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思考与探索①

2017-11-27 11:21夏玉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体育教师

夏玉鹏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5)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思考与探索①

夏玉鹏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5)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重视文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更是如此。这样的现状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该文调查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种种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行性教学策略,以期对高校人文精神教学工作的改进有所帮助。

高校体育 人文精神 策略探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依然只侧重理论知识与运动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一味采用灌输式,缺少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更没有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高校体育教学这种重文化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教育的做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长远发展都非常不利。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研究如何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

1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被忽视的种种表现

1.1 教学目标的设置忽视人文因素,体育竞技功利性过强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普遍都没有彰显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目标设置只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需求,其目的只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教学目标完全背离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初衷。另外体育专业往往会涉及体育竞技,由于过于关注竞技的名次,平时教学目标的设置就会有很强的功利性,把运动员当成比赛的工具。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亟待更新,人文精神极度缺失。

1.2 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缺乏创新性

从整体上来看,高校体育教学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体育教师还都在使用“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再次练习巩固”的陈旧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疲劳与厌倦,从而严重打消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师生间的和谐发展,这些都背离了人文精神的教学要求,亟待改进。

1.3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够丰富、全面

受教学目标设置不当的影响,高校体育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出现了简单化、单一化的问题。目前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以单纯的体育知识讲解及运动技能的训练为主,而忽视了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涉及人文因素的教学内容,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非常不利,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前程。

1.4 高校体育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测评通常采用技术考核加理论考核的形式,一旦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被确认为不合格且录入档案。这样的评价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公正性。此外这种评价标准也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使他们只关注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2 将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教学策略研究

2.1 更新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突出的位置,凡事都要以人为尊。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将会产生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将会回归正轨,不仅重视学生体质的增强,而且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校体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有助于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树立“和谐体育”的教学意识

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近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和谐、不平衡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体育教育只注重技能培养与实践训练,忽视理论教育与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只注重成绩,忽视体育精神,以致裁判作弊与兴奋剂事件时有发生。而“和谐体育”的教学思想将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和谐体育”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体育、智育与德育三方面齐抓共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措施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如今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并不让人十分满意,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甚至堪忧。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来指导体育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地健康发展。

2.2 创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的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十分必要,它可以使学生间接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激励,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格魅力的目的。所以高校应在校园人文建设方面做出科学地规划与部署。比如在操场及体育训练馆等地标示象征体育精神的名言警句,在教室张挂体育名人的画像、摆放奖杯或各种荣誉证件等等,这些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3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直接而深刻的,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人文涵养,没有美好的道德品质,就不能够发挥榜样的影响力量,更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要提升老师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例如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针对教师的人文教育培训活动,此外教师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自学,不断给自己充电。可见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对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2.4 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形式单一,不利于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当务之急。教师要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分组式教学法、情境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之上既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品格、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大度宽容的品格等,而这些思想品格恰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所必需的。

2.5 建立科学有效的测评机制

高校体育教学传统的评价机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体育精神的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亟待更新与完善。教师必须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满足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的现实情况,比如可以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式、自我与他人相结合的测评方式以及发展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测评方式等,只有这样科学的测评机制才能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必须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此外高校相关领导及相关教职员工要积极配合体育教师改善校园的人文环境,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现状能够得以迅速的改善。

[1]刘健,李勇.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6-97.

[2]陈剑萍.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0):85.

G807.01

A

2095-2813(2017)06(c)-01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146

夏玉鹏(1959,12—),男,汉,辽宁沈阳人,本科,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体育教师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