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核心理念的思考①

2017-11-27 07:03李胜达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武术中华理念

李胜达

(甘肃政法学院体育教学部 甘肃兰州 730070)

中华武术见证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华夏史程,承载着优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以技击为核心是其主要外在形式,以道德至上的行为理念作为其经久不衰的内在动因。随着历史的转变、时间的推移,中华武术早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并成为后人教育后代的图腾。

1 中华武术的核心特征

1.1 同一性

该作用一般体现在其作用的对象上。中华武术文化对于人的作用繁多,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等。通过对大量中华武术理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将中华武术列入到精神领域范畴的研究学者甚多。而实际上,中华武术对于人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在精神方面,还包括制度和物质层面。武术也可以说是体育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的作用对象是人,而人又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可见其基本特征之一就体现在人活动客体和主体的统一性上。

1.2 养身性

中华武术区别其他的传统文化形式,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修身养性特征。在开展武术活动的过程中,可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灵敏度、耐力、力量等等,促进身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人体呼吸系统等均能起到积极的效果。武术文化是在和谐的理念下孕育而生,故其本身就包含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等,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武者身体内外的和谐度,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1]。

1.3 开放性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中华武术开始走向世界舞台。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华武术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这与其自身的开放性密不可分。这种开放性不仅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根基,更是武术文化取得大发展的重要保障。

1.4 仿生性

中华武术具有强大的仿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现象,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中,很多事物和现象都会让人产生仰慕之情,在中华武术中各种各样的技法、招式命名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动物仿生,我国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已经开始有人模仿各种各样的动物,例如五禽戏、虎拳等等,各种各样的模仿活动在民间各村落之间展开,现已成为中华武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中华武术的人文理念

2.1 以古典哲学理念为基础

关于中华武术的相关理论中,古典哲学属于一个基础性、核心性的内容,很多武术理论都是在该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并发扬光大,在此过程中,也对原有不够完善的理论体系加以完善。武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对人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武术理论中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之说,主要是指通过武术训练,可将中华民族的内在意向和形体运动展现出来,并在武术运动中实现统一。关于我国当前的武术拳种,以古典哲学为基础的相对较多,且均体现着其与中华武术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2.2 以古典军事兵法为基本原则

中华武术的前身是“军旅武术”,与军事兵法联系密切,且来源相同。关于中华武术的应敌原则,其主要还是依赖于军事兵法,是因为两者均具有“攻防格斗”的性质。在遥远的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学会创造尖锐工具便预示着中华武术萌芽的出现,一直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各部落之间的冲突斗争将武术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与军事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兵器在战争中的使用效率越来越低,在此情况下,武术逐渐发展成防身以及强身健体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但这并不代表其与军事的关系渐行渐远,而是在相互渗透中不断发展,并在战略战术方面得到了更多体现,该理念也是中华武术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3 中华武术的社会理念

3.1 习武养德

“武德”即指人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所具备或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该点在中华武术中属于精华内容,主要是通过演练这种外在的表现方式,来展示出其内在的精髓。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及传授,让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达到一种统一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体现修身养性的理念,从而使习武之人也同样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另外,武术学习者还应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可在危难情况下表现出一种英雄主义,同时将武术基本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使武术精神得以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武术发展以及训练等方面更加注重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培养习武之人的民族自豪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逐渐形成一个以国家基本利益为核心的武德思想[2]。

3.2 习武健身

从中华武术自身来看,其与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同样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例如,武术理念中包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内容,就与养生学之间就具有着某种联系。中华武术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套路运动和功法运动。其中,套路运动又包括集体表演、对练、器械以及权属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除了上述提到的两个大方面的内容之外,中华武术的内容还包括搏斗。对于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年龄的武术学习者而言,中华武术均能与之相适应,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锻炼内容,这里提到的“中华武术”的训练目的为强身健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相应的练习活动,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避免疾病对自身的危害,并消除疲劳感,另外,其还具有缓解情绪的作用和效果。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至关重要,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发展而言,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也是武术和谐价值的重要体现。

3.3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发展下来的思想基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它时刻督促着人们要努力向上、积极主动、发奋图强、永不懈怠。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继承发展,主要是与自强不息具有着密切关系。纵使人世间道路坎坷颇多,但只要拥有自强不息理念作支持,便会走出崎岖,走向光明。

中华武术与自强不息理念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远古时期的武术主要都是为了防御天敌;兵器时代则成为了军事的得力助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军事打击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武术逐渐退出军事舞台,开始被人们用于强身健体,成为一种提升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3]。

3.4 崇尚和谐

世人眼中的武术门派众多、纠纷不断,特别是受到武林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加深了人们对于武术的误解。但从武术的发展进程看,自从其脱离了军事以来,其功能和性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逐渐开始崇尚和谐、修身养性。

武术中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处可见,例如,武当拳、嵩山少林寺、峨眉拳等等。以地点命名拳法,也体现了其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而中华武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积极促进中华武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华武术的核心理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总结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内涵,以期为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武术中华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华武术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