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适度 恰到好处
——谈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2017-11-27 13:42潘贤呈
体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合理安排心率负荷

文/潘贤呈

适量适度 恰到好处
——谈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文/潘贤呈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否科学合理安排是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组织开展合理运动负荷的体育课堂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区别对待、变化与发展的理念,重点探究分析了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课堂;运动负荷;合理安排

体育课堂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呈现出一派愉悦、生动的景象。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些老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追求运动负荷的指标,而淡化运动技术教学,损害了学生健康,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因此,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为关键,应通过合理的运动负荷安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一、合理的运动负荷阐述

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主要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方面,通常我们所说的运动负荷也指生理负荷,即机体在生理方面所承受的训练刺激。运动负荷的外部表现为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内部表现则为心率、血压等生理机能指标的变化。那么在体育课中,怎样的运动负荷才是合理的呢?一个研究者做了关于体育课不同运动强度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实验说明,对11~13岁的青少年来说,129~151次/分的运动心率范围,能够给他们提供适宜和足够的运动刺激负荷和强度。

在体育课堂上,面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运动负荷的安排都应该适度适量,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体育课堂教学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主要标准。

二、如何合理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中,过大、过小的运动负荷都是不合理的。过小达到不运动的效果,过大则超过学生身心所承受的限度,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1.依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

就现代体育教育而言,立足于一定的运动强度,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合理控制是合理、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的重要内容[2]。在体育教学中,针对运动负荷的强度,教师应该在制定教案的时候就应有所预计。因为各个类型的课有着不一样的任务,其运动负荷的安排也会不一样,运动负荷的选择应和学生的训练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以学生的体质强弱、身心发展、性别和年龄等方面为基础,同时对体育课的练习强度、难易程度、活动范围、内容安排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予以充分地考虑。例如篮球教学课的负荷设计,设计对象是11~13岁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按照教材大纲是接触篮球技术不久,运动技能水平薄弱,培养运动兴趣是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过大的运动负荷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容易使他们丧失兴趣。但是,这个阶段又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过低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各项素质难以得到锻炼。因此,针对11~13岁学生的一堂篮球体育课学生的心率范围在129~151次/分,这个运动负荷是最合理的,也是最科学的。

2.依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安排

就“人”而言,主要有两方面规律,即生理规律和心理规律。生理规律可细分为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人体运动规律等。而体育课运动负荷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息息相关,但是要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进行合理安排,应采取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他们的机能水平普遍不完善,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落后于运动器官的发展,因此不同年级的运动负荷安排应是不同的。高年级学生各项身体生理机能发展的较为完善,低年级学生身体机能发展比较不完善。在运动负荷的安排上,高年级学生的运动负荷就要高于低年级学生,例如11~13岁学生的合理负荷范围在129~151次/分,那么在9~11岁学生的运动负荷就要比11~13岁学生的运动负荷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负荷进行周密安排,提前预计心率曲线的变化,并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予以仔细观察,借助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控制身体的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完成动作的质量和表情等对运动负荷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其次,我们还可以测量分析学生的脉搏,对运动负荷的适宜性进行判断。可以借助练习次数、练习内容、练习时间、练习的组合、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课的组织教法等一系列的改变来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3.依据课堂内容的不同部分安排

新课标要求全课平均心率至少要达到130次/分钟,一节体育课按照内容可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在开始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常规,宣布课堂内容的阶段,这时候的心率为安静时的心率,心率在60~90次/分;准备部分,是为了防止受伤,身体进行预热,心理做好准备而进行基本的身体练习,运动负荷为低强度,合理的运动心率在90~110次/分;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的运动负荷是中高强度,合理的运动心率为120~160次/分;在结束部分,主要进行整理活动和教师总结,是学生心率的恢复期,运动负荷为低强度,心率在90~110次/分。现在一节体育课为40分钟,假设开始部分为3分钟,准备部分7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那么一节体育课就有15分钟的运动负荷是低于新课标要求的,那么就在于体育教师对于课堂每个部分时间以及内容的把握,精讲多练,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做到适度适量。

4.依据课堂中学生自我感觉的评价安排

将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好,就需要体育教师立足于上课时的实际情况,时刻对运动负荷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掌握好学生运动负荷的评价。观察法和询问法是运用较多的评价学生运动负荷的两种方法。经验较为充足的体育教师通常会在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对学生练习后的感觉进行询问;有的是以学生课后的各种表现为基础,对运动负荷的大小进行判断,比如借助学生的注意力、流汗情况、表情和脸色等进行判断。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为重要,那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为了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对教材、教学方法、教材对学生身体所产生的各种作用进行细致钻研,合理安排体育课的密度和强度,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既定目标。

2.课前教师应认真备课,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学内容。因每一节课堂教学目标的不同,安排运动负荷也应有所不同,应交替安排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联系。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应在新课程标准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的价值,合理安排负荷,使得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3.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每一位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其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一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细致观察和认真分析运动负荷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再基于不同的对象、不同时段、不同模块来具体指导、督促、调整学生实际运动负荷,避免过度,促进不足,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拥有合适的运动负荷,积极参与学习。

[1]樊滨洲.高中体育新课程标下运动负荷对教学的影响和合理运用[C].新教育时代,2015.

[2]熊焰,邱江涛,孔祥宁.运动负荷本质论——运动负荷概念、定义与分类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4).

[3]王广虎,胡健.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定位与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4:3-5.

[4]刘丽娟.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G623.8

A

1005-2410(2017)11-0016-02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 325000)

猜你喜欢
合理安排心率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心率多少才健康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离心率
生如夏花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自行车运动有氧与无氧训练探讨
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