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下体育创意对体育参与的促进研究

2017-11-27 11:02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市民运动体育

(上海政法学院 体育法学研究中心,上海 201701)

创新发展理念下体育创意对体育参与的促进研究

范威

(上海政法学院 体育法学研究中心,上海 201701)

提高体育参与度是全民健身工作的根本任务,当前市民体育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仍不足。在体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创意驱动是促进大众体育参与的有效模式,建议营造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意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及市民“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创意开发运动空间,创造新颖运动项目,打造景观体育、商场体育等体育新形态,运用创意思维,将现有资源进行挖潜和重组,增加体育创意产品供给,将市民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

体育参与;体育创意;全民健身;大众体育;创新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相应地如何提高市民体育参与度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问题。体育参与是增进健康、强健体魄的重要前提,是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消费的基础,提高体育参与度是全民健身工作的主要目标,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3.9%(含儿童青少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人数还处于较低水平。

以往提高体育参与的方式较难适应经济、社会以及市民需求的新常态,需要做出改变。市民收入提高,体育需求增加并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体育资源人、财、物方面还不能充分供给配置,传统靠政府力量、行政调动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市民对多样体育文化活动的需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的发展理念,体育也应着重从供给侧进行改革,通过各类创意和创新激发和释放市民的体育需求。当前体育参与还存在哪些问题,能否通过创意解决,现实中有哪些成功案例,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经验,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 理论基础

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它来源于社会又指导着社会发展。关于创意理论比较早和有影响力的是广告创意大师詹姆斯·韦伯·扬有关创意生成的五步法及他对创意本质的认识,他认为,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查尔斯·兰德利对创意做过几种定义,认为“创意是一种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极尽可能挖掘潜力,创造价值(1994)”;“创意是对一件事情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给定的情况下寻找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法(2000)”。他还认为,创意不专属于艺术和技术,它适用于一切人类社会活动。也有学者对创意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

本研究将创意界定为合理的新想法,是经过正确判断找出的合适解决方法,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即通过少量投入,采用合理、新奇的主意对现有事物做出改变,对既有的方式进行变换从而解决困难,满足生存、生活、生产及发展的需要。与创新不同的是,创意是在小范围内,在不改变大的制度环境下,通过少量投入、思维突破和要素整合等,实现事物的发展。

体育参与指市民参加运动锻炼、参与体育活动、观赏收看体育赛事表演等行为过程,包括体育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指市民现场亲身参加运动锻炼和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属于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文化活动参与属于文化参与范畴。间接参与指不是亲身进行身体运动,没有直接从事相关活动和参与体验行为,只作为看客、观众、读者等间接参与,包括现场观赏及通过媒介收看收听体育赛事活动。

2 当前市民体育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市民体育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与不足,主要表现为直接参与的不足和间接参与的不足。

2.1 市民体育直接参与不足及原因

2.1.1 经常参加锻炼人数低

2014年全国20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4.7%,而美国2005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49%,加拿大2000年的调查显示48%的人参加体育锻炼,芬兰在2005年至2006年有39%的成年人每周参与高强度锻炼或5次以上中等强度锻炼,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参与只是中下等水平。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进行扶持和推进,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据预测,2025年,我国人口最高可能达到15亿左右,场地供给压力很大。

造成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社会体育价值观、政策支持不够、投入不足、场地设施缺乏、体育项目单一乏味、市民个人生活方式等。而创意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未得到以往学者的重视。创意对体育直接参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育活动的创意和体育资源不足的创意解决。

2.1.2 体育活动参与度低

体育活动参与主要指市民在体育文化活动现场参与体验、互动以及服务等行为。当前,市民体育文化体验参与是不足的。由政府牵头举办的体育活动参与对象,往往是一小部分相对固定的人群,多为有闲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而一些在职人群、青少年及男性市民则较少参与。比起发达国家,我国群众亲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很低。

很多体育文化活动地点距离市民生活范围较远,没有设在市民身边,造成参与不便;体育文化活动多是体育比赛或展示活动,互动性差,互动项目少,造成市民想体验却没办法体验;体育活动不够丰富,多数传统且单一的项目,如舞蹈类,不能满足各年龄段及性别人群的需要;以往体育活动的举办主体多是体育行政部门,而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有限的,造成体育活动数量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2.2 市民体育间接参与不足及原因

2.2.1 体育活动现场观众不足

很多由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活动以及一些普通赛事观众很少,而很多市民还在抱怨体育活动少,这一方面是体育行政部门能力的局限性,宣传营销做得不够,另一方面也是体育活动缺乏创意导致的。仅大型或个别赛事观众多,大部分体育赛事活动尤其是冷门赛事观众少,没人看;体育赛事表演及展示活动观众少。

比起发达国家,除了我国体育观赏文化底蕴差,体育生活化程度差,社会经济发展不够之外,也与赛事主办者举办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陈旧、无新意、赛事宣传不利、比赛时间地点不够便利等有关。

2.2.2 通过媒介关注体育的人数低

市民在生活中,关注体育新闻、收听收看体育赛事表演及体育娱乐节目的人数较少。关注体育的群体只是部分体育爱好者、球迷,而其他大部分人只是在重大体育赛事,如世界杯、奥运会等才会关注体育,体育在市民生活中的位置还不高。相比发达国家市民,体育深入到他们生活中,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差距还很大。

3 通过体育创意促进市民体育参与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许多体育实践案例表明,创意可以扩大体育受影响人群,促进体育参与。

3.1 创意促进市民体育直接参与

3.1.1 挖掘现有资源,开拓运动空间

运动空间是保障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载体,而城市运动空间的不足是阻碍市民运动的重要因素。据2014年12月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46平方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我们需要通过创意,充分挖掘其他空间的体育价值。

综合利用公园、绿地、厂房、仓库、楼宇、展览馆等,拓宽现有体育场馆空间。易剑东指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发达国家相差15倍,但人均公园面积却相差不大,我国的公园绿地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应该将公园绿地、小区绿化开发出运动场地功能,推进“园林体育化”和“体育园林化”。不仅如此,欧美流行的自然生态体育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真有必要建设那么多体育场馆吗?自然的河流、山川、湖海,或人造的街道、马路、弄堂都可以是体育运动的场所。浙江省龙游县体育局将旧粮库、仓库改造成了体育活动中心,面积达3万平方米。体育局局长黄国平说:“在我们欠发达地区,建造大型体育场馆的条件不具备。利用现成的旧仓库,只要装上电灯、平整地面就可以对外开放,比较快捷、便利。”

建筑物室外屋顶是可利用的运动空间。很多建筑物的屋顶是闲置的,没有被充分利用。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笼式足球”、屋顶网球场、游泳池的出现为屋顶的利用提供了可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但大多数地方还没有重视和利用。浦东汤臣一品等高楼屋顶建有游泳池、玻璃围墙,既是良好的运动空间,也是优美的城市景观。浦东半岛酒店的11楼露台建有壁球馆,该馆玻璃墙围挡,正对外滩及浦东天际线的绝美风景,多次举办国际顶级的壁球比赛,观众可以全方位地观赏选手们灵动的步伐和手法,是体育与景观的完美结合,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要探索场馆的复合利用。日本很多体育馆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屋顶和地下空间。日本把体育馆屋顶建设成为小山、绿地,这样室内可供市民运动,屋顶小山可供市民进行攀爬和游戏。冬季是游泳馆的淡季,游泳的市民少,维护成本高。浦东金桥百姓游泳馆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游泳馆可改造成市民喜爱的羽毛球馆,此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运动,得到市民赞誉,国家体育总局也来调研,并希望将此类创意能够进行推广。嘉定安亭镇政府与企业合作,将汽车会展中心改造成羽毛球馆,利用空闲时间向社会开放,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多赢的局面。2015年第53届苏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租用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比赛场地是展览馆改造而成,节约了大量成本,赛后展馆又恢复原样,继续发挥会展功能。场馆多元、跨界应用,赛事高效运营的双赢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3.1.2 元素重组,创意体育项目

“玩”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人类总会愿意尝试。篮球、足球、网球等的发明,已经让不计其数的人参与体育运动,时下流行的“创意跑”“创意赛事”让数以万计的市民为之疯狂。在市民对体育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下,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或因没有新鲜感或因难度过高已经不能满足市民多元需求,而对新鲜有趣、入门容易或惊险刺激的项目有着浓厚兴趣。因此,需要开发更多新的项目以满足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即体育项目多元化。我们要加强原创和引入新兴体育项目,同时传统项目除了在内容上更新外,在形式上也要进行创意改造。

詹姆斯·韦伯·扬认为,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地排球”结合了乒乓球和排球规则,降低了排球网高度,球可触地一次,比赛人数不限。通过一系列创意,降低了原来排球运动的难度,增加了游戏回合,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发明人还申请了发明专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嗒嗒球”将乒乓球与羽毛球融合在一起,球拍类似加长的乒乓球拍,球类似羽毛球,但球头可加重,起到防风效果,还可变身荧光球,适于光线弱的情况。它最大特点是不受场地限制,室内室外、房前屋后都可以打,且变化多端,极具便利性和趣味性。“足球高尔夫”(footgolf)是一项融合足球和高尔夫球的新兴体育项目,在2009年被荷兰确立为一项正式运动,此后在全球迅速风行,许多足球爱好者和高尔夫爱好者都在高尔夫场地上一试脚法。现在已有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日本、英国、美国等28个国家及地区成立了足球高尔夫协会,推广该项运动。

3.1.3 创意供给,改变体育参与时间与方式

厉无畏认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科技创新是通过效率的提高使人拥有更多的自我时间;而文化创意则是通过内容的创造使人在有限的自我时间中拥有更多精彩的体验”。时间因素是影响市民体育参与的重要个人因素,除体育价值观需要不断提升之外,我们还要创造良好的体育外部环境,方便市民参与,使其卷入到体育活动中。

上海在体育服务上进行创意,多区已实行体育服务配送制度,将简单的运动设备、体育健身知识书籍等主动配送到市民家中,方便市民体育参与。此外,我们还应利用市民就医、购物、休闲娱乐等时间,使其卷入到体育活动场域中。比如,医院可以设立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及市民运动场所,利用市民看病的时间,提醒市民运动锻炼是最好的药物,督促市民花时间健身。同时挖掘医保卡的作用,在体育场馆运动可以刷医保卡消费。在写字楼、办公区、工业区等设立体育场地设施,供市民工间及下班后运动。上海静安、浦东等楼宇、办公区,很多都有健身房等体育设施。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利用技术创新,为体育参与服务。“互联网+体育”的模式是促进市民体育参与的新模式,手机APP软件极大丰富了体育内容,记步、记消耗量等功能让市民运动更有目的性,朋友圈的“晒跑”“晒健身”等行为大大激发了市民体育参与的兴趣,各种约跑、约教练、约运动活动层出不穷,促进了运动“趣缘”群体的形成。政府应顺势而为,支持相关企业公司,同时开发公益性运动APP等软件和相关网站,方便市民省时、省力又有趣地进行体育参与。

3.2 创意促进市民体育间接参与

3.2.1 体育与景观、商场、公共空间结合,促进市民现场观赏参与

新奇的事物会对人产生吸引力,司空见惯的则会让人产生疲劳乏味感。一方面市民的欣赏能力在提高,另一方面,一些体育赛事却面临无人看的尴尬境地,而传统的靠行政强制、动员的方式已不适用,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创意解决。一些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赛事活动可把比赛地点放在商圈、景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职业赛事可以公益性地放在郊区或二、三线城市进行,打破体育比赛只在相对固定体育场馆内进行的传统思维,通过这样的创意将体育活动送到市民身边,方便市民到现场进行观赏。

梅陇镇广场已经连续13年举办国际级击剑比赛。2015年,该项赛事由世界杯赛改为世界杯大奖赛,并被定为国际A级赛事,国际剑联也增加了男子项目,扩大了比赛规模。此项赛事的成功,源于对多方需求的满足,源于组织者的创意。国际剑联需要推广击剑运动,体育部门要承办体育赛事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市民体育欣赏的需求也在增加和多元化,商场经营者需要广告宣传和集聚人气,在这些需求下,击剑比赛场地从体育馆搬到了商场里,通过这样的创意满足了多方需求,方便了市民观赏体育比赛。今年的比赛,楼上楼下依然是站满了观众,有些人是来此购物的却被吸引到击剑比赛场域中来,有些则是特意前来观看比赛。不仅如此,静安体育局将精英赛与市民赛结合,同时举办了“静安论剑”活动,通过这样的创意,让普通市民和击剑爱好者能直接参与击剑运动,体验击剑运动的乐趣,在世界杯赛道上展示普通剑客的风采。

射箭运动属于“小众”运动,如何吸引更多人关注成了国际射箭协会和体育行政部门考虑的问题。截至2015年,射箭世界杯已在上海滨江大道举办了7年。“滨江射箭”成了上海对外宣传的名牌之一。此项赛事将景观、体育、城市营销完美结合,同时满足了政府、市场、协会以及市民的需求,达到多赢的效果。之所以将射箭比赛安排在滨江大道这样的景观位置,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关注和人气,方便市民观赏。因为景观体育的效果很好,现在上海的很多比赛都在依照“体育+景观”的办赛思路。2016年的射箭比赛并没有满足于以往的做法,而是持续创意、推陈出新,赛前安排了市民射箭与飞碟靶体验活动以及情景剧表演,新增了电子靶,运动员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表现,观众则可以更清楚地知晓比赛成绩,感受比赛的紧张氛围。随着射箭比赛在上海影响力的提升,上海已出现了10多家射箭馆,成为市民又一项休闲、娱乐的好项目。

3.2.2 活动创意,促进市民观赏参与

体育生活化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市民能在日常生活中收看、关注和讨论体育内容。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节目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本身就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其他体育节目则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意,以吸引观众观看。

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谁是球王”节目自播放以来,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它包括乒乓球、羽毛球以及足球争霸赛,参赛人员都是普通市民。“谁是球王”的比赛项目还是传统项目,但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意,将草根比赛扩大到全国规模,让普通市民有机会在电视和网络上展示自己,让看惯了高水平竞技比赛并产生了审美疲劳的亿万观众看到了业余选手的差距和风姿,平日高大上的体育比赛瞬间贴近了生活,更像是发生在身边的比赛,更接地气。2014年的足球争霸赛在转播大厅设置了五人制比赛场地,现场有灯光和音效配合,使比赛更具表演意味,提高了观赏性。

“奔跑吧,兄弟”是非常成功的电视节目。它以体育游戏为主要元素,结合名人、娱乐、景观等元素,打造出知晓度和影响力极高的节目。2015年4月30的CSM50数据显示,“跑2”再次刷新由自己创造的中国电视史上的收视纪录,达到4.886,位于综艺节目收视率首位,向社会传播了正能量。

4 结论

4.1 在供给侧进行创意,激发市民体育需求

大众体育需求以多元的方式很快增长,而体育部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国家对体育的投入也较难增加。比起衣、食、住、行等“刚性需求”,体育是“改善需求”或“发展需求”。所以,当下我们需要做出改变,改变原有一味靠加大投入、加大支持、加强领导等思维模式,用创意的力量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由被动、偶然的创意转变为主动、自觉的创意,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创造体育环境,在体育供给侧进行创意,激发市民体育需求,促进体育参与。

4.2 建立“四位一体”的体育发展模式

增加体育资源供给主体,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市民“四位一体”的体育发展模式,政府帮扶、市场为主、社会组织中介、市民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创意需要自由、自由需要市场。”市场是最有活力的体育供给主体,逐利的本质会驱使市场创造更多体育产品和服务,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充分支持和利用。政府要转变工作方式,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扶持企业进行体育的市场开发与动作,同时,政府要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防止唯利是图的企业扰乱体育市场。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民的中介组织,要培育和扶持,降低门槛,给予更多自治权。市民的创意潜能是巨大的,高手往往在民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市民的创意,尊重市民的选择,使创意资源来源于市民返利于市民。同时,注重对专业体育创意人才的培养。

4.3 通过各类体育创意,促进体育参与

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实践中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值得推广和借鉴。资源整合,深入挖潜,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和人造设施,开创更多运动空间;依靠技术创新,开发类似笼式足球、屋顶网球等硬件设施以及更加丰富的体育运动APP等互联网体育产品;利用时间规律,创造更多体育参与机会,如将冬季的游泳馆改造成羽毛球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及市民多元创意,开发更多新颖体育项目和活动,提倡体育多元化;引入时尚、娱乐元素,提高体育赛事和体育节目吸引力;将体育活动放在城市景观或商场等人流量大场所,让市民卷入体育活动中,使其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最后自觉参与。

[1]李先国,李建国.城市体育文化创新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167(7): 15-19.

[2]陈放.中国创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3]詹姆斯·韦伯·扬.创意的生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3.

[4]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0.

[5]约翰·霍金斯.创意生态——思考在这里是真正的职业[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19.

[6]刘硕阳,李硕,等.健身场地怎么建(体坛聚焦)——破解全民健身的三个问号[N].人民日报,2015-05-07.

[7]蒋亚明.深入挖潜 合作共赢 游泳池、展览馆创意利用——上海贯彻落实《条例》和《计划》检查调研侧记[N]. 中国体育报,2014-12-12.

[8]王辉.会展中心变赛场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巧变身[N].中国体育报, 2015-05-22.

[9]范威.体育创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2):189-192.

[10]吴孟菲.用脚踢的高尔夫 观澜湖足球高尔夫锦标赛开赛在即[N].深圳特区报, 2015-05-14.

[1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5.

Promotionofsportscreativitytotheparticipationundertheinnovativeconcept

FAN Wei

(SportsLawCenter,Shanghai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Shanghai201701,China)

It i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mass sports, but the current direct and indirect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sports is still insufficient. In the case of insufficient sports resources, the creative drive is an effective mode 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mass sports. It is suggested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and stimulate the creativ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form a "four in one"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Four stand for government, market, society and citizen. We should develop the exercise space creatively, create novelty sport event, build special landscape sports, and other new forms of sports. With the creative thinking, we should tap the potential and reorganization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supply of sports creative products, so as to attract the public to sports activities.

sports participation; sports creativity; national fitness; mass sports; innovation

2017-05-11

上海政法学院2015年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5XQN17),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jscx2014007)。

范威(1981- ),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G80-051

A

1009-9840(2017)06-0011-05

猜你喜欢
市民运动体育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意义”的问题所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