用不单单表现在强身健体,促进身体健康方面,还能够有效改变人的内在气质,即“精气神”。武术所展现出的文化功能与全民健身的文化走向保持高度一致,两者都是想要以健康的方式来增强国民体质,体现国人的“精气神”;武术的艺术功能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身心方面的愉悦。武术的艺术特征是肢体动作的优美,通过表现艺术让人们感受到武术的美之所在。这使得其具备较强的健身功能,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2]。

从健康中国视域下看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建设,其武术的本质功能、文化功能以及艺术功能都与全民健身所倡导的健身理念有较高的契合性,可以通过武术健身体系化的探索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进程。

2 健康中国视域下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对象

为全面了解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发展现状,确定研究对象为周边多个地区武术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共调查人数为13人。

2.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去展开调查,调查侧重点主要包括本地区武术健身的开展状况、政府支持力度、场地条件、培训师资条件等等。

(2)访谈法:访谈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武术健身体系化上面,询问相关负责人的具体看法,并将问卷数据与访谈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得出本次研究的调查内容。

(3)数理统计法:根据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准确的调查数据。

2.3 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调查数据与访谈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得出下表1当中内容。

从表1当中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具体方向以及发展途径已经经过访谈与调查得出结果。基于此,现将实证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其中92.30%的人认为武术健身体系化建设要以政府补贴为前提。传统的群众性的武术健身活动大多是自发性的活动形态,所需经费都是通过群众自筹的模式来实现。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给予经费上的支持,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鼓励群众主动地参与到武术健身活动之中。具体操作过程是与地方各级武术协会形成合作,对参与到武术健身活动当中的群众进行注册,注册成为会员之后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补贴领取的标准需要根据参与时间、参与次数来具体确定。对于参与者参加武术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发放奖金。通过这样的方式,群众参与到武术健身当中的积极性会明显提升,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武术健身环境、武术健身氛围,最终全面推进武术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为武术健身体系化的最终形成打下基础[3]。

76.92 %的人认为武术健身体系化建设要以武术健身标准化为条件。这里提到的标准化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具体包括武术健身技术、器械、场地、服装、组织活动与管理等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在全民健身活动快速推进的今天,武术健身受到广泛推崇,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武术健身活动局面相对混乱。基于此,在健康中国的视域下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建设要从标准化入手,从而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科学的武术健身活动方式。具体实践要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牵头,制定武术健身方面的各项标准,确定一体化的统一考核方式。在全面验证各个标准化的可行性之后进行实践,这样做有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发展,也是推进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基础条件[4]。

46.15 %的人认为武术健身体系化建设要以规划武术活动空间为平台。伴随着城市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休闲娱乐的空间逐渐被压缩,大多健身活动依赖的主要平台则是公园、广场等公共健身空间,独立的武术健身活动空间并不具备。基于此,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形成需要依赖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在特定的公共活动空间做好规划工作。如在公园或者广场上按照太极、八卦等图案进行武术健身活动空间的划分,既能够展现出较强的区域划分功能,也能够为武术健身文化功能的效用最大化提供条件,使得传统武术在现代的空间当中焕发光彩。还可以运用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独立的武术健身活动空间,以此来提升群众参与到武术健身的积极性。

61.53 %的人认为武术健身体系化建设需要以武术健身教练员培训为保障。群众参与到武术健身活动当中,教练员的水平将直接决定着健身效果。如果武术健身教练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与基本素养,将导致武术健身的效果下降,甚至会导致部分群众对武术健身产生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武术健身体系化建设。对此,武术健身教练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从而满足参与到武术健身当中的群众要求。具体的培训内容需要涉及到武术健身方面的多种知识内容,如武术健身理论、运动生理学、损伤的预防与急救等等,开展健身活动中也不单单是武术的弘扬与传承,也需要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为武术健身体系化建设提供保障[5]。

总而言之,武术健身体系化的形成要求多方的共同努力,以政府补贴为前提条件,制定武术健身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将规划武术活动空间为平台,最终实现武术健身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以这样的方式践行健康中国的发展进程与全民健身理念的要求,为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条件,努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达到综合国力提升目标。

猜你喜欢
体系化视域教练员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