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11-27 13:43李新华陈贤高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校后备海南省

谢 坚,李新华,李 康,陈贤高

(1.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3;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3.儋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海南 儋州 571700)

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谢 坚1,李新华2,李 康1,陈贤高3

(1.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3;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3.儋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海南 儋州 571700)

海南自1988年建省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海南省竞技体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1991年开始独立组队参与全国性质的体育赛事,1995年开始参与国际性质的体育赛事,海南省竞技体育发展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在全国以及国际赛事上取得的成绩日益突出,稳步提升。特别是在全国第12届运动会上,海南省代表团53名运动员参与了冰舞、帆船等9大项目的角逐,取得了3金、1银、1铜的良好成绩,在参赛的37个代表团中排名第27位,打破了海南省历届全运会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17年4月2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海南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海南竞技体育发展,提升海南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开创海南竞技体育新局面,要不断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海南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稳步提升的重要源泉,研究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海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1 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海南省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由于海南省竞技体育起步较晚,从总体上来看,海南省竞技体育在全国依然处于中下游水平,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值得人们去探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走访等方法,对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

1.1 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竞技体育不断突破与发展的重要源泉。但是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在整体上有下降的趋势,在全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上处于中下游水平,二线、三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较多,而一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较少,特别是进入专业训练阶段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更少。而进入专业训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未来竞技体育赛场上的主力,这一群体后备人才的缺少将直接影响海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此外,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数集中于海南省重点优势项目,如帆船、帆板、举重、拳击等,而其他竞技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则较少,这不利于海南省竞技体育的综合发展以及总体实力的稳步提升。

1.2 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体系缺乏科学性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与输送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坚实后盾,目前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体系仍然不健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据文献调研以及统计分析显示,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中教练员在进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时,依靠科学选拔的所占比例不到10%,多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仅依靠基础的比赛成绩,而根据教练员自身经验的选拔占据了绝大多数。众所周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关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科学地选拔后备人才、系统地进行训练是实现运动员高竞技水平的重要基础。这种依赖经验以及基础比赛成绩选拔的模式将阻碍海南省竞技体育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1.3 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与输送率相对较低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数据显示,2015年份地区技术等级运动员发展情况统计,2015年海南省技术等级运动员324人,其中运动健将9人,一级运动员117人,二级运动员198人,国际级运动员0人,可见海南省技术等级运动员数量很少,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一级、二级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的精英,而海南省一级、二级运动员数量远远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极其缺乏,后备人才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另外,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率也相对较低。目前,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途径主要是重点传统项目学校、各市县的业余体校、高校、体工队等,这种途径虽然输出了部分竞技体育人才,但是该体系有着较大的缺陷,运动员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相分离,这为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蒙上了一层阴影,大大影响了体校的招生,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不足。

2 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海南省竞技体育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可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面对上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诸多问题,人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扫清海南省竞技体育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为海南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

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是缓解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整体数量下降的重要途径。(1)海南省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以高校、中小学为基础的学校培养机制,双轨并行,赛训结合,体教结合,全面提高训练、比赛水平,深入关注与开展学校体育赛事;(2)要着力推进海南省各市、县、乡镇等业余体校的建设,完善体育机构设置,使每个县、市至少有一个业余体校或业余训练单位,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规模。另外,各个体校以及训练单位要结合当地特色以及优势项目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培养与吸纳各个项目的优秀人才,补充海南省的弱势项目人才储备;(3)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广泛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发现、培养和输送有发展潜质的后备人才,健全利于社会团体开展培训的相关政策和激励制度,构建全社会参与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网络体系。

2.2 优化后备人才选拔体系,提高选拔科学性与合理性

良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体系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科学的人才选拔是在充分研究与认识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遗传学特征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与要求,合理利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理论,借助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将具有运动天分的青少年选拔出来,然后通过科学的、系统化的运动训练,使其达到高竞技水平的理论体系。所以,人们必须要对海南省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体系进行优化,杜绝依靠教练员主观经验以及单纯的基础成绩选拔人才。其次,要充分结合省运动会、高校、中小学体育运动竞赛的成绩,选出重点关注的体育运动苗子,然后对他们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考评,从中选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3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激励机制,提高后备人才质量

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机制是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解决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效率低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海南省要积极吸纳和培养各类体育人才,不断优化体育项目结构,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训练、科研、医疗以及管理团队,优化教练员结构,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硬件水平,建设高水平竞技体育场馆,为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后备人才输送激励机制,将后备人才输送情况纳入体校、训练机构的考核与考评,对于输送高质量运动员的体校、业余训练单位或机构要实施奖励。

3 结 语

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体系缺乏科学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与输送率相对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海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库;优化后备人才选拔体系,提高选拔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激励机制,提高后备人才质量,为海南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李海龙.北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阳艺武,吕万刚,郑伟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

[3]王向宏,李野鹏.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

[4]云颖,赵少雄.关于构建海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S1).

[5]骆冰,林虹,夏敏慧,陈新民.建省后海南省竞技体育述评[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G808.18

A

1674-151X(2017)11-038-02

投稿日期:2017-09-15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海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谢坚(1970~),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体校后备海南省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