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水模式”的小学“全员运动会”的革新设计和实施

2017-11-27 20:04郭淇丁博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金水全员运动会

郭淇丁博

(1.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450000;2.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450000)

基于“金水模式”的小学“全员运动会”的革新设计和实施

郭淇1丁博2

(1.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450000;2.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450000)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要组织形式。由于受固有观念和传统习惯等的阻碍,现今的学校运动会在一些方面依然缺乏面向社会、家庭和全体学生的“全员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学校运动会仍然以要求身体素质较高和竞技能力较强的田径运动项目设置为主,而缺乏具有集体性、兴趣性和表演观赏性项目的设置,造成了“少数学生参赛、多数学生观看;精英参与多、全员参与少”的窘境。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探索出的“金水模式”的“全员运动会”经验和问题总结,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如上问题。

一、基于“金水模式”的小学“全员运动会”的革新设计

依据学校运动会的扩展功能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金水区将小学“全员运动会”界定为“立足于校园,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和社会并组织其积极参与的小学运动会”。其目的是通过“全员运动会”的举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人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注体育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关爱体育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持久发展,尽量做到平等对待,是“全员运动会”的重要目的。多年来,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始终坚持树立多元、开放、综合的大教育观,围绕学校体育“一校一特色、区域大特色,一校一品牌、区域大品牌”的发展目标,以学校文化积淀为依据,以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为平台,以基础体育技能和特色体育项目教学为途径,深挖课程资源,在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提升办学品位,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并辐射家庭、社区,对区域体育文化发展产生影响,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进而形成可以借鉴的区域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的“金水模式”。在此模式下,根据学校特色不同选了定四月天小学、艺术小学、金桥学校三所学校,分别以体操特色、综合项目、足球特色为侧重点地进行“全员运动会”的科学设计。以“重点扶持—示范引领—全面普及”为导向,以“尊重差异,乐享运动,人人参与”为设计理念,倡导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元化资源。

二、基于“金水模式”的小学“全员运动会”的革新实施

金水区教育体育局以行政力量推动区属小学每年召开一次“全员运动会”,探索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全员运动会”的实施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基于“金水模式”的小学“全员运动会”坚持融合文化和育人功能,注重全员普及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员参与度。

(一)组织形式革新

1.科学增加项目数量

在小学“全员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上,继承、延用传统运动会的一些优秀设计要素,但同时又强调甄别,最大限度地设计、增加项目的数量,最大限度地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全员运动会”中。如,金桥学校足球“全员运动会”以足球项目为基础,设计A、B、C、D类游戏项目(A类项目强调技术水平;B类项目适当降低技术难度;C类项目适合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D类项目以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班级联赛为主)逐渐降低技术难度,逐渐增强趣味性、娱乐性。再如,改造常规比赛项目,增加参与学生人数,将4×100m改为了8×50m,人数增加1倍,却又简单易行好操作。

2.多元化主体组织实施

“金水模式”的小学“全员运动会”改革,从组委会的成立、志愿者的招募、裁判员的选拔、后勤人员的服务等整个举办过程,学生都可以参与,不局限于学生只参加赛事项目。如,金水区金桥学校的“全员运动会”,设置A、B、C、D类的游戏及比赛,其中C类比赛项目的裁判员和志愿者大部分都来自非体育学科的教师、家长、学生,解决了“全员运动会”裁判员人员不足的问题。

3.注重团体项目设置

相比传统比赛,“全员运动会”在项目选择上更倾向于学生熟悉的、简单易行的大众项目,既要有竞技性的个人项目,也要有突出的娱乐性、趣味性的集体性项目。“金水模式”的小学“全员运动会”打破了班级、年级分组,改由每个方阵都由一至六年级的学生组成,各参赛组成员组成增进了各年级学生间的交流,提高了相互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制度保障革新

1.报名制度创新

将传统的每班报名男、女各“不得多于”改变为“不得少于”;采用鼓励式报名机制,当班级报名参加“全员运动会”的人数超过本班总人数的50%时,逐级加分,通过激励,积极促进“全员运动会”真正地向全员化、全方位发展。

2.竞赛制度创新

为保证“全员运动会”的实施力度和强化执行力,对“全员运动会”的参与人数提出了明确要求,运动员参与人数不得低于全校总人数的90%,并鼓励设置更多的运动项目和服务岗位,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其中。

(三)比赛项目革新

1.竞技项目优化类

此类项目的设计以大多数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分类等,适当降低传统项目的负荷量、运动量、技巧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如,艺术小学“全员运动会”项目中的冲过封锁线项目:将学生分为A团队、B团队,A团队的全体学生在出发区域准备闯关,B团队的学生选出10名阻击手和10名拦截手进行闯关的堵截,最后顺利闯关者计1分。将场地设置为长为60~80m、宽为12~16m(根据学校场地及学生年级的不同而异)的场地,场地中设有5个狙击区和5个拦截区。听到枪响后,A团队的成员依次进入场地进行闯关,而B团队的10名狙击手在闯关场地的狙击区两侧投沙包“狙击”A团队的人员,B团队的10名拦截手则在拦截区内拦截A团队的成员,最后没有被B团队“狙击”和拦截而顺利通过到达终点的人员被计为闯关胜利者。A团队闯关结束后,则轮换B团队开始闯关,方法相同。被狙击手沙包投中、被拦截手触及的人员,以及闯关时出界的人员要自觉退出比赛,如明知失利而继续比赛者将被加罚1分。在比赛过程中应在适当场地上进行试验,难度应适中(即闯关胜利者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闯关团队在闯关不要太过集中拥挤,以免发生危险。

2.团结协作类

将传统的运动会强调个人技术水平的展示转化为以体育运动技术为基础的团队游戏的“全员运动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如,四月天小学的班级定向运动对抗赛项目:由某个年级或某半个年级全体学生参加,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2队或多队,在尽可能大的比赛场地内可放置15~20个定向运动的“驿站”。听到枪声后,各队的第1组学生从比赛起点开始出发,“按图索骥”地寻找各个“驿站”,以每队的最后1名队员跑回起点的次序为第1组的名次和得分。当第1组出发2min后,第2组出发比赛,以此类推,场内控制在3~4组的学生在场地上同时比赛。全部比赛停止后,各组的裁判员开始统计各组的名次,算出得分,比赛结束。每组设1~2个裁判员,违反有关规则的均要罚分。地图(跑动路线)的设计要合理公平,要充分利用学校里可利用的场地,甚至可利用学校以外的田间和树林等,但要务必以安全为第一;对场地内可以放几组学生比赛要事先进行实验;各组学生的标志要明显,如,在胸前的号码布或胳膊的臂章上明确标志“1”“2”“3”“4”等。

3.亲子互动类

整合有利资源是小学“全员运动会”的一大亮点,家长参与到运动会项目中,能增近亲子关系。亲子互动类项目的设计更应突出趣味性、互动性、娱乐性。如,金桥学校的足球“全员运动会”,设置了“爸爸宝宝足球邀请赛”,其竞赛规则是以小学低年级学生及家长为运动员,每名爸爸扮演1个动画人物,分为宝宝队与动漫队进行足球比赛,比赛时间为20min,适用“足球七人制”的比赛规则。

4.师生挑战类

“全员运动会”以“培养兴趣,人人参与”为出发点,因此,师生挑战类项目就成为了必选项目,让学生领略到高水平体育运动的魅力。如,艺术小学的“粘知了”项目,要求2~4个队伍参赛,每个队伍需有5~6名学生,场地的一端站有学生志愿者,各自拿着飞盘(飞盘总数约40个左右),飞盘象征着“知了”,在约20~25m的场地的另一端线后有15~20名学生手持“粘知了棒”(长1m左右的棍上缝有“魔术贴”)。开始口令下达后,志愿者开始顺序投出“知了”飞盘,学生们开始用“粘知了棒”去粘“知了”。比赛停止后,裁判员计数计分。

5.联赛竞技类

传统运动会最大的优势是让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发展个性特长,而“全员运动会”的实施应考虑特长生的展示与培养。如,金桥学校将足球联赛融入“全员运动会”。

总之,“面向全体、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宗旨的小学“全员运动会”是改造学校传统运动会的出发点,必须打破以往“精英型”“甄别型”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改革“单一性”的田径运动会模式。“全员运动会”在体育课程改革思潮的引领下,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突出集娱乐性、趣味性、团队性和竞技性于一体的特色,更能激发师生、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员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小学“全员运动会”的强体、育人功能,更有助于深化学校体育特色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金水全员运动会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金水堂主词一首
我要参加运动会
助力绿城迎盛会 金水代表在行动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晨钓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