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研究①

2017-11-27 11:21彭介夫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动作

彭介夫

(南方医科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000)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研究①

彭介夫

(南方医科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000)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发展至今,在高校课程设置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那么,在高校中如何教好大学生正确掌握好这门中华国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那么教学方法也尤为重要,这是传递的桥梁,正确有效的学习太极拳,大学生通过易学的运动方式来调节身体和心灵,时时保持身心的平衡,使学生在领悟太极拳运动的特殊性同时,也感受到中华传承几千年文化沉淀的魅力。

太极 高校 大学生

太极是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承文化;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同时“太”也可以理解为无限大的意思,而“极”是极致的含义,预示了练习太极拳过程,内心的境界可以大到广阔至极,也可以小到精髓细腻、亦刚亦柔,且相辅相成[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以我校南方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对其600名体育课参与太极项目学练的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在他们身上总结发现一些基本的太极拳学者学习情况及反馈,并且进行归纳,总结。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需要,查阅与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并辅以网上查询相关文献,了解与该研究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对其进行整理。

1.2.2 访谈法

依据研究方向的需要,针对研究对象的领域,对照我校大学生进行采访和提问,并从中间提取相应有效的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文字说明和处理方式,进行总结。

1.2.3 问卷调查法

在体育课太极项目的课堂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收回96份,有效率达到94.5%,对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动机、感受进行了解和分析,得出有效数据,总结归纳。

2 结果和分析

2.1 发展、现状

追溯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说是上下几千年,早在石器时代,人们为了生活,需要打猎觅食,随后就出现了具有有攻击用途的兵器;在格斗对抗中,慢慢产生防守进攻的技击方法,随后其招式因人类个体生理、性格、基本素质等差异,而演变成各种特点的招式及套路;在历史的印记下,所有拳法、器械,都是具有技击含义的;并且称之为“武”,随后又出现了“武术”一词,寓意一种自卫防卫的方法;演变至今,中国武术普及较为广泛的套路种类基本分成三大类;拳术、长器械、短器械;武术的发展枝繁叶茂,各个门派的不同种类套路之繁多,仅仅拳术中长拳一项,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发掘整理出来的就有129种,而长拳既是之后演变出来的太极拳之框架,同时这也为后来的太极拳奠定了基础。现今的太极拳以陈氏、杨氏、孙氏、武式等四大流派为普及较为广泛的套路。

历史资料记载,太极拳的理论依据出自周易,阴阳学说,寓中医理论于内在修身,配合意识平衡、和顺的理论,外加长拳慢练于周身筋骨,重技击。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太极中讲求身心平和,修性养生,健心养心等医学原理巧妙的迎合了现今社会的普遍生活需求,所以,在校大学生也逐渐希望通过有效的学习来了解这样一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易学的运动方式来调节身体和心灵,时时保持身心的平衡[2]。

2.1.1 现有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得出,现在太极拳教学的方法一般停留在简单动作示范教学、口述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是在其中的教学效果上还不够细致,比如如何带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将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条理化,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领悟教学内容的根本;以及太极拳本身的攻防用法也应该正确的传授给学生,而并非只是学一个动作框架,其真正的用法才是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2.2 应对高校学生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2.1加强趣味性

高校大学生,思想、身体、心理、都发展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对待事物的好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有不失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历史的发展开始向学生介绍太极拳,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叙述,这样既有情节又包含了知识及学习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效果,也能很好的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其中特别还要解释当下的太极拳在人们心目中的现状,强调太极对各个年龄阶层的作用以及效果,使学生明白太极拳并非只有年纪大的人才能练习。

2.2.2 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

太极拳的动作是抽象的,是看似容易,学起来实则不然,如果用老一辈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会使教学的结果大打折扣,那些绕不完的词、句、会使学生感觉那是那些老态龙钟的老人学的东西,并且将简单的东西神秘化,而又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清楚,几乎是所有传统教学特点,所以,在对大学生这样一个不是十分成熟又有着自我学习积累的人群来说,教学的方法就应该将难的动作通过自己经验总结出简单的教法来传授,并且要将动作的角度、位置、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这是一门学科,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才不会使学生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就耗光了学习的欲望。

2.2.3 将动作的方法、攻防、健身机理介绍清楚

在给大学生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每一个动作的步骤分解清楚,介绍到位,待学生掌握了动作的基本,再加以攻防用法来巩固记忆;比如,一式动作基本有三动才可称为一式,在讲完三动之后,应该结合这个动作的攻防方法再让学生体会一次,两人一组练习效果更佳。再者,这式动作对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有锻炼的效果,这些健身机理一定要做到教学的人自己也清楚,不能囫囵吞枣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出这门健身学科的专业性,也能使学生更加有学习的兴趣。

2.2.4 练习时间及对品格的培养

在最后学习完毕,可以告诉学生,在什么样的地方及时间练习为佳,一半早晨或晚上练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早晨练习有助于提神,为一天的好精神做准备,晚上练习则有凝神的作用,现代大学生都有熬夜的习惯,晚上练习一套太极拳,稍微出汗,也有助于排除思想上的干扰,轻松进入睡眠;其他时间见缝插针的练习则更加体现了一种生活在闹市以闲人处之的生活心态,体现闹中取静的境界;这也就证明了太极拳对人的修养不只是养生,而更是养心。

在自己品味太极拳的好处同时,可以讲学会的动作教给家里的父母。老人,从而体现武术当中,习武者以德为先,以孝为首,从而侧面的教育了学生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品质。

3 结语

通过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探索及总结问题,整理出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加强引导,使学生顺利正确了解太极拳每一招的历史渊源及典故,每一招式的攻击防守的用法,让太极拳的学练变得更有意思。

了解太极拳对于社会各个阶层人群都有怎样的保养、保健、养身、养心的作用让学生更加兴趣的研究太极拳;及太极拳追求的心态、意境等不同作用,使学生明白太极拳在现今的普及不仅仅停留在老年锻炼者这一个单一的人群了。

让学生主动研究太极拳的刚中寓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运动特点,太极内在文化是怎样与动作相结合的;即每一式动作的开合、阴阳、上下、顾盼等;慢慢了解领悟其中为人处世之道的奥妙;只有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了解、学习、理解、练习,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对这门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发扬太极拳练拳育人的作用;使大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修炼和培养品德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全方位的得到锻炼、滋养和提升[3]。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23.

[2]陈文树.室内体育课教学五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1(2):6-7.

[3]习占清.体育教学又一得[J].中国学校体育2001(1):39-41.

G807

A

2095-2813(2017)06(c)-020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207

彭介夫(1981—),女,湖南长沙人,研究生,助教,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健将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现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体育部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动作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动作描写要具体
太极马扎(三)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