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她的10周年祭,鲜为人知的是,28年前
——陈晓旭曾在伏牛山拍摄《黑葡萄》

2017-11-27 02:57殷晓章
侨园 2017年11期
关键词:河镇林黛玉红楼梦

文 殷晓章

今年是她的10周年祭,鲜为人知的是,28年前
——陈晓旭曾在伏牛山拍摄《黑葡萄》

文 殷晓章

主演《黑葡萄》时的陈晓旭

陈晓旭经典剧照

2017年5月13日是87版《红楼梦》“林妹妹”陈晓旭病逝10周年祭日。在众人心中,陈晓旭出演的影视作品只有电视剧《红楼梦》和《家春秋》,这两部作品都堪称经典。鲜为人知的是,1989年冬天,陈晓旭和剧组来到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矿区拍摄她的最后一部电视剧《黑葡萄》。28年过去了,这里的老百姓还口耳相传着陈晓旭和《黑葡萄》的动人佳话。

著名演员来到了山区小镇

1989年冬天,在河南方城县拐河镇第六高级中学上高一的段章,听到了一个让他和同学们激动不已的消息:陈晓旭来拐河拍电视剧《黑葡萄》了。陈晓旭之所以成为段章心中的偶像,是因为她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塑造了“林妹妹”的经典艺术形象。

著名导演王扶林是87版《红楼梦》的总导演,据他在2008年时回忆,87版《红楼梦》剧本改编由周雷、刘耕路、周岭操刀,3位作者经过将近5个月的努力出色完成了工作。他们通观全局,认为15集难以概括全书,最终形成的剧本为25集。接下来是找演员,尤其是演“林黛玉”的演员年龄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正在苦恼间,王扶林接到了来自鞍山市话剧团的17岁学员陈晓旭的一封信,信中附有她的挂历影照和她的诗作《小麻雀》。

陈晓旭,1965年10月29日生于辽宁鞍山,父亲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是鞍山京剧团的导演,母亲是舞蹈老师。父母希望她能女承父业,可她不喜欢京剧,却醉心于芭蕾。陈晓旭12岁时就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但在通过考核后,却最终因政审落选。

陈晓旭1979年在鞍山市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鞍山市杂技团任报幕员,半年后转入鞍山市话剧团。她听从《夜幕下的哈尔滨》小说作者陈屿让她到《红楼梦》剧组试试林黛玉的建议,鼓起勇气给王扶林写了那封信。

王扶林说:“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陈晓旭的年龄相当,爱好文学会写诗,很有点林黛玉的雏形。但当时角色尚在普选中,我不可能贸然正面回答她,所以我说希望她来北京面谈一次,如果将来她中选,剧组会报销她的路费,若没中选,差旅费自理。”

陈晓旭接信以后,没过几天就来到了北京。在一个雨天,她走进《红楼梦》剧组办公室。

在王扶林的印象中,她提着滴水的雨伞,头发和鞋子都湿漉漉的,身上的衣服很单薄。她本来就瘦,当时大约不到80斤,这一身打扮更让她显得弱不禁风,再加上她的诗有诗味——林黛玉的候选人必需具有诗人气质,这次见面基本上让王扶林认可了她有那么一点林黛玉的影子,但依旧不敢贸然决定。

1984年,经过《红楼梦》剧组3个月的培训和考核后,陈晓旭获得了出演女主角林黛玉的资格。她在《红楼梦》剧组一待就是3年,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她把林黛玉演绎得淋漓尽致。

1987年5月2日,《红楼梦》在北京和香港同时播出后,该剧不仅在内地,而且在港澳地区及海外一些国家引起轰动。

拍摄地群众难忘“林妹妹”

电视剧《黑葡萄》为上、下两集,由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焦作莹石矿和北京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联合拍摄。

拐河镇位于淮河支流澧河的源头,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澧河蜿蜒穿越镇区,镇区南北两侧为巍巍七峰山。拐河盛产萤石等矿产,萤石矿区长约13公里,宽约4公里,储量在全省最大。萤石是钢铁工业的熔剂,是水泥、玻璃行业的辅助材料,当时供不应求。

因为经济效益好,拐河镇焦作萤石矿出资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黑葡萄》。剧情是:四川漂亮姑娘细妹逃婚到豫南矿区,矿上的几个单身矿工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意。矿上本来只有男矿工,一下子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工,上厕所有诸多不便,于是男矿工们设法为这位女工修盖了一间女厕所。后来,细妹还是回到了她残疾老公身边。电视剧名取自女主角的两只眼睛,像黑葡萄一样,非常迷人。

1989年冬天,导演高强带领剧组来到拐河镇,他们住在矿区拍摄、采景,每天拍摄70组以上的画面。摄制组没有过多去拍摄当地风物,而是让镜头静静掠过矿区和农村。拐河镇的焦作萤石矿区、养马口村等地,都成为《黑葡萄》的取景地。

陈晓旭和矿工们一样,攥着缆绳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拍摄。遇到停电,人困在缆车里,四周漆黑。有人问她:怕不怕?陈晓旭笑着说:“矿工们天天如此,人家不怕,咱怕个啥。”

那时的拐河有人来拍电视剧还是第一次。一天晚上,段章听说《黑葡萄》剧组要在拐河街上拍摄,他和几位同学偷偷溜出校园一看,大街上人流涌动。到了东关的拐河信用社附近,他们看到信用社门口挂了两个红彤彤的灯笼,这里更是人山人海。

虽然段章没有见过陈晓旭,但后来他收藏了一张陈晓旭在《黑葡萄》中的剧照。照片上的陈晓旭身着农村妇女的衣服,拉着一辆架子车,在方城县四里店乡通往养马口村的一段上坡路上吃力前行。

陈晓旭闭口不谈《黑葡萄》

《黑葡萄》是陈晓旭生命中参演的最后一部影视剧,她演的也不错。播出前,当时的南阳《声屏周报》刊登过宣传文章。

《黑葡萄》曾在央视一套播出,后来在地方电视台也播过,因题材较冷,关注度不高,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人们渐渐淡忘了这部电视剧。后来,陈晓旭提到自己的演艺事业时,也只强调《红楼梦》和《家春秋》,闭口不谈《黑葡萄》。

之后,陈晓旭下海创业,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兼制作总部经理,1996年她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陈晓旭多年的奋斗换来过亿资产,她本人也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同时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等。

她自1999年皈依佛门后,曾经学佛7年,其间对佛教事业捐赠了几千万元。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剃度出家,法号“妙真”,3月8日,陈晓旭的丈夫郝彤也在深圳某佛门秘密完成了剃度仪式。同年5月13日,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在深圳去世,年仅41岁。

得知陈晓旭病逝的噩耗后,中国新闻网评论:天堂多个陈晓旭,世间已无“林黛玉”。有评论说: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一红楼。

陈晓旭去世后,许多媒体在报道陈晓旭时,只说她拍过两部戏,说她是“一生只演两部戏的名演员”。实际上,陈晓旭演过4部电视作品,使他正式进入演艺圈的是1981年由上海电视台、鞍山电视台投拍,上海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电视剧《家风》。

《家风》带有较强的说教气息,但在当时仍不失为优秀之作,这部电视剧给人们留下了透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绝佳影像,因此获得了1982年度第三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和1983年度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单剧本奖。

陈晓旭郝彤因《黑葡萄》结缘

1987年,陈晓旭拍摄完《红楼梦》不久,便与毕彦君结婚,之后由于两人性格不合而离婚。

据媒体报道,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们要拍摄毕业作品《黑葡萄》,郝彤和同学觉得女主角非陈晓旭莫属,于是郝彤几经周折找到陈晓旭。那时陈晓旭刚刚结束第一段婚姻,独自漂泊在北京。拍完戏后,《黑葡萄》剧组东拼西凑几千元给陈晓旭作报酬,可她觉得学生不容易,只留下1000元,这个举动打动了郝彤,两个人就此结缘,最终成为夫妻。

陈晓旭曾经这样描述第二任丈夫郝彤:身高1.83米,是北京电影学院那届最帅的男生。她和郝彤就是拍《黑葡萄》时认识的。在《黑葡萄》剪报上面,清晰写明“导演:高强,摄像:郝彤”。后来,报纸上有一篇题为《陈晓旭主演〈黑葡萄〉》的报道,说陈晓旭“一改脂粉气,成为电视剧《黑葡萄》中的四川姑娘细妹”。饰演一位农村姑娘,这是她心底的夙愿,然而许多导演都认为她缺少农村姑娘的气质,听到她的这种想法都摇头。正在电影学院深造的青年导演高强却不以为然,找到陈晓旭便一锤定音,给了她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文章赞道:“陈晓旭接下角色便来到河南伏牛山。她不嫌脏,不怕累,没有娇气,农村姐妹和矿工们都说‘电视里那个经不得风雨的林妹妹就要胎脱换骨了’!”

剧组离开拐河时,陈晓旭和全体成员向拐河镇政府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面向工农群众,不忘老区人民”。此后,陈晓旭再也没有回到拐河,但是拐河人民永远也忘不了陈晓旭和剧组带给他们的欢乐和美好记忆。让他们伤心的是,时隔18年后陈晓旭这位永远的“林妹妹”香消玉殒了。

今天的拐河镇已发生巨大变化,昔日的焦作萤石矿已不见踪影,《黑葡萄》镜头中的一些老建筑已不复存在。但是,村庄依然宁静,澧河水仍在缓慢流淌。风情万种、如诗如画的拐河镇,身披“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南省美丽宜居小镇”和“河南省卫生镇”等省级殊荣,还头顶全国第三批“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桂冠。

28年时光流变,物是人非,但是从拐河镇区缓缓流过的澧河水,仿佛仍然在诉说那段往事…… 侨园

猜你喜欢
河镇林黛玉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丰收会
燕山深处红杏香甜
高河镇
别样解读《红楼梦》
雨中祭竖河烈士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